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探讨
加强素质教育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1349”育人模式是对素质教育的积极探索。该模式从“以生为本、成人成才”的大学生教育理念出发,紧密结合当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实际,要求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盘活育人氛围,从而使大学生的教育能够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一“、1349”育人模式概述
“1349”育人模式是指:坚持1个理念,即“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机会”;围绕3个维度,即“改革第一课堂、活跃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积极搭建4个平台,即“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三创育人”;让学生参加9个活动,即参加一周公益劳动、完成一次素质拓展、加入一个社团、走进一次街道社区、加盟一个创业团队、主持一次主题班会、接受一次心理咨询、参加一次志愿活动、挑战一次自我极限。“1349”育人模式不仅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目的,而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二、“1349”育人模式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当下,多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缺乏整体性,未形成统一体系。要想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必须进行素质教育平台的组织形式创新。“1349”育人模式正是我校提出的特色平台和统一体系,该模式围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实践,提出了更为具体、朴素的素质教育践行方式,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具有较强的契合性。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思想趋向多元化,偏重理论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1349”育人模式从社会实践出发,让学生走进社团,走进社区,了解我国的社会形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社团活动的开展中体会团队交流沟通与协作的内涵,从而思考如何塑造自己才能符合社会要求。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
实践证明,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复旦高材生毒害室友的事件,为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要通过各种方式完成对大学生灵魂的陶冶,使其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儒雅的风度气质。“1349”育人模式提倡搭建“文化育人”平台,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从劳动中感受生命的存在价值,从街道社区生活中体验社会对个人道德伦理的要求,从主题班会的交流讨论中认识社会主流的情感道德观念。这些内容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
(三)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纪律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正解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当下,许多不良思想对大学生纪律意识的破坏不容小觑。请客送礼获己所需、老实人吃亏等各种不良意识渗透到了很多大学生的潜在思维中,对其职业生涯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处理好自己与社会以及社会、群体与自我关系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1349”育人模式提倡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在团队中培养大学生遵纪守规的习惯,遵守交往合作秩序。在创业团队中,掌握利益蛋糕的分配原则,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在社区街道中,感受社会关系的复杂性,锻炼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三、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几点问题
(一)传统教育模式与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
拥有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是新时代的人才需求标准,我国目前的大学生教育体制与此要求存在较大冲突。在小学与初中阶段,好学生与坏学生的区分标准主要是“分数”与“是否听话”,这样的价值导向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忽视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进入大学,学生及家长甚至一些学校普遍抱着“松口气”的心态放任对学生的约束管理,导致很多大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素质提升的主动性,致使走出校门后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教育不能区别对待,对问题的学生个性特点处理
价值观、人生观是指导一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理念,当下很多大学生对“集体利益为重”“奉献敬业”等起码的道德理念持怀疑态度,工作与生活消极,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道德水准要求。但大学教育却将这种思维归于个人的性格差异,未给予有效矫正。
(三)重说教、轻实践
传统的“课堂说教”缺乏参与性与互动性,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堂有较大的抵触情绪。偏重说教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得不到提升,知识得不到巩固,这与素质教育中实用人才的培养要求相去甚远。
四、正确实施“1349”育人模式的建议
(一)优化机制和路径,做好“1349”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任何好的制度,出台是前提,落实是关键。在“1349”育人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应由学校党政联合牵头,制定并分解目标,按照分工负责制,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另一方面,要优化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以党团、教学、学工、社团4条路径为主要渠道。党团侧重增加学生的党团知识、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教学侧重将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学工侧重学生日常德育和事务管理,通过心理咨询、学生资助、就业创业服务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积淀,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社团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协作意识,锻炼交往能力。
(二)教师要加强指导
“1349”育人模式使学生极大限度地与社会对接。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做到有的放矢。“1349”育人模式虽然要求比较具体,操作性强,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保障工作。将课堂延伸至社会实践层面,教师的工作更加繁重,需制定培养目标,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思想变化,研究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点,评估实施效果,改善实施计划,拓展活动形式。
(三)优化社团管理,提高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在“1349”育人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社团不仅起到了活动的组织作用,还能够成为学生自主管理的载体。因此,学校应加强社团管理,为“1349”育人模式的实施提供良好环境。应建立多元化的社团发展格局,推动各类社团均衡发展。学校应积极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包括场地、设施、经费、指导教师等。对社团成立进行严格把关,引导并帮助社团做好自身建设,利用社团活动以及社团成员交流沟通机制,更好地实施各项教学要求。
(四)深入调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优化实施形式
“1349”育人模式坚持“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机会”这一理念,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迎合学生兴趣,提高参与积极性。教师作为“1349”育人模式实施的设计者与指导者,应针对每次教育活动的目的,积极搜集学生对活动的建议及要求,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激发学生思考,寓教于乐。
(五)以实践锻炼学生的自我塑造能力
“1349”育人模式提出了“改革第一课堂、活跃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3个维度,旨在摒弃传统的说教式课堂教育,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体会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的运用方式、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在“1349”育人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专业知识运用、人文素质观念层次的提升设计各项活动。比如根据学生的培养方向选择实践地点及实践情境,使学生能够自然切入知识的运用过程,或者潜移默化在活动过程中改变以往一些错误的观念。大学生素质教育是社会人才需求对于教育界提出的任务,是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基础。“1349”育人模式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实施指标。在实施过程中优化机制和路径,需要全校教师围绕实施目的,创新实施形式。既要使学生感兴趣,又要使学生有所得,最终实现大学生的终身发展与个性发展。
作者:何振华 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3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