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探索
一、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概述
近年来在西方教育领域兴起了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这种理论尽管在西方应用的时间并不长,但对我国的教育管理,却有着借鉴作用。近十多年间,我国高等院校不断扩张,民办高校数量激增,高等院校的总数量在急剧扩大,片面追求高校数量规模化的结果必然导致高校质量的下降,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与高校的现状相背离。高等教育质量、招生以及经费被并称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三大议题,提升教育质量更是重中之重。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出,提高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需要以全员的参与为基础,即在高等院校中,行政管理者、教师、职工和学生等主体共同参与管理,尤其是学生,作为高校的顾客实体,作为被教育的对象,学生的想法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考虑,学生的需求应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满足,通过让学生以及高等院校组织中其他主体和成员共同参与管理,共同受益从而实现组织目标。鼓励学生参加高校管理的管理理念应运而生。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指在校大学生以管理主体的身份,参与高校计划、组织、决策等活动的一种管理方式,遵循高校教育规律,坚持高校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倡导高校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使自身的管理权,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的一种民主化管理模式。从理论上看,学生参与管理可分三个层次:以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为核心的初级层次,以行使行动权、质询权和评议权为核心的中级层次,以行使表决权、投票权、决策权为核心的高级层次[1]。
二、内蒙古自治区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习总书记在会见清华大学委员时说:“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布的《高等教育宣言:观念行动中》明确说明,需要彻底革新有关教育内容、方法、实践和教学手段的政策。《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中更是直接指出:“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视角和新的模式。国家和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应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并应将他们视为高等教育改革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这应包括学生参与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评估,参与课程和教学法的改革,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2]让学生参与到高等教育的管理中来,在高校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听取吸纳学生的建议,满足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进学生、教师、管理者多方的沟通,打破僵化体制,改变混乱落后的局面,增强高校的活力,是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全球趋势,也是必然趋势。
2.对学生权利的必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8条规定,教师应履行“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学生有表达自由的权利和人身自由的权利。综上可见,学生作为合法享有接受教育权利的群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同样享有表达自由的权利。高等教育院校必须在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但学生获得上述权利需要建立在学生同教师、管理者享有同等的地位,对于高校的教育方针政策有知情权、参与权,对于教育教学质量有话语权、监督权,对于自身利益受到的损害有申述权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一直以来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能够依法享有并捍卫自己的权利。
3.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高等院校中存在两种权力,即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而我国高校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重行政化,轻学术化,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二者对立,行政权力一权“专制”。在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民主化被确立为发展高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学生对高校管理的介入,调和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矛盾,成为二者融合的媒介。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内涵是要体现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和非行政管理层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我国已经进入了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即意味着高等教育中受教育的权利不再是过去的精英人群的独享,不分贫穷富有,身份阶级,地域民族,皆为接受教育的群体,皆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要公平平等地满足一切学生的权利,就必须充分实现教育的民主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水平有差异,在教育管理中很难达到一定的共识,但必须提供沟通的平台听取吸纳高校一切主体的意见建议,实现民主决策,民主教育。
4.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数量较多,并且是我国蒙古族的主要聚集地。因此区内各高校中,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占比人数较多。以蒙古族为例,蒙古族有其特有的饮食习俗、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等。虽然各高校都开设有民族预科班,但是学习、生活、饮食等方面,学生入校后实行无差别统一管理,这就导致不同的学生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以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为例,蒙授学生入校后,不经过一年预科的学习,直接编入正常班级上课,导致学生对于数学语文等基础课程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管理更应该注意工作方法,加强对于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权利的重视,充分尊重吸纳学生的意见。5.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性人才。我国进入大众化教育的十多年间,受到高等教育的人群数量逐年递增,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下降,师资力量薄弱,扩招所带来的教学投入不足等问题凸显。因此新形势下,教育必须遵从学生作为被培养主体的意愿,教育要建立在对学生的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需求予以满足。
三、内蒙古自治区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路径
1.建立学生评教体系
高等教育改革就是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教育教学的根本就是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教育目标。改变传统被动的受教育方式,将教育教学工作从填鸭式变为启发式这一过程,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关注性和参与性。目前国内很多的高校在教学上都采用了学生参与教学评教这一管理模式,学生参与评教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观念里,尊师重教的思想根深蒂固,但是伴随这种思想的深入,教育领域里也产生了师尊生卑的现象,学生作为受教的弱势群体,不敢主动发表观点意见,也就无法实现师生双方的交流合作。教学评教的实现形式是让学生参与到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教育管理活动中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吸纳学生的意见,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的内容、形式,教科书、辅导用书的选定等方面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便于师生双方达成教学目标的一致。
2.建立学生参与管理路径
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参与学校的政策制定,需要给学生提供参与的平台和路径,要有一套系统、科学、操作性强的运行机制作为民主化管理的保障。实现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路径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就是要转变观念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将学生参与管理这种新的管理方式落到实处。学生参与管理可以借鉴以下方式:
(1)可以开设校长交流平台,例如山东科技大学采用的沟通机制,让院长面对面地和学生定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意见,并针对未来学校的发展,拟制定的政策展开讨论;
(2)建立学生参与管理的路径可以采用听证会的形式,征集部分学生代表,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方法方式、教育教学等方面政策听取民主意见;
(3)东北大学采用学生“校长助理”方式来实现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民主化,学生校长助理就是在校长的指令下开展工作,并且对校长负责;
(4)设立学生申诉委员会,当学生的权利利益遭到侵犯,或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设置专门的以学生为代表的权力机构,解决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3.增强信息的公开透明化
鼓励提倡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借助民主化的方式改革僵化的教育体制,需要贯彻执行高校政策公开透明原则,让学生充分了解高校的发展方向、改革原则、教育宗旨和管理理念,充分借助校园网、广播、校报、展板和学生会等多种媒体平台,让全体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信息,增进了解,切实参与到各项管理中来,另一方面,增强信息的公开透明,信息的及时共享,可以加强监管的力量,提升高校的可信度。
4.转变观念,明确大学生的主体权利
传统观念里,高校主要分为行政管理和学术研究两个部分,而高校的管理,高校的决策主要落实在行政管理层级,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权益。教育改革应该切实转变观念,明确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者平等的主体地位,尤其明确大学生的主体权利,赋予大学生自治权,鼓励大学生参与到高校管理中来。5.完善法律法规各项政策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新型的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教育的管理思想需要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各项政策,立法部门应完善和细化相关法律法规,从立法上支持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赋予大学生建议权、监督权、知情权等主体权利,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
作者:邵佳 单位: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