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工业设计现状及对策
工业设计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水平,同时在上下游相关产业中产生巨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工业设计产业规模逐渐壮大,工业设计技术、产品和理念逐渐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与社会产品需求的紧密度越来越高;各类制造业企业都希望通过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开发出更多的优质产品,开拓市场、实现盈利;而从消费角度来说,消费者希望得到更丰富的产品来美化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由此可见,工业设计已经逐渐脱离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一种实际应用层面的设计思想。
1我国工业设计的现状问题分析
1.1基础薄弱
客观地说,我国在工业设计方面的起步晚、基础差,严重缺乏理论指导,在工业设计体系的构建上也存在很大的缺陷。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才开始出现工业设计的雏形,截至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也是造成我国制造业中核心技术欠缺的原因。由于基础薄弱的原因,我国在工业设计教育、应用、研究等方面容易发生概念混淆的情况,进一步导致国家针对这一行业的建设存在政策偏差,目前国内存在很多的工业设计研究机构,但真正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却很少。例如在国内高校中引进的工业设计专业,由于人才出口较窄,导致很多高校人才缺乏用武之地。
1.2重视不足
重视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归结为政府方面。一些大型、高科技含量的工业设计项目往往得到很大的政策、财政扶持,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急需的产品需要,但对于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缺乏认识,也缺乏必要的支持渠道。这就造成了我国在工业设计全民运动方面的缓慢现状,在各个层面的发展极不平衡。
1.3应用脱节
从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制度分析,针对高新技术研究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尤其是在工业设计方面,国内也存在很多优秀的人才和优秀的方案,但大多是初级阶段,证明了科技应用的可行性,但与应用之间没有形成必然的联系。
1.4缺乏特色
工业设计往往成为人们对一个国家的认知标准。如德国在工业设计方面的严谨性、日本在工业设计方面的经济性、美国在工业设计方面的创新性等等。纵观我国的工业设计,一致在世界潮流之后跟随和模仿,缺乏自身的特色,这也是才造成缺乏特色产品的原因。我国的整体工业设计力量还很薄弱,但在发展上也存在自身的优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制造”需要不断地改善现有的发展模式,摒弃抄袭和模仿的弊病,利用自身庞大的市场创新工业设计的体系。
2我国工业设计中解决问题对策
2.1加大市场化投入和扶持
国内在工业设计方面的重点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往往集中在高薪技术方面,如航空航天、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等。而工业设计作为一个影响我国基础经济的内容,却只在小众范围内实现了投入和扶持,这明显是不足的;在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方面,逐渐放弃专项对接,从整个市场角度出发,完善工业设计的经济实现机制,激发整个市场的生产热情,提高创新能力,缩短工业设计研究与产品生产之间的距离。
2.2完善人才培养和人才应用机制
当前我国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通过学校教育,而一个社会的整体工业设计水平提高,是离不开实践应用的。同时,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应用,而当前我国在工业设计人才的出口方面还有待调整,“有行无市”的现象必须进行整治。逐渐放宽人才培养和人才应用机制,引入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
2.3健全工业设计体制的创新性
我国传统的“工业设计”理念中,工业设计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是个人智慧的体现,与企业生产中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这种落后的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然遭到淘汰,同时在逐渐开放的经济环境面前,创新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工业设计体制的创新性,就是要立足于市场需要,注重团队合作,以消费需求为中心,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在融入更多因素的前提下,工业设计也发展成一个集体性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先进思想,如针对绿色设计理念的运用。
2.4加强中国特色的建设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数码技术的发展,在大部分现代化工业设计层面,我国企业大部分是从事代工生产,却与核心技术无缘,更不用说“中国特色元素”的融入。从长远来看,我国的工业设计必须加强自身特色的发展,这样才能形成品牌化,得到高附加值的回报。中国元素不能是简单的设计,而是要从功能、理念方面去综合考虑。
作者:张梦妮 王一名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2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