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实践研究
一、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数学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学科知识.因此,进行对学生的数学教学的教学目的应当设置为提升学生通过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不断的数学知识运用过程中,提升自己对数学理论的认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数学思维能力,为自己以后的科学学习、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与此同时,数学作为一门需要大量计算、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自然科学学科,具有计算量大、知识点多、教学范围广、题目形式多变等特点.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做题能力,实现学生的“大学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了“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力图通过大量题型的演练,实现“以多取胜”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这种思维模式只能帮助学生形成固定的解题思维套路,并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套独立的数学思维模型.一旦学生遇到了新颖的数学题目,学生就难以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针对这样的情况,就提出了改善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来满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需要.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1.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基础的部分就是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充满了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才能够充分的迸发出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发自内心的去接收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充分的发掘出学生内心深处对数学的热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动力,让学生在解决完一个数学问题之后有足够的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实现学生主动地去进行数学学习的教学目的.与此同时,如何实现教师发掘出学生内心深处对数学的热爱是一门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摒弃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形成学生数学思维定式的旧方法,使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享受数学的过程之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能够和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交流关系,平等和善的对待班级里面的每一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针对数学学科知识系统性强,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的特点,要求数学教师将各个形式的知识点进行串讲,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
2.消除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思维定式问题
学生进行对数学的学习,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学习完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就可以的,最重要的是形成自身的数学思维模式,掌握自己独特的数学思维能力.而学生在这一阶段要进行大量的数学习题模拟演练,这样难免会形成一些数学思维定式,这些思维定式将会严重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扩散,将学生的数学思维禁锢在一个小的框架里.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打破这个框架,发散思维,消除思维定式,找出数学问题背后隐藏着的自然规律,灵活运用自己已经掌握了的数学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论证的学习方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具有诊断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已经形成了的数学思维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之所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对数学问题的求解,形成发散性思维.
3.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在数学教学过程,教师应当勇于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学生教学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的教师教书,学生接受知识灌输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主动地去进行数学学习,提升学生独立思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和教师平等的进行交流沟通,在共同讨论之中取得进步.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向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质疑教师讲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维见解,这样就可以形成学生多思维多视角的学习模式,在交流沟通中取得进步.
结论
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目前数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桎梏而诞生的“题海”式教学问题,数学教师应该摒弃单纯的解题方法教学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建立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热爱数学的思想,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形成灵活多变的发散性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日后的科研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焦淑芬 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