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培养环境科学专业人才探索

2021-05-25 27770 环境科学论文

1环境科学专业目前面临的现状

1972年6月,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大会第一次正式将“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education)的名称确定下来,明确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1973年我国颁布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标志着我国环境类学科开始建设,经过了萌芽和起步阶段(1973~1983年)、发展阶段(1983~1992年)和深化扩展阶段(1992年至今)。截至2012年,我国环境类学科共设有7个专业,300余所高校共开设655个专业点,已形成一个具备培养不同层次环境专业人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的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教育体系。环境科学专业作为环境保护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伴随着国家建设与环保事业的发展,该专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环保工程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有245个高校设置该专业(2012年统计)。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表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对环保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应该是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但由于工科基础相对薄弱,实践教学平台相对欠缺,与企业接触少,企业必须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入职培训,内容涉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质等诸多方面,势必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如何适应市场变化,培养出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实践能力的多样化、个性化、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2改革思路与措施

校企合作是借助社会力量办学的一种模式,是在教育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提高实践基地社会服务的有效途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人才在技能方面的实际需求,与高校共同设置专业课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该模式目标为培养“厚基础、高素质、重实践、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学生也可以通过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结果评价等途径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随着当前社会对环境科学人才的需求,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已逐渐被接受。

2.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优化。将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条件(校内外)、企业学习资源等有机的融为一体,并体现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校内课程(体系、内容、理论和实践)、师资、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学校学习3.5年+企业实践0.5年”的模式,包括学校培养和企业培养两大部分:在学校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基础技能和人文素质;最后半年由学院领导及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学习,配备企业师资与学生比例1∶3,期间由企业及学校共同管理。这种模式的实施,

(1)学生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

(2)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

(3)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研究与开发;

(4)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5)领取绩效工资,考核成绩和绩效工资相挂钩,激发了学生学习实践和工作的热情,也可以缓解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

2.2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我校以特色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与实践能力提高为基础,力求改变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强与企事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在基础学习阶段突出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在专业培养阶段突出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明确办学目标和方向,使得毕业生在掌握扎实宽广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实现多层次化培养。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积极推进名企名校产学研合作教育,联合知名企业加快建立一批产学研实习基地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作的企业主要为环境领域的相关企业,如从事环保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武汉境辉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从事环境治理、能源管理及循环经济新技术开发与推广的湖北吉隆危废处理技术有限公司;集水污染、废气、固体废弃物治理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工程设计与总承包、运营管理于一体的武汉森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境,让学生参与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开发和工程设计的全过程,熟悉企业项目开发、工程设计基本模式与流程,了解企业文化,逐步熟悉国内外环保产业市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造就符合企业需要的环境人才。

3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的收获

3.1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技术人才

校企共建环境科学专业和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明确学生在企业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掌握的技能、任务目标,学生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或工程项目实施,学生接受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管理。这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120人,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实践能力强,学习成绩良好,综合素质较高。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评比中屡创佳绩,毕业论文的质量较好。由于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环境意识、较强的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可以满足社会各界对各类环境保护人才的能力要求,毕业生就业后得到了聘用单位的一致好评。

3.2打造高层次的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教师均有较好的专业背景和高层次学历,以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师为例,8人均为博士学历。但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校参加工作,实际上与社会实际接触的机会较少,没有多少社会、企业工作历练,缺少动手能力的训练。然而既懂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基础的教师队伍是培养专业创新和实践人才的关键之一。各校应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教学能力的锻炼。除了教师自身的校内培训外,还可以通过加强教师与实践基地的联系,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基地得到提升。特别是具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潜质的青年教师在校企共建培养人才新模式中可以快速成长,收获颇丰,实现教师培养和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作者:常青 唐和清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