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树人论文网首页 > 期刊汇频道 > 护理论文> 正文

循证护理在门诊小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

2021-05-25 19592 护理论文

静脉滴注是小儿疾病治疗中的一种有效给药方式,避免了口服给药不合作、疗效较慢的缺点,近年来已成为小儿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静脉滴注治疗等待期间以及静脉穿刺、静脉滴注期间等均会对小儿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护理人员的及时干预。门诊静脉滴注室是医院的窗口单位,小儿静脉滴注治疗的合作与否、家长对静脉滴注治疗的满意度等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形象。因此,加强门诊小儿静脉滴注治疗的护理不仅与小儿病情康复关系重大,而且与医院的社会满意度直线相关。循证护理起源于循证医学,是指依据科研成果,针对临床护理问题,查阅最佳文献实证,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过程。本研究在门诊小儿静脉滴注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江阴市临港街道西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80例门诊静脉滴注治疗患儿,其中男94例,女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10个月~12岁,平均(6.8±4.7)岁;疾病种类:支气管炎33例,肺炎27例,感染性腹泻1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0例,其他2例;静脉滴注部位:四肢静脉67例,头皮静脉23例。研究组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9个月~13岁,平均(6.9±5.2)岁;疾病种类:支气管炎31例,肺炎25例,感染性腹泻19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2例,其他3例;静脉滴注部位:四肢静脉71例,头皮静脉19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静脉滴注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门诊患儿静脉滴注常规护理,如基础护理、病情护理、静脉滴注治疗护理等,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组建循证护理小组,选拔护理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护士为组员,经组长培训、考核后进入本研究。

1.2.2确定护理问题本研究对象是小儿,年龄小,自理、理解能力较差,受病情困扰,对医院陌生环境、静脉滴注治疗等缺乏了解,内心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治疗依从性差,而家长则关心患儿一切的医疗活动。为此,本研究确定如下问题:

(1)门诊静脉滴注治疗的特点;

(2)患儿静脉滴注治疗的技术及护理;

(3)减轻静脉穿刺疼痛;

(4)护理服务满意度。

1.2.3循证支持与评价利用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资源,将上述问题输入中国知网、维普资讯和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检索文献,小组集体就文献资料的可行性、实用性、科学性等进行评价,筛选最佳护理实证,结合科室护理经验和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和措施。

1.2.4循证应用

(1)基础护理:保持门诊患儿静脉滴注室环境优雅、温馨,空气流通、新鲜,物品排放整齐、有序。墙壁张贴儿童喜爱的卡通彩色图片,颜色以暖色为主,半空悬吊流行的各种玩具,铺设防滑地板。静脉滴注治疗椅角度可调,便于患儿保持舒适体位,同时亦可观看少儿节目。

(2)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提供微笑服务,耐心倾听患儿及家长叙述的患儿不适主诉,建立信任、融洽的护患关系。细心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面部表情、临床症状等,采取抚摸、表扬、鼓励等方式缓解患儿的紧张、恐惧、不安心理,通过播放少儿节目、玩玩具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减少各种不适。安排勇敢、活泼、开朗、合作的患儿现身说法,树立患儿对静脉滴注治疗的信心,同时指导家长给予家庭支持,满足患儿情感、心理需求。

(3)静脉滴注治疗护理: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措施、护理配合要点等,阐明静脉滴注治疗的必要性、目的和静脉滴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治疗依从性。静脉穿刺前,护理人员采取与患儿做游戏、言语表扬等方式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通过指导患儿看电视、玩玩具或约定穿刺期间配合给予小红花等途径分散患儿注意力,缓解穿刺部位疼痛。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取患儿舒适体位,告知患儿及家长不得随意调节滴速,更换液体时认真核对患儿信息,确保静脉滴注安全。护理人员加强治疗巡护,及时发现不适及不良反应,注重与患儿及家长语言、肢体交流等沟通,排除不良医疗情绪。静脉滴注完毕,用0.9%氯化钠溶液浸湿胶布,轻轻揭开,左手用干棉签轻压针眼略上方,右手迅速拔出穿刺针,拔针期间可嘱咐患儿看电视、远处等分散注意力,减少拔针痛苦。拔针后嘱咐家长用干棉球轻压5min左右,禁止揉搓。

(4)静脉滴注结束指导: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及家长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及时医疗,交代回家后注意事项,并留有健康热线,叮嘱家长若发现患儿有不适,及时电话咨询和复诊。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静脉滴注等待时间、1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滴注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静脉滴注治疗期间疼痛评分(FLACC疼痛评分法和Wang-Baker笑脸量表)。治疗依从性:好:小儿无哭闹,基本能配合静脉穿刺和治疗;一般:小儿有哭闹,在监护人协助下可顺利完成静脉穿刺和治疗;差:小儿哭闹厉害,无法完成静脉穿刺,需外力强制协助。FLACC疼痛评分法和Wa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护理服务满意度根据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法进行评价,共包括30个题目,每个选项对应一定分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根据评分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评分<60分)、基本满意(评分在60~80分)、非常满意(评分>8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静脉滴注等待时间、1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静脉滴注等待时间〔(9.7±3.5)min〕短于对照组〔(11.4±4.2)min〕,1次静脉穿刺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8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静脉滴注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静脉滴注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静脉滴注治疗疼痛评分比较研究组FLACC疼痛评分和Wa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静脉滴注治疗对患儿来说是个恐惧、痛苦的过程,是患儿治疗期间的严重不良应激刺激,易引发患儿及其家长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反应,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严重时还可产生护患矛盾,影响护患关系和谐。患儿病情发病急、变化快,门诊就诊后家长大都急切渴望患儿病情能够立即诊治,然而现实与患儿家长的期望常存在一定差距,而且患儿静脉血管管腔细小、壁薄,因害怕穿刺疼痛,医疗依从性较差,这些均需要护理人员的及时干预方能满足患儿及家长的需求,同时,也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体现。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静脉滴注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滴注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循证护理可有效缩短患儿静脉滴注等待时间,提高患儿静脉滴注治疗依从性,改善护理质量,与孙秀丽研究结果相一致。循证护理改变了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模式,而转向以科学研究为准则的护理模式,强调以临床具体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将最佳科研成果与护理经验、患者意愿相结合,在某一领域制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方案,其实质是遵循护理实证的客观性、明确性。观察组通过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及循证护理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了小组成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另外,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小组针对患儿的生理、心理等特点,给予人性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同时邀请合作患儿现身引导、家长给予亲情关怀等,减轻了患儿对静脉滴注治疗的抵制,故能提高静脉滴注治疗依从性。疼痛反应是患儿静脉滴注治疗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心理体验,是造成患儿哭闹、不合作甚至抵制医疗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认为,循证护理干预可降低患儿治疗期间的疼痛不适,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也证实,循证护理可明显减轻患儿静脉滴注治疗期间的疼痛,表现为研究组FLACC疼痛评分和Wa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1)通过文献检索,掌握影响患儿静脉滴注治疗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

(2)为患儿提供舒适的基础护理和个性化的病情护理;

(3)个性化的心理干预,疏导患儿不良情绪;

(4)人性化的静脉滴注结束指导,消除后顾之忧。研究中发现,护理人员的英语水平和统计学知识有限,临床护理工作强度大,可能对研究结果有一定影响,需要在以后工作中不断改善和提高。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应用于门诊小儿静脉滴注治疗中,可有效缩短患儿静脉滴注等待时间,提高1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滴注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减轻静脉滴注治疗期间疼痛,值得在门诊静脉滴注室应用。

作者:姚海芬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