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探究
中国经济改革需要由“创新”驱动,中国企业要演变为一种能够“创新”的企业。因此,企业必须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概述
1.何为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模式(EnterpriseManagementModel),简称EMM,就是从特定的管理理念出发,围绕实现企业特定的目标、各种资源、信息、知识,开展运营活动的基本框架、规则和方式。EMM包括结构要素、支撑要素两种要素。结构要素主要有经营管理、管理体制、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管理技术、决策制度及领导体制。支撑要素包括人员素质、企业目标和目标市场、产品技术等。
2.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
2.1在管理对象方面。传统企业管理的管理对象侧重于物质资源,重在对物质资源进行分配、收入、支出。而现代企业管理的管理对象侧重于人力资源,强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管理的重点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2在管理理念方面。传统企业管理重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管理中是靠组织制度的约束实现管理目标。而现代企业管理注重人的素质的培养、人的激励机制和人的自控力,在管理中是靠人员素质和人员激励实现管理目标。
2.3在管理内涵方面。传统企业管理行为总是针对某一管理要素实施,对问题的揭示、分析或处理措施的制定采取直观的线性思考,属于单维的平面式管理。而现代企业管理行为总是针对多个管理因素实施,注重多维的立体式协调处理,属于多维管理。
2.4在管理重点方面。传统企业管理以生产管理为重点,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认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是产品生产,强调产品数量。而现代企业管理以战略管理为重点,认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小决定于企业内部的多方面因素,如经营决策、产品设计与创新、员工工作积极性、资源调配、市场开拓、质量管理水平、制度规范等,企业管理的一切工作都应纳入战略管理的框架中。
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特征及发展趋势
1.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特征。
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表现为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盛行、顾客需求的差异化与个性化、新管理理论的不断涌现、技术的日益更新及应用的综合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企业需要全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管理模式。
1.1强调“以人为本”。现代企业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充分重视员工的需要,还要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员工,要谋求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共同面对企业困境,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提供晋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企业必须注重人的需要的满足,注重对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注重对人的选拨、培养、开发,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1.2信息化下智能化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互联网和各种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企业在信息数据管理方面面临巨大冲击。大量的信息数据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掌握市场动态,另一方面能够对企业内部进行调整和优化。大数据通过内外结合来协助企业稳定市场地位与价值,保证在企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企业要广泛运用大量数据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以及数据流创建全新的管理模式,商务智能的出现,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通过数据库的建立,集成来自不同数据资源的多种数据类型,从数据中发现新的关系,将企业大量的信息进行保存和共享,实现企业信息的完整性,数据库的建立,也极大的方便了员工对企业信息的查找,而对这些信息的有效管理,还能为企业今后的管理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有利于企业的正确决策。
2.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2.1组织结构弹性化。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围绕着物品和资金流动而设置,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顾客需求的差异化与个性化,现代企业的组织机构则围绕信息流动来设置。因此现代企业挂历对组织结构的弹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注重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还能够有效地降低管理费用,对提高企业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要注重组织结构的柔韧性。柔韧性的组织结构可以解决组织集团化与组织分权化的矛盾。第三,要注重联盟化。通过战略联盟组织,打破企业间在空间上的阻隔,形成联合体,增强竞争力。最后,强调管理中心下移。倡导建立团队式的组织结构,从传统的垂直式、智能式向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式组织结构发展。
2.2组织管理柔性化。组织管理柔性化主要体现人性特征。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活动过程。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力量源泉。主要体现在:第一,管理由传统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将员工看做企业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注重人才开发。第二,加强员工培养,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员工的创新能力关系着企业的竞争力,要加强员工的培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第三,培育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被人们称为管理科学发展的“第四次革命”。有西方学者提出:企业文化建设是“21世纪型革新企业经营模式”的重要方向之一,是“文化革新的方向,企业文化的创造与渗透”。企业要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突出企业的气质和个性等措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3管理模式灵活化。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孔茨说过,有效的管理总是一种随机制宜的、因情况而异的管理。企业面对瞬变的市场、技术更新的快速化、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等因素,必须建立与环境变迁相适应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因此,企业的管理模式要具有灵活性,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革和创新,不再局限于一种管理模式。
三、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形式
1.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TotalResponsibilityManagement,TRM),是在科学的社会责任观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它强调企业通过自身行为应对社会负责任的价值追求,并以此为企业动力,从而实现企业的社会功能。它是通过激发相关利益方的社会价值,创造潜能以有效管理企业运营管理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具有以社会价值为主导的管理框架,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注重利益相关方合作创造综合价值的管理方式等特征。在管理模式方面,企业只有把社会责任当作其核心,谋求管理模式的创新,将社会纳入企业管理的对象,从而实现企业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循环发展。
2.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最高层次,构建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又一新型的管理模式。在企业文化中,核心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能够从思想上将与员工统一起来,形成巨大合力,为实现企业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文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既要注重员工的需求,还要注重顾客的需求。一方面,企业要满足员工物质需求,还要重视员工的道德教育,从而培养员工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以使员工能够切实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企业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将“顾客至上”的理念融入到管理各环节。
3.知识管理模式。
知识管理运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手段,把信息与企业活动和员工联系在一起,通过信息、知识等资源的共享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知识管理模式重视信息技术手段,重视员工的国际化、知识化等现代思想意识,一方面将知识作为企业的财产来进行管理,通过建立智能化信息组织,强化最新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信息在企业全体员工共享,实现企业信息的透明化,促进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增进员工间及员工与领导的相互信任,从而极大的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知识管理模式的优势。另一方面,在企业人才选择及培养方面,企业更看重具有国际化视野及超前意识的人才的开发和应用,从而改善人才结构,以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快学习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化信息组织,以完成对复杂信息的识别、记忆、计算、联想、判断,从而实现企业对数据的有效整合分析与利用,发挥知识的最大效用。
4.柔性管理模式。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刚性管理而言的,强调管理软化,以管理的柔性化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柔性管理模式是从企业环境出发,强调“人本管理”,变革组织结构。此时,企业管理重点发生变化,由盯住员工、实施负反馈纠偏的外部控制转变为关注员工观念意识、间接影响员工行为的内部控制。
5.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化管理的实施需要有业务流程规范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等必备条件。信息化管理不是保持原有管理模式不变而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人工。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改造过程。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简称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企业决策层及员工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思想进行决策的管理平台,是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种重要的可行途径。
作者:裴文晶 单位: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