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改革临床医学论文
1教学内容改革的方法———“删繁就简”
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材。如前所述,大一统的统编教材显然不适合我校的生源情况,而在没有或来不及编写合适教材的前提下,退而求其次,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删繁就简,精讲多练”是一个有效途径。临床医学专科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为农村基层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应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不是全盘灌输理论知识。“短理论,长训练”,以能力培养为主,提高综合素质已成为专业内专家、学者的共识。理论够用为度,不应只停留在口号层面。但是,这个度怎样把握?就成为教改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实现。
1)吃透现行教材,根据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确定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教学内容,对识别出来的内容精讲细讲,对后期临床教学无应用价值的删掉不讲,了解的内容粗讲略讲,突出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笔下无情,该砍掉的章节、知识点要忍痛割爱,毫不顾惜,才能做到删繁就简。
2)打破学科界限,通力合作,集体攻关。加强医学基础课与后续课特别是专业课的融合贯通。淡化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强化专业课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树立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职业岗位服务的意识,改变各自为战,壁垒森严的状况,临床课还要积极听取、采纳医院专家教师的意见,实现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为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知识的有机联系,避免重复,可试行将某些基础课作必要的分割和内容上的组合,穿插到临床课中讲授,或实行部分内容分段教学,如神经解剖、临床病理、临床生化、临床药理等课程可移到临床课前进行,也可将临床部分的课程提前在基础阶段进行,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高学习兴趣。
3)在以上两项工作做通的基础上,着力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医学基础课是这次修订的重点。我们发现,大一学生第一学期学习热情很高,纪律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热情和纪律呈梯度降低,可能与基础课中的学习障碍有关。目前,我们的教学大纲是全景式的教材浓缩,覆盖整个教材,动辄五六十页,时间紧、任务重,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的吃力,费力不讨好,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大纲的修订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保证应知应会的内容,删除前后重复的内容,降低知识难度,缩小课程容量,这样才能达到删繁就简,因材施教的目的。
2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转化课堂”
修订出一个比较理想的教学大纲,仅是第一步,关键是如何落实,转化到课堂教学中去,践行教改方案,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仍按原大纲授课,轻车熟路,已经成为一种教学习惯,惯性的力量是可怕的,改变这种惯性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教师经常自觉不自觉的回到老路上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课堂:
1)严格执行新大纲。大纲是组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必须保证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决、无条件地执行,不允许无纲、超纲授课,保证大纲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按学生类别、层次、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本次教学改革的目的。
2)不断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我校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有一些创新作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看还远远不够,一是所占比重小,大量的课堂活动仍沿袭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性突破;二是缺乏经常性,教法改革只是作为某一时段的实验性教学,没有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这也与课程内容多、学时紧、大堂上课有很大关系。在教学内容改革的今天,“精讲多练”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学内容的删繁就简也为我们提供了比较富裕的课堂时间,完全有条件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因此,要大力提倡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积极推行案例式教学、情景教学、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建立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从而保证改革的教学内容顺利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去。从教学技巧来看,“深入浅出”固然是教学的理想境界,常见大家授课,繁难艰深的道理用一个通俗的例子便豁然贯通,化千钧于无形,但对于经验不足、学养欠丰的青年教师来说,便感到力不从心,深不下去,跳不出来,深入浅出变成了深入深出,结果把自己也绕进去,老师讲不明白,学生也听得一头雾水。我们不妨采用“浅入浅出”法,换言之,“只讲是什么,不讲或少讲为什么”,突出重点,简明实用,学生易懂易学,也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理论适度够用”的原则,何乐而不为呢?
3)大力开展集体备课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活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集体备课要以研究教材、大纲、教学内容、教法为重点,统一认识、统一内容、统一教法、统一评价。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作用,把教研作为教研室的第一要务深入扎实的开展下去,务求实效,不走过场。积极倡导老师撰写教学日记,从教学叙事、反思、感悟入手,积累素材,积累意识,发现问题,找准突破口,在教中研,在研中教,教研一体,推动教学改革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教学内容改革的评价———“减负增效”
笔者认为,判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应该有两把尺子,即“把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把教学效能提上去”。目前,我校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以临床医学专科为例:必修课28门,平均每学期7门,周学时26.5,日均5.3学时,这还不算大量的计划外实验课、选修课、课外活动,晚自习甚至双休日都被占用。学生穷于应付,所学知识来不及消化、囫囵吞枣,学习效果差,根据有关资料报道,课程设置以每学期5~6门,周学时24以下为宜。因此,在教学计划未作大的调整修订之前,应充分利用课堂,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压缩课堂容量,使学生“学得会、记得牢、当堂消化”无疑是减负的重要标志。“增效”有两个标准:
1)有效的课堂组织,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怎样学习,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把沉闷乏味的课堂变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愉悦的课堂,才能把学习效率提上去;
2)通过考试考核监测学习的有效性,加强过程考核的密度和力度,摒弃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作法,把课堂提问、讨论发言、实验成绩、作业批改、考勤等纳入考试考核内容,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状态,客观正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作者:房群 单位:山东万杰医学院医学系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