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探讨
艾滋病逐渐由特殊人群感染扩散到一般人群感染的趋势,我国青年HIV感染者已占总感染者的一半左右[1]。中职生一般为15岁左右,具有心理和生理成熟度不平衡及抵制外界诱惑能力不强等特点。目前,大多数国内中职学校对艾滋病健康教育还不够重视,没有具体的预防干预措施,更没有将艾滋病健康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中,只是在艾滋病宣传日前后展出一些关于艾滋病预防方面的知识,这与学生的需求相差甚远[2]。本文旨在探索在中职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知识教育教学的效果。
1.对象、方法与内容
1.1对象2014年9月至12月以整群抽样方法对衡阳某校2014级新生共480名中职学生作为教学研究对象。
1.2方法与内容
1.2.1调查方法本课题组成员参考有关资料及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员,教育教学前、教育教学后两个月分别使用同一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两次调查,采用匿名式自填问卷的方法,当场回收问卷。教学前、后分别发放问卷480份,分别回收有效卷480份。
1.2.2教育教学方法:
1)病原微生物教师给学生上课,时间为4学时。
2)专家讲座。
3)出宣传板报、发放宣传资料。
4)通过微信、QQ、短信等网络信息资源每周向学生发布艾滋病相关知识。
5)开展同伴教育。
6)组织讨论。
1.2.3教育教学及调查内容艾滋病传播途径(性、血液、妊娠)、非传播途径(蚊虫叮咬、共餐和握手、在公共泳池游泳)、专业知识(主要感染的细胞、能否治愈、是否有疫苗、是否有特效药物、感染HIV后可无症状、常用消毒剂可消灭HIV、检测什么标本可确诊HIV、保持单个未感染HIV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共计16项
1.2.4评价指标单一知识知晓率=正确回答某一知识的调查人数/调查总人数×100%总知晓率=所有调查对象正确回答条目总数/所有调查对象共回答条目数×100%
1.2.5统计方法将所收集的资料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研究对象480名中职学生,年龄14~16岁,男生230人,女生250人,来自农村学生254人,城市学生226人。
2.2教育教学前不同性别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男、女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63.86%(2350/3680)和64.63%(2585/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教育教学前不同生源地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农村和城市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63.68%(2588/4064)和64.91%(2347/36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教育教学前、后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64.26%(4935/7680)和77.92%(5984/7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教育教学前、后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均达到98%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率教育教学前、后艾滋病非传播途径总知晓率分别为50.56%(728/1440)和72.50%(1044/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教学前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HIV知晓率最低,为44.38%(213/480)。
2.7艾滋病专业知识知晓率教育教学前、后对艾滋病专业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8.21%(2794/4800)和73.60%(3533/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教学前对常用消毒剂可消毒HIV知晓率最低,为41.25%(198/480),干预后为70.21%(455/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国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有限,如中职阶段也忽视该知识的教育学习,那他们可能会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中职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3];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高于非传播途径;对艾滋病专业知识知晓率也不高;中职新生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不高,开展教育教学后,对艾滋病各项知识知晓率均明显提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焦红良[4]等建议让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参与高校艾滋病宣传教育;刘雪娜[5]认为进行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显著。提高中职生防艾知识,有效防控HIV的传播,学校应将艾滋病健康教育制定到专业培养方案中,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纳入到日常教学中。
作者:谢荣华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1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