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2021-05-25 19744 财务管理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更是突飞猛进,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各项经济统计数据显示出了我国蒸蒸日上的社会经济面貌。但是同时财政收支矛盾也日渐显现。据统计,2014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40350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税收收入119158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较2013年稍有回落,没有完成当年预期目标。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的增速虽降低,但仍高达41.4个百分点。土地转让收入占地方本级收入的比例达33.9%,并且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起着很大的支撑作用,可见2015年地方财力可能面临困境。因此,当前更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对经济问题,比如对预算管理和投资融资管理进行一系列改革,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从而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解决财政收支矛盾。当然,改革的同时也要避免片面追求业绩政绩导致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增长较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高的状况。比如2012年湖北某公司持续巨额亏损,濒临破产,负债超百亿元,导致70亿元银行贷款被套牢,并引发了对该市前市委书记的追责。其持续发酵的后续效应对当地财政也影响巨大,教训颇多。有限的财政收入是否能够合理运用直接影响到能否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减轻财政压力,这其中就不得不说一下行政事业支出。因为财政收入中相当大的部分是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是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资金来源。可以说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合理控制支出规模,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费预算不到位,使用监管不完善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预算基于往年数据,没有进行零基预算,往往预算项目不够细致和完善,未涵盖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缺乏经费预算的真实性和可预见性,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调整和追加的被动局面。各单位缺乏横向协调,各自为政,造成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整体的行政运行成本难以压缩。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虽然一般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总体监控,但事实上很多环节浮于表面。比如2014年实行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后,财政预算及支付系统进行了同步更新,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控日益加强,但是使用过程中却发现监控系统太呆板,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虽然从计划上报到支付申请环环有监控,但是莫名其妙的“被监控”时有发生,以至于经常是与财政专管员沟通后“通过监控”。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失去了监管的真正作用。同时因财政专管员不了解各单位的具体业务和详细流程,也导致了资金在监督和使用上脱节,使专项资金失去了“专款”的意义,无法做到专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控制的十分严谨,核销手续和数额都有严格控制。相比之下,“专项经费支出”成了稍具“弹性”的“支出缺口”。目前专项经费和项目经费收支核算不够清晰,在使用中会出现混用,明细账无法与真正的支出一一对应,很难判断项目经费是否使用到位。

(二)财务部门不独立,内部控制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因编制限制,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通常是综合部门代管,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近几年倡导的轮岗制度还造就了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人员负责财务部门工作的怪现象。同时,内控制度未从“墙上”落到实处,多流于形式,没有严格做到按制度办事、按规定办事。这两年的整顿作风“老虎苍蝇一起抓”,揪出社会蛀虫的同时,显现出的是多年行政部门缺少监管造成的个个黑洞。相对于企业会计,预算会计比较单一,单位内部不可能设置总会计师具体执行财务管理事物,内控要求相对较低。经费支出控制和管理过于简单,多局限在事后审批上,部分资金使用不当,铺张浪费,支出混乱。而财政体制的改革带来的是职能分工的细化,财务管理制度必须要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目标,使预算控制不流于表面,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三)财务队伍较薄弱,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简单,业务单一,基本是收付两条线。因此,财务队伍相对薄弱,很多部门仅设有报账员岗位,甚至采用兼职的方式,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半路出家”屡屡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会计核算水平不高的现象屡屡皆是。财务人员一般鲜少参与单位的直接管理,仅仅停留在做账报账的层面上,只能就已经发生的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从单纯的会计核算角度进行分析。不能站在单位宏观管理的层面全面作出财务分析,不能主动挖掘问题做出分析,更不能为单位财务收支的运行及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财务管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主要有:《预算法》、《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等。2014年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实施,修订的新《制度》涵盖了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通过加强日常会计核算与管理,落实《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通过修订《制度》有效解决原《制度》科目设置相对简单、核算内容不够全面等问题,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意味着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地行政事业单位要随之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工作按规范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强行政宏观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有着其特殊性,必须体现国家及上级机关的意志。各管理机构要依法利用行政权力,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提高国家管理机构的凝聚力,将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财政计划贯彻实施。特别是在受到内外动荡因素影响时,采取行政干预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广泛推广零基预算,通过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相结合的方法,使预算更加合理有效,全面覆盖单位的经济事项,使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能够与实际工作要求密切结合。持续推行政府采购各项规定,财务部门参与到政府采购的各个环节,实现对资金流转的有效监控,预防各种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通过财务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建立长效监督约束机制,堵塞管理漏洞。在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加强综合调配能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将绩效考核落到实处。严格专项资金的项目申报、审核、审批制度,切实按轻重缓急,按政府政策导向进行倾斜扶持。对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严格审定,在执行年度及时下拨资金,督促项目执行单位按预算实施项目进度。要杜绝下拨资金时的“厚此薄彼”,避免有的单位每年到4月底才能收到下拨资金,造成不得已通过保留账户开支的违规现象发生。建议在预算批复前,预付一部分资金以保障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切实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以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工作流程及各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责任,细化各管理层职权,建立严格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部门、单位、岗位之间的协调,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全面清理固定资产,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避免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强化外部审计监督制度

将审计部门逐步独立出来,进行垂直管理,可以避免地方保护主义,使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必要时还可以跨地区交叉审计。一是要建立有章可循的有效机制定期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二是要加强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避免通过项目支出“走捷径”;三是要完善采购程序,使采购制度既能约束不合规行为,又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便利,真正做到快捷便利公平公正;四是要外审和内审相结合,认真执法严肃纪律。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人才队伍建设关键是培训教育,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要不定期地组织财务人员集中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做到人人业务熟练,个个是行家里手。通过明确岗位职责,使财务人员各尽其职,坚决杜绝不相容岗位。最大限度地调动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整体工作效能。让广大财务人员懂得以德服人,谨守道德底线,当好单位的内当家。

作者:胡滨 单位:宜昌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