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最优化标准与措施
一、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提出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担负着与整个教育目标全面发展相统一的任务,然而目前的教学不能完全符合整个教育目标的要求。第一,整个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一般发展。第二,忽视教学效益,主观地追加课堂教学时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社会、家长和教师提出了呼吁,迫切要求解决这一问题。但问题的解决从哪方面着手呢?从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入手,从具体情况出发探索解决的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但是传统观念影响下的课堂教学是难以提高教学效益的,这需要广大教师以新的科学观点认识课堂教学,通过教学目的、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合理配合与实施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最优化”作为系统论的本质问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对于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课堂教学系统,具有实现最优化的可能性。当前教学论中“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层出不穷,给广大教师选择适合具体班级、具体学生和教师本身的最优化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可能。总之,课堂教学最优化问题的提出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它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最优化标准
“劳动过程结束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在开始之前就观念地反应在教师的头脑中。虽然每一堂课作为具体观念在教师头脑中反应不同,但作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应该是相对一致的。传统的教学评价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六条: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合适、语言清晰、积极性高、组织得好。无可否认,这个标准重视了教师的活动和在其中的基本要求。但也无可否认,它轻视了学生的活动和教学效果及时间的意义。由于人们观念中的标准没有全面反映客观实在而导致的片面性,因而不可能指导其行动向着最优化方向发展。当我们全面地、辩证地分析课堂教学过程时,就会看到其本质:受教学规律支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式系统;系统内部各种因素在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同时又与外部条件处于相互联系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推动系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课堂教学系统的功能与整个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课堂教学过程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本身作为生物系统具有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由活动长度引起的长时间过度疲劳和由活动强度引起的短时间疲劳,一旦超过教师、学生的身体界限,就会损害肌体健康。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当前教学上存在的问题,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和特点,制定客观、全面、科学的标准。这就是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所谓效果标准,就是每一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都能根据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具体任务,尽最大可能性达到的教养、教育和发展方面的水平。乍看起来,这个标注片面强调学生的活动及结果,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实际上二者是处于对立统一的矛盾统一体中,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过程,学生的活动正是教师活动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学生只有在多种活动形式中,才能达到教养、教育和发展的水平,———这是教学的三种主要功能。前苏联教育家舒金娜在其主编的《学校教育学》中指出:“以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实知识武装年青一代,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他们智力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技能和熟练技巧,这就是教学的教养功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发展,这就是教学的第二种重要功能。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及审美感,并使他们获得情感、意志方面的修养。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使学生的活动机能和操作能力获得发展。教学的第三种功能,就是教育功能。教育的教育性体现在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的教学的客观规律,年青一代通过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与方法接受自己所处的社会和本阶级意识形态影响”。她所强调的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正是传统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所忽视的,是当前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效果标准强调教学的教育和发展效果。这是因为,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还不等于获得了相应的发展,教学只有在发展上下工夫才能保证教学取得良好效果。而教育同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必须全面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即不能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全面考察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水平。前苏联著名教学论者巴班斯基倡导的较确切的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对我们有借鉴意义。就是对知识的评定通常可以使用五段评分制或采用计算实际掌握的和基本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规律、理论等的比例方法,以两者之比等于“1”为及格;技能和技巧的评定也可以采用计算比例的方法,即实际掌握技能、技巧和应该掌握的技能、技巧之比等于“1”为及格;对学生教育和发展水平目标还难以确定具体标准,暂时可采用等级评定法:高、中、低。可见,这个标准具有一定灵活性,在不低于及格水平前提下可从具体班级、具体学生和教师、具体教学条件的实际出发,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与效果密切联系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有重要意义。在知识总量按几何级数增长的今天,在强调教学重视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尽量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课堂教学时间又是有限的,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教学中时间和速度的意义。因此,评价一堂好课,不但看效果,而且要看师生是否在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堂教学内,以最少精力和时间耗费及合理速度完成教学和教育任务。这就是时间标准。教学与时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学生心理和生理可能的限度内,追加课堂教学时间可能会带来教学效果的提高。但是,课堂教学作为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系统,各种因素配合的越好,教学效果才会越大,才能更多地节约时间。否则,超过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可能性追加时间,就会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又可以把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统称为课堂教学效益,即师生以最少的精力和时间耗费,获得可能范围内的最大教学效果,或既要取得最大可能范围内的教学效果,又不追加或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为此,必须在对现实教学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措施。
三、课堂教学最优化措施
所谓课堂教学最优化措施,就是在师生不负担过重的情况下,在师生相互联系的活动中采取的保证课堂取得最好教学效果的措施。这一措施绝对不同于只涉及工作个别形式和方法的措施,更不同于那种对学生具体情况不加以认真分析只追求暂时性效果、任意追加教学时间的做法。而是按照系统论观点,把课堂教学系统客观的看成前后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备课,上课,评价),从整体着眼、部分入手、统筹考虑的能够保证取得最大课堂教学效益的综合措施。具体言之如下:
1.设计
设计即设计最佳方案,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标准的关键措施。设计最佳方案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若干可行的方法、途径中,寻找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标准的最佳方法、途径,作为指导教师活动的方针与计划。最佳方案首先要反映系统的总目标即教养、教育和发展的目标。它体现在教学目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中,反过来又为教学总目标服务。因此设计最佳方案就是在课堂教学最优化标准指导下具体分析教学目的、研究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当然,这一系列工作都必须符合教学规律,遵守教学原则。教学目的是由社会所决定的,规定在教学大纲中。分析教学目的,就有可能确定被掌握的这门学科的用途:为什么要学这门学科,学生学了这门学科以后应该会做什么?确定教学目的,也就可以确定应该选择的教学活动。因此,设计最佳方案,首先要使教学目的具体化。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就要选择完全符合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师了解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教学内容基本反映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因此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但是当前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在许多情况下充斥着多余的知识和次要的材料,浪费师生时间和精力,阻碍着学生养成独立地创造工作的习惯。另外,教学内容不能单单是各门学科的知识,而应该把这些知识作为认识活动因素包括在教学内容里(如果学生需要掌握这种活动的话),这正是当前教学内容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尤其注意选择完全符合教学目的的知识和确定符合教学目的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活动。强调指出的是教学目的、内容,还必须在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使目的、内容具体化,划分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否则,胡子眉毛一把抓,只会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确定应该教什么才能使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方面达到可能水平,这是最佳方案设计的前提。但是应该怎样教,才能既节省时间又取得最大教学效果呢?这是最佳方案设计的关键。怎样教?具体地说,就是如何使学生认识教材、怎样激发儿童积极的认知活动,使他们能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怎样使儿童获得一般发展?怎样使儿童受到教育,使知识转化成信念?这些问题,教师在每次备课时都要解决。而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管用什么办法去解决都与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有联系。教学方法不过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共同进行的活动的方式。选择教学方法对教学目的、内容的深入理解很重要,这在前面已讲过了。然而,学生作为被教授的对象和活动的主体,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进行对学生的诊断工作。那么,这一诊断工作从何做起呢?教师首先要通过对全班同学的诊断了解所教班级集体的典型特点和平均知识水平、学习风气、组织纪律等以选择适合该班级实际情况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但是,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智力、性格、需要、爱好和才能都各有差异,不考虑这些差异而从学生的“平均情况”设想出千篇一律的教学,强求他们齐步走,这种不符合每个学生客观实际的做法,其结果使低能的学生得不到特殊帮助,而能力强的学生则无法充分发挥潜力。这样,教学效果是不会有多大提高的。因此,教师在了解班级集体的同时,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其具体方法就是教师与学生谈话、长期观察、测验和教师会诊等。教师会诊是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实际是把各位教师通过不同方法从学生那里得到的情况加以综合。当前,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各科教师之间缺少联系,是教学工作的缺陷。对学生的诊断工作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必须引起特别重视。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的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因此,选择教学方法还取决于教师的特点,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技术水平。所以教师还必须进行自身的诊断,扬长避短,发挥长处。教师的自我诊断也是当前教学中被忽视的工作。教师在遵循总的目标和该课堂的具体教学目的,考虑这堂课内容的性质,考虑学生的年龄,他们的特点和学习教材的程度,考虑自身教学活动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才能选择最优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实现。最佳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课堂教学计划,不但要确定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要选择最佳教学形式和手段。一般来说,课堂教学有三种主要形式:班级授课、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教学手段有课本、直观教具、技术手段等等。无论选择哪一种形式或手段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行与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才能保证取得可能范围内的教学效果。此外,最佳方案的设计还包括确定课的类型,计划分配课堂各阶段时间等工作。最佳方案的设计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就是教师要精心挑选和编排练习习题。练习的目的不能主要地放在防止错误和克服作业的单调乏味的影响上面,而应主要地放在让学生通过练习进行思考、推理、独立地探索问题的答案上。可见,最佳方案的设计是复杂的,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这一支出是绝对值得的,它能由于教学任务的迅速而又适量的解决得到补偿。
2.实施
实施就是教师将精心设计的最佳方案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即上课。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结成教学上的特殊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相互作用的教与学的关系。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的积极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完成现象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过程是以师生个性之间某种形式的相互作用作为前提”,而且“过程本身就是客观运动、变化和发展,其中包括教师和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互作用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施最佳方案的过程中,要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在师生共同活动的相互作用中,通过管理控制、信息交流、反馈作用以及师生自我控制等,保证课堂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管理控制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目的是根据课堂内外部的各种变化而进行调节,不断克服课堂系统内部的不稳定性,如课堂外歌声、吵闹引起的学生精力分散或课堂内某同学的小动作引起全班同学骚动等,保证课堂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使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克服随机因素达到预期目的。课堂是脑力劳动场所,应该呈现出既紧张、严肃又生动、活泼的局面,那种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或“满堂灌”的死气沉沉的课堂都是不符合要求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控制应贯穿始终,应避免过严或过松。上课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这是就活动的主体而言。另一方面,就活动的客体而言,上课又是信息活动:信息的输出、传递、转换、加工、接受和贮存。教师的讲课实质就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组织形式中,借助于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语言、手势、表情)进行信息处理(教学内容处理),即输出信息(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听、看、做等输入信息。但教师不是漏斗,学生不是容器。教师要根据最佳方案划分的内容重点、难点,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主要内容上来,帮助学生掌握区别内容重点的技能,必要时把教学内容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理解、体会、归纳和总结,教师只作为指导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对信息输出(讲课)作用于学生后,必然使学生发生反应,教师根据反应改变教学进程或方法,这叫反馈。教师借助于反馈作用于教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最优化实现的保证。如师生在相互传递信息中教师通过发问,使学生做出一些矫正性反应,再根据学生反应的信息,及时反馈,促使学生正确掌握教学内容。又如,教师通过对学习结果的检查、评定和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成绩好坏、作业正误、应用知识成效等情况,从中获得矫正性信息,以便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过程除从事劳动时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内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而且,劳动的内容及其方式和方法越是不能吸引劳动者,劳动者就越是不能把劳动当作他自己体力和智力的活动来享受,就越需要这种意志”。课堂教学作为尊重脑力劳动的过程,需要学生培养自己的意志和自我组织,如果学生缺乏意志,不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活动进行自我组织的话,教学最优化是不可思议的。另外,教师要善于自我控制,控制自己的不稳定情绪和不正确的教态。善于从自己的声调和手势、从自己的表情中表现出追求真理、追求科学和献身于教育事业的一股燃烧般的热情。这是保证课堂教学处于最佳状态的一个条件。如果每堂课每个学生都能非常有兴趣地、专心致志地学习,那么在孜孜不倦的有目的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一堂课的全部时间,自然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当然,减少传统的课堂提问,多次重复出现的作业,防止一个环节向另一个环节过渡时浪费时间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不仅在一节课上,而且在一节课的某一阶段上,都会发生没有料到的新情况,因此,教师要随机应变地进行控制管理,修改和调整方案。
3.总结
总结就是教师在课后按照课前制定的最优化标准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以找出不足,为制定第二堂课最佳方案作为借鉴。凡是在课堂教学中能保证解决预定的全部教学和教育任务,能把学生的注意和思维集中到解题的最关键的观点和概念上,或者是教学进行的结果同时能激发提高学生的认识兴趣,这样的教学才认为是最有效的。
作者:陈子冰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1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