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生物学教学参与式数学模式的应用
口腔生物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从理论上来认识各种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的一门学科,将从疾病发生的这种现象到其发生的原因和实质即从更为深层次上了解和认识口腔疾病⑴。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口腔生物学显得较为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因此而不愿意学习,不利于学生的今后的发展。基于这一情况,本次研究特选取2012级口腔医学专业40名学生,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成绩,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就将有关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级口腔医学专业40名学生,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有男生23名,女生17名,学生的年龄在19一22岁之间,平均年龄(20.98±1.24)岁,将学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首先,由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圈出相关知识点,针对不懂的地方,学生课后向教师请教观察组学生采用参与式数学模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结合口腔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关问题[2]。如围绕口腔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种“牙周病”、“龋病”等进行问题的设计,如牙齿的组织结构、牙周病的发病机制、牙周病的病理变化以及临床表现、龋病的诊断以及治疗、龋病的发病原因等,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可以利用书本、互联网等,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3二。此外,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分小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讨论完毕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总结本组的观点,若课堂时间较为充裕时,可让每一个同学均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汇总、总结和点评,完善学生们的答案。同时,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可利用网络,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教学片段或教学视频,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1.3判断标准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之后,由另外教授口腔生物学的教师出题,采用理论联合实践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士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后,观察组学生的理论部分分数(85.32±8.23)分,实践部分的分数(90.21±5.12)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理论部分分数(70.8士9.13)分,实践部分分数(81.23±6.21)分,两组学习成绩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口腔生物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削弱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等,单一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⑷。参与式教学模式强凋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课堂上,通过设计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5]。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学生通过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对照组明显。综上所述,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在口腔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参与式数学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该种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万英明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