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创业是推动商业繁荣发展的动力,不管是营利性的企业还是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的产生,可以说都与人类不断的创业有关,他是一个民族创业精神文化以及各种社会资源不断整合的产物。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以及成就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创业意识的强弱,对商机的敏感度等直接决定的。美国著名学者尔斯•梅斯、大卫•伯奇等可以说是大学生高效创业教育的鼻祖,在他们的探索下,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效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强化其创业的意识,提高他们对商机的把握能力,同时培养其进行自主创业的能力。
一、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受经济发展以及高校扩招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一直不乐观,尤其是民办类的高校毕业的学生,其不管是在就业还是在创业方面的能力都差强人意。以“创业带动就业”是目前我国国家提倡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大学阶段,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民办类的高校的创业教育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一)创业教育意识淡薄
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的创业人数所占的比例在30%-40%之间,而我国大学生的创业人数却不到10%,民办类的学校的大学毕业生的创业人数所占的比例更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民办类的高校的创业教育意识尤其薄弱,虽然国家以及地方政府不断出台鼓励高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措施,但是民办类的高校在教育中却并不重视创业教育,笔者走访了将近50所民办类高校,发现只有两所学校开设有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课程,有超过5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创业教育培训课,同时有超过30所学校的主要负责人认为中国的民办高校没有能力开设创业教育课,也没有必要开设,可以说正是创业教育意识的薄弱,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民办类高校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
(二)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民办类的高校与公立类的高校相比,本来整体的师资力量就相对弱,而创业教育是由于社会创业理念的提出而新增的课程体系,相对而言,创业类的师资力量则表现得更为薄弱,主要表现在:第一,整体得数量上明显无法满足创业教育教学的需要,有的民办类高校甚至没有专业类的创业教育老师,而是由其他的非专业类教师临时充当,或者是从校外聘请一些培训机构专门从事就业创业培训的老师为学生讲授创业类的知识,有的学校则只是偶尔请一些在创业方面小有成就的往届毕业学生为本校学生传授创业经验。第二,缺乏实践型的老师,创业本身是一件实践性非常强的事,单靠理论的讲授,学生是无法真正具有创业能力的,而目前很多民办类高校老师虽然从事创业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其本身就没有进行过创业经历,所以往往只能侃侃而谈,无法给学生带来有价值的创业经验。
二、基于高质量就业的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对策探讨
目前,对于民办类高校的大学生来说,就业压力是巨大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大学生的初次就业质量偏低,几乎都是采取“曲线就业”的策略,如何通过创业教育来实现高校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成为摆在众多民办类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应该要着重推动教师队伍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民办类的高校其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以及整体素质偏低等情况可以说是制约其创业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所以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必要。首先,应该注意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着重挖掘一些有着较为丰富的创业经验或者是在企业中担任过就业创业指导老师的,其次,注重学校创业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创业熏陶,为教师创业教育的开展营造氛围,最后,要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增强其对学校的归属感,提高对高素质创业教师的留任率。
(二)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其综合能力
民办类的高校大学生和其它类的高校大学生一样,具有很强的获取信息,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同时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挑战一些有难度的事。对于学校来说,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就必须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创业意识的引导下,有意识的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可以加强政策的宣传,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各种国家出台的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政策,减小大学生的创业压力和创业负担;其次,可以为在校的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同时还可以利用创业取得一定成绩的大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加入到创业的行列;第三,可以充分发挥成功人士的榜样力量,让学生积极向他们学习,从而激发起创业的欲望;最后,为学生提供各种与创业有关的实践机会,提升其综合创业能力。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所以相对落后,尤其是民办类的高校,对创业教育普遍认识不足,严重制约学生就业创业质量的提高。本文重点对民办类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基于高质量就业的民办类高校的创业教育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臧文静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4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