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调查与分析

2021-05-25 21245 教学质量论文

一、引言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并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重视。但是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没有实现,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各高职院校必须解决各种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职业教育新常态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教学对象、师资力量、教学对象、教学过程、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评价等,都会对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从教学对象、教学过程、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设置问卷调查表,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予以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研究设计

笔者对山东省6所高职院校的500名专业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专业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性别、年龄、教龄、专业和职称等都不同,选取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问卷调查表回收后对其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就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些要素对山东省6所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500份,回收468份。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一)学生综合素质

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满意,认为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的只有11.3%;学习态度较端正的为19.9%,学习态度基本端正的为58.3%。同时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低,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也不强。

(二)教学过程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20.3%的教师理论、实践并重,11.3%的教师重实践、轻理论,44.2%的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另外有20.3%的教师轻理论、轻实践,因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们普遍认为学生的人文素质较差,职业道德观念淡漠,但是只有2.4%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39.7%的教师有时进行,49.8%的教师很少进行,另有8.1%的教师从不进行。

(三)师资队伍素质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只有1.1%的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满意,4.9%的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技能较满意,认为一般的为47.6%,不满意的为41.5%,很不满意的为4.9%。

(四)学生学业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50.2%的教师注重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对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等进行考核的只有6.6%。教师通常多采用笔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常常一张试卷定乾坤,考核缺乏灵活性、全面性。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各要素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予以分析,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需要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一)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1.引导学生提高认识,端正学习态度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因受社会影响和自身认识等原因,存在重视“普通高等教育”,轻视“高等职业教育”现象。为此,高职院校应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体,广泛宣传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特点,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高职院校学生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帮助学生明确高职教育的特色,帮助他们迅速转变固有的观念,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加深了解,增强到高职院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信心和决心,改变学习态度,立志学有所成,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2.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目前,‘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世界性的教改口号。”[1]学习能力是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学生如果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就会利用一切时间和条件通过查找资料、同他人探讨、个人深入调查研究等多种方式自主学习,拓宽视野、扩大信息量,构建新的知识体系。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教师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3.教学中注重知识体系的衔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高职院校招生时生源复杂,通常有普高生源、对口生源和“3+2”分段式培养生源。高职院校由于各种实际困难,虽然考虑到生源复杂,也无法把不同生源的学生分开授课,常常是两种、三种生源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不同的生源导致其原有的知识体系有较大的差别,高中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专业理论和技能欠缺,而对口生源和“3+2”分段式培养生源则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但是基础知识欠缺。混合培养的结果常导致有些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整,而有些学生的知识体系则出现重叠。为了保证各种生源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完整、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源特点,结合社会各工作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意识、有目的地在教学中对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适当的过渡和衔接,以期实现培养目标。

4.突出实践教学,夯实学生实践技能国家产业结构经过调整后,未来社会对岗位需求发生了变化,为此,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对岗位需求进行认真分析,进行课程建设改革,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模式,转变观念,结合高职培养目标和要求,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依据基础理论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加大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样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不但“理论知识扎实,更会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2]从而可以缩短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可以尽快熟悉岗位技能,为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

5.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求的前提,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相对薄弱,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应贯穿人文素质教育,在文化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实习、实训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1.转变高职教育理念,适应高职教育新常态“教育观念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3]目前高职教育进入新常态,高职教育要求注重渐进式内涵发展,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和评价体系等各方面都有新要求、新标准。要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至关重要,高职院校教师需要通过不同途径、采取不同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尽快转变高职教育理念,达到高职教育新常态下教师的要求。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办学之本。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不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技能提高刻不容缓。”[4]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胜任专业理论教学,还要胜任专业实践教学,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指导学生的实践,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这就对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给教师创造更多机会,通过培训、研讨会、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丰富教师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技能。

3.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高职院校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担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作风,确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构建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相适应的全面评价体系

学校组织的考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检测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是检查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科学的考试方法,对于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并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应该针对生源特色、教学内容、就业趋势研究并设计出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和方法,以调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以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标准,实施与学生职业能力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改变以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摒弃“唯书、唯智、唯分”的狭隘的评价观念,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形成性、技能性考核评价。

作者:杜嘉华 张涛 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