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它是一门从细胞显微、超微结构和分子水平等层次上研究细胞结构和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高等医学院校重要的必修课,很多医科大学把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为医学生面临的第一门基础医学课程。但同时,一年级新生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后续的医学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成为高校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改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长期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生的基础课程,教材普遍篇幅较大、知识覆盖面很广,内容涉及许多后续的相关学科。学生觉得教学内容多,重点不突出。首先需要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和相关学科进行探讨,了解细胞生物学与它们的衔接、重复部分,做好对后继课程的引导作用。比如在讲授生物大分子时,重点讲解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对于其复制、转录和翻译,在生物化学课程中要重点学习,因此在这里只需要简单介绍中心法则即可。其次每章的授课内容要做到条理清晰、重点分明,引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要求学生有大局观,掌握整个知识体系,注重医学细胞生物学内容上的系统性与全面性。教学章节是以“细胞器”为单位,按照“显微、超微结构—化学组成—功能—和疾病的关系”为知识链讲解,将医学细胞生物学与其他课程相关知识点有机融合,使学生建立起细胞整体进行生命活动的概念,加强医学细胞生物学在基础理论内容上的系统完整与学科交叉性。同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自己的科研工作及专家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引入课堂,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科研性。在丰富学习内容的同时,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医学学习能力,作为一年级医学生,要引导他们思考基础医学知识和将来的临床工作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学习基础医学课程的重要性。
二、更新教学方法和形式
1.理论课教学与临床联系的紧密性。
作为医学生,关注所学的知识和将来的临床工作有何关联。同学觉得学习细胞膜、细胞核这些中学都知道的内容,今后的临床工作能用到吗?因此第一章绪论部分的讲授非常重要,要学生们明确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和医学有什么样的关系,重点介绍细胞生物学近年来的前沿领域和重大发现,特别介绍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实例。如2010年的生理或医学诺贝尔奖,获奖内容是试管婴儿技术,2012年日本科学家研究可以重新编程的成熟细胞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获得诺贝尔奖,对再生医学领域的影响,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细胞生物学和医学实践的相互促进和发展,并非只是毫无价值的基础理论,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医学细胞生物学与临床密切相关,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中,也可以引入相关病案分析,比如在讲解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中,提出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疾病高脂血症,介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机制,学生对大分子的物质运输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具体疾病和发病机理通过细胞生物学有了直观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增强了主动性和自觉性。
2.BOPPPS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笔者在山东大学教师培训中心培训中,学习了BOPPPS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北美诸多知名院校所采取的一种互动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BOPPPS式教学在加强教学反思、师生互动性等很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BOPPPS式教学6个板块:
(1)Bridge-in(导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LearningObjectives(学习目标),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内容。
(3)Pre-as-sessmen(t前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4)ParticipatoryLearning(参与式学习),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5)Post-assessmen(t课内评估),检测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Summary(总结),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总结,强调教学目标,并引出下次课内容。例如在讲染色体时,首先问:大家知道唐氏筛查吗?这和临床妇产科相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学习染色体的组成、形态结构。学习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时,提问学生以前学过的DNA的组成和结构,进而引入染色体结构的学习,在讲解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时,采取了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请几位学生上讲台,利用自己的一只手当作组蛋白八聚体核心颗粒,围巾当作DNA链,缠绕组蛋白核心,另一只手当作组蛋白H1,每位同学是一个核小体。下面的同学可以同桌模拟。以前在讲解核小体组成和结构时,学生觉得很抽象,通过自己演示了核小体的结构,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总结核小体的组成和结构,并引入下一部分内容:染色体的二级结构。BOPPPS教学模式从教师教学组织实施层面,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活动→教学评估→教学目标”的教学循环过程,督促教师有效地组织课程教学,从学生方面,改变了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课,增强了师生互动,学生有机会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加强网络课程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于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兴教育教学形式已对我国传统教育理念带来革命性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积极投身于这一生动实践之中。为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也要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网络化学习具备学习资源充足、学习方式自由、不受时间限制等众多优势,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对于当前课时数有限与教学内容增加的矛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还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在课程网站发布课前预习内容、相关参考资料等,课堂授课中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像、视频、音效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教学内容,课后教师通过网络课程平台上传课件、布置习题、批改作业及答疑等辅助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学生在课后可以自主分配学习时间,进入网络课程平台进行下载学习资源、复习、在线自测、实时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开放的网络课程学习。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资源,以及QQ、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进行学习和交流等。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学习相互融合,不断补充和完善,逐渐形成实践教学中有效可行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发挥了课堂教学和网络化学习各自优势,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和创新能力,并有效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相长,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对于医学生而言,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动手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对于一年级新生,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第一次接触到实验动物,进行解剖操作,学生对仪器、动物充满好奇,反而容易忽略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之初,应强调科学实验对医学生的重要性,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重视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显微镜的操作,是医学生最基本的技能,在将来的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课程中,以及科研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强调实验操作的关键点,改变实验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照做”的实验教学模式,尽量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动手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实验教学中还应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主动学习的实践能力,对于部分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在完成验证性、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开展组织开放性和设计性实验,开放实验室,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运用已学习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自主设计实验,通过采集、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学生完成了从实验设计到实验实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乃至探讨进一步的研究设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综上所述,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不断学习、思考、探索、总结,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作者:袁芳 娜菲莎·卡德尔 许瑞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2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