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目前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高校教师中党员比例已超过50%,他们的素质影响着高校教师的整体水平。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国内学者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有不少研究,如郭秀兰、哈丽娜等利用SCL-90在不同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总检出率达30%左右,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特别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等方面。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通过查阅资料,国内只有何树德对103名小学党员教师进行研究,发现小学党员教师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O.05),但尚未发现对高校党员教师的心理状况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不同性别、岗位高校教师党员心理状况的差异,从而为加强高校教师心理卫生工作、提高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打下基础、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绍兴文理学院党员教师286名,其中男性党员163人,女性党员123人;管理岗位党员101人,教学一线党员185人;年龄25-58岁,平均40.5±8.55岁。
(二)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共10个因子,能对被试最近一周的心理和躯体情况做出较准确评估。量表在心理界被广泛使用,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前9个因子的分半信度为0.76~0.92之间,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4~0.88之间,全量表为0.93。
(三)方法
采用SCL-90对300名党员教师问卷,有效回收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3%,数据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二、调查结果
由调查结果可知,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阳性检出率为29.3%,在与全国常模比较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性别党员教师各因子分比较中,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等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岗位党员教师各因子分比较中,人际关系、焦虑等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三、研究讨论
本研究对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为29.3%,与国内学者郭秀兰、哈丽娜等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阳性检出率26.17%和30.87%接近,说明高校党员与非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基本一致。另外,王玉花对齐齐哈尔市1000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强迫症状、敌对、焦虑等。而笔者的调查结果主要表现为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表明高校教师包括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哈丽娜对宁夏10所高校1461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男性教师躯体化、强迫、焦虑因子与女性教师比较存在差异,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笔者的调查发现,女性党员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因子分高于男性党员教师,表明性别之间存在差异。在不同岗位党员教师各因子分比较中,管理岗位的人际关系因子分高于教学岗位,而教学岗位的焦虑因子分高于管理岗位。这可能是受工作性质的影响,因为管理岗位的教师涉及方方面面的服务管理对象,导致人际关系敏感;而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由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总之,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女性和教学岗位党员教师,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关注。加强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党员教师进行追踪指导并及时转介;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党员教师抗压能力。
作者:夏奥奇 俞爱月 单位:绍兴文理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2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