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理念下高效课堂动力机制探究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效课堂也逐渐走进了大学教室,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体现得越来越充分。可是,在课外实践中,高效课堂的相对影响力比课堂中要小许多,主要表现有:学生在分析社会实际问题时,与课堂中的理论联系紧密性不够;在进行大学生创新性竞赛活动时,对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理论的联想力有些不足,不能很好地运用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动手能力与抽象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进行关于自己的重要决策时,有时很茫然,从众心理较强。中广义循环经济的内涵和高效课堂的卓越动力,探讨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高效课堂动力机制,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效循环知识课堂的定义与模型
当今,广义循环经济亦成为学者的研究热题,特别是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它更是大循环经济。根据广义循环经济的理念,我们认为,高效循环知识课堂是指覆盖所有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与解决问题的活动,遵循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接受及应用规律,在课内表现为高效课堂,教师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思维,实现各单知识点的接受、理解、吸收,在课外表现为具有能够高效运用理论知识的素质,在面对问题时,学生会及时综合应用相关理论,达到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效果的最优化。高效循环知识课堂还强调,逐步提升学生的素质,以知识的吸收和循环应用为特征,以“吸收-应用(包括单角度应用、多角度应用与全方位应用)-反馈-修正-再应用-再反馈-再修正......”为操作原则,是一种知识的高效循环利用的优化活动。因而高效循环知识课堂的结果,包括课堂效益、社会实践效益和创造创新效益,特别也具有乘数效应。通过高效循环知识课堂,产出的课堂效益,既有师生的和谐的教学过程,也有学生的快乐学习,学生掌握的知识可以实现“倍数”递增,这些知识不仅满足课内的需要,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问题解决能力。高效循环知识课堂着重体现经济学中的有效的内涵,旨在“有效教学”和“有效实践”。这里,有效性是体现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经济学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师生密切配合向课堂要效率、学生生活实践要效益、学生针对所遇问题强调最优效果。即,有效率———在课内要求保证教师有效地投入与学生有效地产出,对于知识,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接受、理解、吸收,养成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氛围;有效益———在课外,学生对于特定的生活实践,应用知识可以收获满意的答案,且尽可能地少花费成本(成本主要有人力、物力、财力等),养成良好的求解思维角度;有效果———通过知识的吸收、应用、反馈、修正及再吸收、再应用等一系列的循环原则,对于所遇问题,学生可以保质保量地解决,达到高标准,高精度,高准确率,养成良好的为人处事原则。
三、高效循环知识课堂的哲学基础和教育心理学基础
对于高效循环知识课堂的哲学基础,根据文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普遍联系性: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师生之间可以让知识高效传递,生生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2)目的性:由于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一切知识必然有其去向,既有在课内教师高效率地把知识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又有在课外学生有效地把知识应用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的问题中。
(3)最优收益性:由于学生是理性的,在课堂上可以最大化程度地学习知识,所懂得的一定是最好的,同时他们可以利用课堂所学在课外获得最大收益。学生通过自组织、自演化、自调节的知识转化规律,结合课堂和社会生活将知识有效地循环利用。
(4)最优知识结构:在老师讲授知识和学生获取及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即,学生在课堂上求知或者把知识应用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力求获得最大的收益,进一步同时形成自己的有效的知识结构,否则其就没有最优化可谈。对于高效循环知识课堂的教育心理学基础,根据文献,主要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社会互动理论、建构主义模式、系统方法论、多元智能理论、信息加工理论。高效循环知识课堂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主体,根据他们在循环经济当中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基础主导主体和创新创造主体。基础主导主体指教师,在课堂上,他们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知识含量,处于基础主导地位。创新创造主体指学生,他们首先理解,然后应用知识,从事课内外的创新创造,他们对知识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根据文献,提倡高效循环知识课堂可以从下面的五个层次来探讨。
1.教师是基础主导的。通过高效课堂,教师根据高效循环知识课堂的充分条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重视学生的理性认知、知识获取与理智训练,师生之间和谐融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对话强有力地促进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知识含量。
2.在课内建立小循环模式。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目的首先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特别是在考试过程中能够得到自己满意的分数,实现自己知识用于解题能力的提高。
3.在学校竞赛中建立中循环模式。知识是可以用于创新的。特别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可以参加自己专业相关的一些竞赛,一方面检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检验了把知识进行循环利用的潜力,可以有效保证知识的合理高效利用。
4.在国内生活实践中建构社会循环体系。学生的时间包括课内外两方面,特别在假期和假日期间,他们会遇到一些棘手的困难。这时,他们通过联想,利用知识储备,根据自身能力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有时也可以求助他人一起来解决,通过生活体验更深刻地明白生活意义。
5.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全球范围内的整体循环。现在,到国外进行学习交流与工作的方式日益丰富,如果学生可以协调相关的知识资源,那么他就能够自组织、自调节、自适应地处理复杂系统问题,因而可以体现生命的价值,完成精神世界的建构。
四、构建高效循环知识课堂的对策措施
传统课堂与高效课堂有着显著差别,构建高效循环知识课堂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下面从五方面探讨其对策措施。
1.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建立完善的高效循环知识课堂评价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内外循环知识课堂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并且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构建合理的评价模型。
2.继续解放教师思想,敢于开发学生的胆识、勇气、思维与创新,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志在成为一名讲授好课的好教师,使教师的基础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要让学生有创新思维,教师必须设计合理的教学背景,因而教师必须时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时刻体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3.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最大效率地建立创造创新体系。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既要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这是基石与源泉;又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能力,这是认真做事与脚踏实地的体现。特别让学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表达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4.让教室形成教师快乐教学与学生幸福成长的环境,让教室成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的活动平台,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教育,这就需要社会的正确舆论与监督,家庭的认真配合与坚持,学校师生的高效课堂与素质教育。5.放眼世界,让高效循环知识课堂不断完善。在国际社会中,已有许多广义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我们需要抬头向他们学习,也要低下头去认真思考,使高效循环知识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良好发展,使学生的课内外收益最大化。
五、结论
目前,教育改革始终强调两种理念:
(1)给人以鱼,一日食鱼,授人以渔,终生得鱼。即教师与其授之以鱼,不如受之以渔。
(2)教育需体现终生教育、终生学习。即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分析能力、自主决策能力。高效循环知识课堂有效体现了有效结合教与学,依据三个“面向”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素质教育教学规律,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思想和谐结合以人为本,强调学生自我反思,着眼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卓越成长。
作者:李爱民 肖维中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