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会计实践论文
一、资产减值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减值转回方面的问题
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是不符合要求的。首先,企业的资产质量不能得到真实反映。虽然计提减值准备后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但是当减值恢复时,使得其账面价值低于实际价值,反而显示了错误的信息,误导了信息使用者。其次,巨额收益会在资产转让和处置时获得。当企业对某项资产进行实际处置时,需要转销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这样就会增加本年度的获利。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前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亏损年度,将资产实际变现获取高额利润。准则的规定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企业随意操纵利润现象。
(二)资产减值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
第一,披露不充分。现在大多数企业只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重要资产减值的金额,而某项资产没有计提或者少提了,以及导致资产减值的原因等实质性内容则不会进行披露。但对于财务报表外部使用者来说,他们不了解企业内部资产真实状况,无法知晓企业是否合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无法从现有的附注披露中获取必要的信息。第二,资产可收回金额方面的确认很少披露。例如:未来现金流量的测算方法以及确定折现率的依据没有告知,而这两个因素对于可回收金额的确定影响重大,报表外部使用者不能判断企业的可回收金额是否合理。加之本身报表外部使用者与企业之间就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这无疑增加了外部使用者判断资产减值是否合理的难度。
二、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相关会计准则
首先,须深入研究有关禁止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条款。禁止转回有悖于资产的本质,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通过这个进行了盈余管理,对于正常的资产价值回升,企业还是应该客观真实反映。因此,准则可以考虑转回的具体操作规定,比如企业每次转回不能超过一个数额,需要分期转回等,避免一次性大额转回的行为。其次,关于资产减值确认方面,不能仅简单依靠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减值迹象判断以及资产组的认定上,应会同企业其他部门共同确认,并且提供相关证明,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状况。最后,建立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对准则执行的规范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加大对违反准则的企业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促使准则得到有效执行。
(二)规范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
企业在判断资产减值迹象时的一个重要参考就是可回收金额,它是由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较高者确定的。而公允价值及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都需要一个公开有效的外部信息市场来支持,虽然我国目前价格市场仍不完善,但是可以由政府部门如物价局等相关部门,建立一个公开有效的市场定价体系,实时披露各种市场如证券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市场的价格,对资产价格的正常变动予以披露,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及时向企业传达相关市场信息,使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变得更加公开透明。
(三)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已不能满足表内披露所提供的信息,表内披露的资产减值的数据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的价值已经很小,也不能完整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所以企业需要通过表外信息更进一步地披露资产减值的详细资料,企业应当更多说明判断减值的依据,如可回收金额确认的依据。争取做到让更多的普通人也能够看懂财务报表所表达的意思,让投资者能够相信企业对于资产减值的处理都是有理有据的。
(四)加强外部独立审计监督
资产减值金额的确定需要会计人员对外部信息进行大量的主观判断,并且它可以影响当期利润,造成很多公司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存在随意性。公司在确认资产减值金额时往往不是从客观情况出发,而是根据自身的利益来决定,这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了巨大的误导。并且一般投资者由于其专业水平有限,很难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做出准确判断,也不能辨别其中真伪。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能够有效辨别公司的处理是否合理。注册会计师能够依靠其本身的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判断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信息的合理性。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涉及非流动资产的重大资产减值进行着重审计,扩大审计范围,增加审计程序。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操守,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对公司进行认真严格的监督。同时,也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监管,若发现由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导致的审计事故,也应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作者:武建新 吕盼 张煜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