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现状与发展

2021-05-25 82 高职教育论文

近年,高职教育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不少高职院校却不能真正得到社会、学生、家长的认可,在招生中遇冷,普遍存在生源不足、报到率偏低的情况。这给发展中的高职教育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同时也让满怀信心的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职教歧视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一些家长、学生的心目中,职业教育是“不入流”的教育,只有那些考不上本科院校的学生才会去报考高职院校。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也都是抱着无奈的想法选择了高职,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不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给职业教育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普遍来讲,学生对工程类的职业有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从事该职业只有做一线工人一条出路,并且升职空间小,职业发展没前途,不如到办公室当白领。在人们的心目中,最体面的工作还是坐办公室的、搞管理的,这些远比在车间里当个技术工人要体面得多。职教歧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依然存在,但是高职院校不能以此为借口,把生源差等的原因全部归结到职教歧视上。高职院校不能被动地去等待社会大环境的改变,而应该主动出击,调研招生环节的问题,了解自身的优势,寻求积极的转变。

二、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许多高职院校都存在办学时间不长,专业特色不鲜明,自身定位不准等问题。有些院校在专业的设置上,只是盲目跟风,觉得哪个专业比较热门就招哪个专业,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师资、实验实训场地等条件。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也没做必要的调研,有的仅仅是照搬同专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部分刚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高职院校更是把原有的中专专业的课程稍加扩充,就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如何办学?如何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去下功夫做功课。只有找准定位,在专业设置上不盲目求大求全,真正和行业企业及服务区域经济相联系,专业设置与变革符合社会需求,制订真正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才能真正提升高职院校的吸引力。其实,高职办学如果按照原来中专的思路来办,肯定是走不通的。许多艺术类的中专和附中的学生,看中的还是未来的学习空间,家长和学生们想通过中专或附中的专业学习,在高考时能够相对容易地考进理想的艺术类大学。因此,纯艺术类的专业教学,是迎合了这一部分学生的需要的。而大部分高职学生通过专业的学习,主要还是为了就业,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因此,一些艺术类高职院校通过对演艺市场的调查,结合师资、学生的情况,开办了一些如艺术市场营销、实景演出、艺术教育和培训等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专业,从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办学的根本在于培养人才,只有在教育质量方面得到突破,才能有好的社会效应,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招到好的学生。只有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出发,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注重构建适合职业教育培养规律的培养模式,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符合专业的实际需要,专业技能课的学习适合相应岗位的需要,才能让学生通过高职期间的学习,真正学有所成,掌握相应的技能,具备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毕业后能够很容易地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就业时通过高职的学习经历能提高短期收益。同时,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短期的职业上的成功,更要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公共课的学习要为提升今后的学习空间打好基础。

四、培养适合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

近年,各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学历,大多数都要求研究生学历以上,而教师的实践能力却鲜被提及,这部分教师大都存在理论能力较好、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的现状。与此同时,老教师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培训和知识更新,仅仅是在提高个人学历层面做了很多努力,知识不断老化。有的虽说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设备的更新,原来掌握的技能已不能适应现代岗位的需要。从国家战略出发,提高高职教师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势在必行。2011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全面启动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重大项目,从此开启了职教老师素质提升的大时代,国培、省培计划都很快得到了落实。各艺术类高职院校也应加快师资培训的步伐,抽调教师到相关高校、示范性职业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参加工学交替式的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到生产线上,技能大师到讲台上。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教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例如:电视摄像、新闻采访、电视编辑等专业的教师应该到一线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真正熟悉相关工作岗位,才能得到真实锻炼,从而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示范性更强。同时,学校还要引进一批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在本行业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建成一支适合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还需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摸索和实践。

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许多高职院校都建了新校区,仅从学校的办学面积及硬件设施来看,条件都十分优越。但实验实训条件并不尽如人意,部分院校根本没有实训场地,有些院校实验设施陈旧,早已被市场淘汰,教学环节中也没有真正的顶岗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责任。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个学校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特色专业,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必须有一流的实训基地为支撑。这就要求学校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践教学场所,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不但有先进的软、硬件设备,还要有相应的辅助实训系统。在校内建设可以作为工具库为各专业提供共享资源的动检室,可以给二维手绘制作的多个专业工作室提供网络线拍设备及系统等。同时还可以建设产研型工作室,即利用学校的实训场地和设备,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对外承接项目,进行施工制作,开展社会服务及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允许教师选择优秀学生作为助手参与,并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以真实项目作为主要内容开展实践教学。通过这些环节的实践让学生进行模拟项目训练、生产实习等,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整个生产制作流程,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积累创作经验。

六、更新办学理念

更新办学理念,需要高职教育的管理者改变以往关门办学的做法,提高思想的开放度,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重新审视对高职的统筹规划、定位及认识尚不到位的地方,以及协调与相关行业或是企业在互动联系上、实训设备的经费投入上等方面存在的欠缺之处,同时还要探索适合高职教学特点的职称评价体系,从而引导高职教育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培养数以万计的高技能人才”的方向。

七、了解就业市场需求

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教学才更有目标和针对性,校企之间联系紧密,实现无缝对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求职的成功率,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学院的生源才有可能更好。

八、结束语

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增强职教吸引力,还需要社会、教育管理部门、职业院校、企业来合力打造,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真正有效地把职业教育转化为就业前景明朗的平台。而职业院校的教职工,更应该增强危机意识,面对职业教育的现状,要勇于创新,勇于担当;结合社会需求,谋求校企合作,整合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特色品牌;调整组织机构,避免人浮于事,提高院校管理效率,提升招生的科学性和专业水准。

作者:余璐 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