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和解决对策

2021-05-25 17664 家庭教育论文

引言

学校是一种集体性质的教育模式,无法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而家庭教育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家长,相对于学校、老师,对自己孩子的了解有更强认知,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采用对应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家长应结合集体教育,结合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式,采取自己的特殊的更合适于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法。而且,家长不仅仅是孩子少年时代的老师,还是孩子的一辈子的老师。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可以提供给孩子关于智、体两方面的教育,在德育方面的教育更是人一生的宝藏,也是成功的基石。社会在不断进步,变得更加开放、自由,青少年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较大的成长,自我意识增强,叛逆性增大。但是家长对此不够关注,忽略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不能与时俱进,缺少时代感。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文化传承一直不曾出现断层,一些老旧的教育思想也被传承了下来,比如,“不打不成才”“棍棒下面出孝子”等等暴力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中,家长行为有失模范,交流不通畅;或者对孩子放任自流,又或者简单粗暴。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也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1]。在新的时代,挑战冲击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及方式,并提出新型的方式方法。

一、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人在一生中,家庭都是无法或缺的教育环境。对此,是否能够尽可能快地适应未来的学习与生活节奏,在家庭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文素养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都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所以,家长需要更加关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素养。在引导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以下两点需要引起家长的关注。首先是坚持,对待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要有毅力。在家庭中,可以确保给孩子一个安静学习的环境,尽可能地减少来自外界的干扰;多鼓励孩子,重视孩子的反馈。二是榜样示范,关注对孩子良好习惯素养的培养。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家长在平时中以身作则,用个人良好健康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兴趣是孩子乐于学习专注于学习的动力,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变成提升孩子兴趣的激发者[2]。学习,相对于游戏,无疑会显得枯燥乏味,然而为了让孩子能够适应并喜欢上学习生活,兴趣将是最好的引导者。因为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中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家长需要引导维持孩子的学习和活动兴趣。在平时,家长应尽可能地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潜力,并在多种场合用多种形式给予他们积极向上的表扬,时常表扬孩子将会结予孩子更良好的成功经验,进而养成相对稳定的兴趣。日常生活中亲子并肩而行,教育活动在平时进行。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家长需要在意知识的发展性,不要过多地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过于关注孩子学业的辅导教程,应是更多地成为孩子的同行者,更多地陪伴在孩子身边,享受人生,使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依据这一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家长将更多的闲暇时间用在孩子的身上,进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会有很大的收获。依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家长需要更多地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营造适合于青春期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建设过程中,特别是要加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软环境建设,家长要了解并正确认识这一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别是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尊重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成长环境。

(2)家长要高度关注青春期孩子发生的生理方面的突变,对这一阶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正确清晰的认识,并要在平时生活中表现出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孩子正确地、科学地面对青春期成长中的身体变化和疑惑;教导孩子自觉在意青春期生理卫生和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家长要科学引导青春期孩子的情感调节控制能力。在青春期的孩子因为身体上的变化以及对这些生理现象认识不足等因素,经常性地表现为感情的较大起伏的变化,这样不仅影响到孩子自己的学习生活,还给其他同龄人以及家长带来很多不快的感受。因此,家长需要正确认知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征,在平时科学教导和培养孩子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

二、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现在我国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三个误区: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不畅、家长的价值观不合适。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个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成年人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毅力品行[3]。结合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基本理论体系中关于教育和人进步发展的部分,通过事实结合严格的逻辑原理,分析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解决对策。下面分述这三方面的现状和原因。

1.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根据科学的调查显示,现在孩子们沉重的心理负担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过高的家庭期望。家长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想法、愿望强行寄托在孩子身上,造成他们不堪重负,反而起到不良作用。家长期望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家长的素质问题。家庭教育好坏的重点,首先在于施教家长,在其中父母起到重要作用。父母是未成年人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其素质的优良影响到对家庭教育的好坏。家长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人文素养。常言说道,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在思想上也较为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但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因主要在于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起此种责任,这样的家庭教育最后有可能变成增加家长期望值的训育过程。现在,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也影响到了家长的期望值,希望子女在各个时期都能够在同龄人中保持某种优势,良好的成绩、高额的工作收入、风光的工作职位等等,这些都对孩子的起到了逆向的作用。

2.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不畅

沟通不畅的原因很多源于学生心理的问题,根据一项调查,大概43%的学生做事情较易发生紧张,56%的学生过分担忧小事,47%的学生认为人际关系冷漠,67%的学生没有知心朋友。沟通障碍另一个因素是缺少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人群中,有超过三成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障碍。家庭心理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极为重要。年幼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增加孩子进入学校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子女的发展。而随着孩子不断的增长,特别是他们进入学校以后,家庭的影响会下降,学校的作用会上升,这样学校的指导变成孩子心理发展的重点来源。但是这并不是结束了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教导,而是提出更高的需求。家长应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和子女进行交流的时候,要讲究谈话技巧,应该是平等交流而非安排命令。在互相交流中,家长要特别细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并进行合适的评说。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情感融入谈话中去,或者夸奖、或者批评、或者建议,一定要表现出家长对晚辈的关心与尊重。

3.家长的价值观缺失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人类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价值观从人一出生,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影响下,逐渐养成的。所经历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差别及其经济地位的不同,养成的价值观也有很大的差别。而且,社交媒体的观点以及周围人群的看法与行为,对价值观的作用也不可忽略。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价值观教育的缺失、模糊、偏向和是非颠倒。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有些家庭根本没有价值观的教育,有些对价值取向比较模糊。比如家长和学生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未成年人的职业期望,未成年人长大后哪个岗位适合他,往往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才匆匆决定。对人生理想,很多家庭与未成年人当成一种奢望。结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搞好孩子的德智体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家庭教育在思想道德中的地位愈加重要。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进行合适的家庭教育,使其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家长需要起到对子女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使其懂得“不学礼、无以立”的礼仪,利用现代文明的家庭生活环境,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人文素养,培养子女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家长不能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以之作为孩子以后发展的标准,需要依据孩子的个性、爱好、品德等等,有意识地增加孩子的特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和人际关系交往。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扶贫济困等富有教育意义的公益活动来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自主奋斗的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和乐善好施的品德。家长可以将孩子的个人成长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使其成长为品质高尚、行为优秀的新一代建设者。

作者:杨明胜 单位:铜仁学院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