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发展思考
1生态农业的特点
1.1生态农业是以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产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组织为原则进行生产;要以大力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为手段,促进各种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提升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
1.2生态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高新科技为基础
生态农业是在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在充分发挥和利用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土壤肥力、持续增产、持续协调、持续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来实现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1.3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1.4生态农业是一个现代农业体系
生态农业通过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2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过量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资
农业增产增收,一靠科学、二靠化肥、三靠农药来保证。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污染了环境和产品,而且造成土地板结,不能维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造成作物品质下降,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2.2生态破坏现象较突出
一是农村大修大建损坏了天然植被,导致山体滑坡;二是农业综合治理忽视了生态保护,导致田埂山坡“遍山红”;三是大力发展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破坏自然环境,如坡面杂草一扫而光等。
2.3废异物处理技能有待提高
废异物如垃圾、工业废品、养殖场粪便残渣等污染较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亟需处理。
2.4废物处理资源化技术有待提高
当前,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新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技术体系不健全,使环境污染不仅将“小污”变为“大污”,而且“小污”酿成“大害”。
3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3.1强化制度保障
(1)各级政府要把发展生态农业放在关系国计民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加以重视,要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
(2)政府部门应将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与城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农村新市镇、农村城镇化等建设规划相配套,并制定本地区生态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指导并带动生态农业快速推进、有序发展。
(3)政府部门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制定土地流转有效措施。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以村委会为单位集中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资源,以租赁经营、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促进农业规模开发、集约发展。
3.2加大投入力度
完善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加大对生态农业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环境保护与监测等项目的投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专项资金,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发展生态农业企业的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强化对生态农业发展进行考核,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农技工作人员,政府部门可给予一定奖励。
3.3改善生态环境
(1)改变过去的治理模式。过去对待破坏的生态环境实行先污染后治理,虽然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但自然生态恢复时间较长,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现在应从源头上加以治理,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2)加强综合治理。一要实施封山禁牧工程,实行封闭看管、专人管理,禁止人畜践踏,使其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快速恢复;二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保护森林和植被。
3.4发展生态农业多种模式
“四位一体”模式,即是沼气、猪禽舍、厕所、阳光温室相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即:“粮食———养猪———沼气(粪便入池)———照明、煮饭———沼气池废弃物上田”生态循环模式,它充分利用了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原理,实现了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废弃物的良性循环。这一循环,既实现了粮食作物就地消费,又实现了粮食作物所需肥料的就近取材;既增加了产量和收入,又减少了产品污染,也保护了环境,农业综合效益得以普遍提高,这一成功典范完全可以在凌源市农村推广。
作者:冯卉 单位:中共凌源市委党校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