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教学改革问题探讨

2021-05-25 2932 经济管理论文

一、经济管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传统的教学往往更重视知识内容和结构的形成,对学生思考能力全面发展的追求往往较低,与此同时素质教育已经成了全民的诉求。这种与大众要求差别较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生家长,大众心理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学生的积极性丧失,家长感到不理解,大众对大学教育感到失望。为了改变人们对大学教育的不认可教学改革必须要贯彻到底。观念的改变是经济管理教学改革的主观力量。无论我们承认不承认,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管理尤其严重,商场如战场,只有高素质的高层次的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才能适应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要求。在这一方面除了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程度要求加深,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强的人更具有优势性。基于此,我国经济教学的重点必然要发生转移,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这些对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及经济管理这一学科的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经济管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1.课程设置的变化

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通常在课程中设置为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但四者之间的比例不够优化。选修课在课程比重中所占比例太低。而选修有利于学生们接触到不同的学科,多种多样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们建筑起自己的知识框架,遇见问题时才能有宽阔的思路,而经济管理专业这一学科的学生将来必然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被框架的头脑才能理智从容的面对各种突发状况。而重视专业知识的讲解的大学课程给了学生们深厚的专业素养但它也会框架住人的思维,规则至上的思考方法影响着学生们的每一时刻。课程设置是毕业生能力不够适应社会需要,公司需要的重要原因,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加强,忽视选修课不利于各种学科内容的交融,不利于单门学科的内容多元话,不利于毕业生素养与工作要求素养的接轨,面对这一突出问题,看似只要调整课程设置就可以解决,但彻彻底底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就比较大了,它需要学生们的重视,但学生重视的背后则是学校考核制度的改变。只有通过学校制度的改变才能使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培养目标应发生变化

我国当前普通高等院校中对经济管理学类的培养目标并不贴近社会实情,不是过高便是过窄。同时,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这一情况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形式越发严峻。但反观社会现实,我国当前处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调整转型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多,这种不对等的关系更应让我们反思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社会对高级专业人才需求,但对宽领域,多层次的人才需求更大,只有认识到这一情况,调整对人才培养这一方面产生的误区。培养高层次,多方面的应用性人才对毕业生将来就业以及这一学科的全面将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目标设置的更高但只有百分之零点一的人在一毕业就成为高管,不用在基础职位上奋斗。预期和现实相差太大,使得学生们压力加大,不利于职业发展。眼高手低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缺点正是因为培养目标过高而产生的。只有改变培养目标才能使得毕业生更能适应在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色,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创造机会。

3.教学方法应进行调整和改变

虽然教学改革这一口号在我国高校中从未停止。但“灌输式”这一教学方法从未退出过历史舞台。这种教学方法会减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们的思考代替了学生自己的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依赖心理也会加重,任何事情都希望有人来帮助自己,给出一个标准答案,纸上谈兵层出不穷,而一旦实践或走上了工作岗位就会发现老师讲到的内容并不实用,没有自己的思考模式,遇上问题只能照搬前人经验。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对学生将来的自主发展产生极大的不稳定性,教学中缺乏了对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引导,这种教学方式必然不利于经济管理教学的发展,所以当前教学方式应发生变化,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掌握方法,点到为止,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掌握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做不仅有利于高校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变不仅对学生思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有要求,对我老师的能力也有极大的要求,虽说是弱化了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但用更少的时间,更少的一语言来讲述一个问题更是强化了对老师的要求,所以,若想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得到调整和改变,学校也要加强对老师的要求和管理。

4.学习时间进行调整

课堂学习为主的学习时间虽然可以保证学生可以跟随老师步伐了解到更多知识。但就经济管理这一学科来说,它是一门开放的需要人进行独立思考的一门学科。所以这种以课堂学习为主的封闭式教学并不利于技能的掌握。不否认,有些课程中老师会组织学生们参观、实践或进行社会调查,但这些活动只起了点缀性作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应该得到充分利用。它大体上应是由学生自主支配的,但老师应该进行引导,使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多从事于专业相关的实践,或者同学们应该相互交流加强对课上学到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这种在课上时间外的学习往往更有利与学生能力的提升,思维的扩展。所以应适当对学习时间进行调整,促进学科学习进程完善。

5.专业学习中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应发生变化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力量是老师的讲授,这看似合情合理,有利于建构起学科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可久而久之,它不免会陷入纸上谈兵的误区,毕竟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有时会显得呆板降低学生的趣味性,而经济管理这一学类的毕业生,将来是要投身与经济的浪潮中,经济起伏跌宕,商场风起云涌,一个呆板的,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学生显然不能适应这一氛围与环境。所以我们应该反思这一情况,不要让老师的思维取代学生的思维,不要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改变学生被动、机械式学习的状况。老师应变为课堂上的配角,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老师在提出问题以后,不一定能提出解决方案,毕竟这种经济问题,从来没有最正确的方案,只有更合适的方案,在这种思考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风格和模式这在将来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大学的学习并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学习,它更应该是一种学习能力的掌握和获取。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性,学习到的知识是会忘记的,但学习的能力是不会退化的,这种方式的改变,便是要更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自觉一旦培养,往往能使得学生受益终生。

6.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往往更重视经济方面的学习,如市场投资,人才管理等经济这一框架内内容的学习,但其他学科类知识的更能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取得先机。如数学,学习数学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往往思考问题更为一针见血,数学思维在于理智,客观和严谨,这种思维方法经济管理类同样需要。如心理,经济管理需要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心理学的人往往更擅长与人交流,解决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一能力会为职业生涯中人际关系的处理等产生巨大的益处。如会计,经济管理将来可能会面对多种多样的财务报表,基本的会计知识有利于自己在每一个层次的管理中都掌握绝对的主动性但是,一个人的经历必然有限,人们在专业学科学习。之外,不可能会有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各种各样的学科,所以,这些就需要我们在改革中看清重点于方向。给学生提供清单和列表,要求学生们广涉猎的同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研究和学习。

7.考核手段应更为合理

经济管理这一专业目前我国的考核方式总是有些单一,闭卷笔试,知识性考核,题型固定而单一使得考试的反馈作用和引导作用有所降低。基于此,考核手段应该也必须要发生变化,经济管理学类的老师应加强于学生的互动性,确保在考核中学生也可以成为参与者,如项目考核,模拟实践,临发事件分析等这样多种形式的考核制度,在考察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每一个学科中各方面内容都有轻重之分。经济管理学科也是,考核中应轻重有序,重点考核的方面应更为严格,不能流于程序,这样才能得到学生们的忠实,使学生在这一准备过程中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所以经济管理这一学科若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必须把学生带入到考核这一环节中,严明有序,使其发挥应有的效力。

8.改革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政治改革的不断进行,使得我国的社会状况不断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管理这一领域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无论是人才素养要求,经济掌握水平,或是专业知识的扩展加深,经济管理这一学科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改革是必然要发生的,但确不可以满足,停下改革的步伐,真正的改革是不停下改革的步伐,这样才能得到市场的检验,得到市场的认可。经济管理类专业改革与时俱进,才能为个人发展提供机会,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为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所以经济管理类专业改革必须要与时俱进。

三、结语

任何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经济管理教学改革也是如此。现如今,教育改革已成为了大众的呼声,经济管理这一学科既有学科教育的普遍性,又有学科的特殊性,在改革的过程中,它既有于教学改革的通用性,也有属于自己学科的独立性。改革说到底是为了这一学科更好的发展,所以无论如何改革,都应该服从于它的学科要求,经济管理于社会经济等关系较为紧密,在这一改革中,务必要聆听时代的声音希望我们的经济管理改革能与时俱进不断为学科发展,学科学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应有的推动作用。

作者:欧阳胜 单位:吉首大学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