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高效课堂下的历史教学
说到历史,大家不免想到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索然无味的历史知识,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无精打采的死记硬背,老师的抱怨,学生的不重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旧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传统的考试制度是影响历史教学的最主要原因。近几年,“生本教育”是教育界盛行的一个口号,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育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用创造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一、精心设计导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学好历史课,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就必须使学生有学习历史的兴趣。每课我都会精心导入,如歌曲导入、影片导入、故事导入、复习导入等,可以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丰趣幽默的性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单纯的历史知识是枯燥无味的,我们在上课时要把当今时事与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史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做到融会贯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深挖教材,研究学生,贴近生活,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联。
二、认真编写学生提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材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历史课文阅读的方法诸多,但如何提高学生高效阅读,是我们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是问题阅读法,教师把问题设计在导学稿中,如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内容、结果、意义等。学生按各环节个个击破,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到学生基本完成后,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汇报、展示,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就自觉形成习惯,并运用到学习中。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偏见影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而不需要理论思考的理解,所以,学生对历史学习不主动。为此我们应该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自提出各种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探索解决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大胆地驰骋自己的思维与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所以我们在设计导学稿过程中,注重以小组讨论为距焦点,每课设计两个有较强启发性和涉及本课重点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讨论后感受到收获的成功与喜悦。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疑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如讲戊戌变法一课时,先让学生概括戊戌变法的时间、内容与意义,然后进一步设问:为什么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光绪帝支持的变法失败?他的失败说明了什么?使学生探究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第二:要把握好度,难易适中。太容易会流于平淡,没有讨论的必要,学生不屑于讨论,更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太难会使学生如坠入迷雾中,无从下手,所以设疑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如在比较秦始皇与隋炀帝时,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而隋炀帝却被世人唾骂。请回答:隋炀帝做过哪些秦始皇也做过的事情?你认为后人对隋炀帝的评价公平吗?为什么?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掌握相关知识。第三、要激发思维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创设一个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会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讲述七年级民族英雄的相关知识时,设计问题:戚继光、文天祥穿越时空的隧道与郑成功相遇,问道:“郑将军,为什么你是民族英雄,而我们却不是呢?”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第一:分散记忆法,每学习完一课让学生整理知识点,学完一单元让学生整理单元知识结构,构建知识框架或知识树。给学生记忆的时间,以后一周、一个月后让学生不断的复习,这样记得会比较牢固。第二:趣味记忆法:如数字记忆,将历史知识按规律由数字统领记忆如日本明治维新一目归纳出来的数字有1、2、3。即一个人物、两个原因、三大措施。如编歌谣:即将历史知识编成易记的歌谣,在《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课的歌谣是农奴制度显危机,资本发展受阻击。亚历山大颁法令,一八六一俄崛。农奴从此获“自由”,出钱赎买得份地。贵族地主利益保,封建残余拖后腿。第三:引导学生制作表格,如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部分,我让学生制作表格,这样学生可以区分知识点的不同,也便于记忆。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课堂上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做课堂的引领者,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让学生学的愉快,教得轻松,考的精彩。
作者:邢海英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大庙中学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