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地理教学论文(8篇)

2021-05-25 28438 地理教学论文

第一篇:思维导图中学地理教学研究

一、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伸缩性,符合人类的大脑思维习惯。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严谨的思维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更需要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一些实际的地图上面,具体体现出来。可以在导图中加入自己的思维想法,将新旧思维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中学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点繁多、分散而不成体系,导致学生的记忆量和记忆难度偏大,而且常常由于过分关注细枝末节上的问题而忽视全局,不利于答题思路的发散。中学课程比较灵活,要求学生做到脑到、眼到、心到、手到,而传统文字记录的笔记形式往往都是教师在讲台上念,学生拼命地在下面记录,既耗费时间、精力,而且由于在此过程中学生都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而动,导致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性不高。而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缩短记笔记的时间,还可以快速巩固和复习知识点,能够一目了然地查缺补漏。地理学科考题的出题形式常常是以图画、图表的方式,学生需要时间分析提炼运用相关理论解决问题,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推论,根据出题者的提问角度,慢慢查找出题者的思路,从而快速地锁定考点,既方便省力又能够提高答案的命中率。

二、结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慢慢地启发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和习惯,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而且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好地加深记忆。如果利用得当,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作者:杨理平 单位:湖北省恩施市第二中学

第二篇:中学地理教学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地理教学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地理知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课堂气氛也会随着活跃起来。高三阶段的学习繁忙,加之高三地理知识繁杂,所以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极其消极、懒散,因此,老师要在课堂上采取多元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活跃在课堂之上。在地理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对地理知识的竞猜、画图、拼图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积极地学习和复习地理知识。在涉及长江、黄河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对比法、数据表格分析法等来进行对比,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激发学生心中对地理知识的渴望和兴趣,同时活跃了地理课堂教学气氛。另外,有些地理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解释清楚,这时老师可以灵活应用教学道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到“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的时候,老师很难用言语给学生解释清楚,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一些知识点用动画、视频、文字等形式为学生展现出来,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明白地理知识。这些有效措施都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开展地理教学。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高效课堂教学

高三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改变传统以老师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开展有效地理课堂教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只需要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对学生多加指点提醒,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主去学习地理知识。老师在课堂上把课堂教学重点告之学生,让他们根据教学内容重点来学习地理知识,此外,再帮助他们明确地理学习中该注意哪些细节问题,不可忽视细枝末节而犯了致命的错误,剩下的时间就应该交给学生,让学生来主导这一节课的舞台。同时,有些知识则需要学生自主去和同学探讨交流获得,并不需要老师一味的讲解。老师可以科学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中就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相互学习,在课堂上将问题直接解决,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机会,由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解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体会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并从中获得收获。这种新奇的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效缓解了高考前的学习压力,可谓一举多得。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一分子,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地理课堂教学才算成功,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实现,老师也才能有效地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三是一个特殊的阶段,高三地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老师在开展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好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负责,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使地理课堂教学得到有效地开展,为高考最好最佳准备。

作者:牛蓉芳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

第三篇:中学地理课外实践研究

一、通过课外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培养的目的在于能够打破学生僵化的思考模式,释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畅快的环境与氛围中去放飞自己的想象,而这恰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核心不谋而合。以苏教版中学地理必修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例,这一章节从地形与交通线路、全球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方面介绍了人类活动受到自然环境的一些影响。教师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可以设计为探究性活动。以课题调研的方式,拟以某种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泥石流等为研究对象,去走访询问,调查搜集该地区在这些自然灾害发生前后的变化,并调查了解导致这一灾害发生的原因,避免这一灾害的系列方法等。此类课堂调研的课外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及时地将书本上的地理知识作用在实践中,将其用于检验实践、解决实践困难等。这一过程不仅最大程度地拉近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而且能够更好地发挥地理知识的实际价值,让学生在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学习感受中进一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热爱。另一方面,调查结论与调查过程中的诸多发现也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护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与付出。从情感教育的角度上讲,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及加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由于课堂调研的课外实践一般教师只规定了研究方向并建议了研究方式,但不硬性规定整个调研的环节,因此,它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发挥,自我创新的平台,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通过课外实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多以“指导员”的身份去辅助学生活动的开展并指点迷津,与单纯的课堂知识讲授对比起来,学生在完成课外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配合教师的实践要求、需要与其他同学通力合作、需要动手能力。以苏教版中学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为例,在设计该章节的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辩论赛的方式,就是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辩论主题,设计出与当下社会热点话题相吻合的辩题,比如环境保护应优于经济发展,或是经济发展应优于环境保护。在辩题范围上,教师既可以沿用教材内容,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也可以江苏省为例。假如要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多搜集除了教材内容之外的其他辩题素材。由于学生不在珠三角地区,无法通过项目调研的方式来获得一手资料,只能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得二手资料,这里就需要学生自行鉴别、筛选出符合实际并与辩题相符的资料。这些都绝非是僵化死板地听从教师指令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比较、去尝试、去冒险。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力量,扬长避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与主体行为的作用,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以往的听取接受性学习向思考探究性学习转变,从以往的单打独斗学习向多人合作学习转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提高在地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探索性。课外实践教学因其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而受到许多学生的喜爱与追捧。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地设计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作者:陈刚 单位: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第四篇:中学地理教学研究

一、精心备课

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教师的备课[2]。如果教师备课做到全面系统,且富有针对性,那么学生将可以在课堂学习中被吸引,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在针对中学阶段的地理课程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在这一环节中,要做到对地理教材进行系统了解,这样才可以做到对相关内容的深刻把握,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系统详尽的了解,关注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以及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甚至还需要兼顾到学生生活背景和环境,如果可以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将会使得课堂教学产生更加明显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准备合适的道具,从而可以将学生的具体状况有效的结合其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教学方案设计,从而做到营造出具体的教学情境,通过最佳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地理教师只有在进行备课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状况进行充分兼顾,才容易对学生形成针对性,学生注意力才会被吸引,这样一来教师才能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从而强化整体的课堂效果。

二、刺激学生兴趣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方式方法[3]。以此来刺激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丰富对于地理内容的认识,从而可以逐渐形成兴趣。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地理科目知识相对零散,没有很强的系统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对学生形成持续的吸引力,这样一来就是学生对地理学习相对冷淡,从而严重阻碍学生整体学习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愿意对学生心理进行揣摩,从而做到了解学生心理动向,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所采用的手段以及方式进行精心选择,这样就容易做到充分抓住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兴趣,使学生容易对地理课堂教学产生热情,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表现得更加主动,更加富有热情,课堂效率将会随着学生的学习热情水涨船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地理专业中具有趣味性的知识进行延伸讲解,勾连出相关的地理故事。

三、丰富地理课堂教学

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达的情况下,要做到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科学运用,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地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对传统教学形成某种程度上的超越,这样一来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减少抽象内容,使得课堂教学不再单调,从而避免刻板教条的传统教学扼杀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在光影的吸引下逐渐加深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并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兴趣。地理知识将会在媒体技术的应用中,变得更加富有色彩,并且更加具体和生动形象。

四、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在新课改背景的要求下,学校教学都以为素质教学为主,对于中学地理教学也是一样,为了能够适应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的系统要求,针对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需要进行思想观念上的全面解放,用全新的教学观念进行中学地理教学,这样一来才能够使得课堂效率能够获得针对性提高。

作者:汪宏伟 单位:江苏省宿迁中学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中学地理

一、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当今时发表展要求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造性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多少知识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适应社会、具有科学探究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成了各国开始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成为新的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面对时代的要求与挑战,我国的教育在总体上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而,改进教育方式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2.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教育改革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①《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提出:“要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可见,研究性学习已经出现在基础教育的各个层面,研究性学习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大亮点和必然要求。

3.实施研究性学习符合地理课的学科特点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其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的综合性。地理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面十分广泛,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自然地理方面,也可以是人文地理方面,还可以是两者结合。比如天文气象知识、水文地质知识、土壤生物知识,或者工农业生产布局知识、交通旅游城镇规划知识,或者人口、环境、资源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内容。地理这种综合性特点,可以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不同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研究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探究、如何实践,学会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在中学地理课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措施

1.提出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主线的,其整个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因而,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是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的导火线。因此,在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带着悬念和浓厚的兴趣自觉进入学习活动。提出问题的方式很多:如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或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或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或根据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困惑提出问题等。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印度”一章时,我在课前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西游记》应该是同学们看过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最喜欢的一部吧!在这个故事讲的是我国唐代高僧唐三藏带着徒弟从我国长安(今西安)出发,经历千辛万苦到天竺取经的经过。“天竺”到底指的是哪里?他们为什么要长途跋涉,历经艰险到那里取经?那里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状况怎样?风土人情有什么独特之处?下节课老师将带同学们到“天竺”去“游览”。利用学生共同熟悉又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情境,提出相应的学习问题,既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主要内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设计要立足于课本,要具有新颖性和乡土性,问题难度要适宜。

2.自主探究

在提出问题后,接着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相应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探究,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等,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如教学“日本”这一课时,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上网查询等活动,收集有关地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优劣取舍、整合归类、分析概括的基础上,自主寻找日本自然环境特征形成原因的答案,并从中发现问题,发现新的知识。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学习,彻底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3.合作学习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遗留的问题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调控和引导。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愉悦、民主、自由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其次,要善于用鼓励性言辞,启发学生思维,激励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高见;再次,要以参与者的身份,适时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对学生学习进行恰当的点拨。同时,要及时搜集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适时加以引导和启发,打通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探究活动铺路搭桥,以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4.点评归纳

经过前面两个环节探究学习之后,教师接着应及时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汇总、点评和归纳总结。可先由各个学习小组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而后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互相点评,发表不同的看法,相互交流补充。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作最后的点评,并综合学生在探究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结论,进行补充完善后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最终实现预期的学习目的。同时,教师还应对整个学习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动力基础。

三、结语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探究性、开放性、创造性的学习形式。它凸显了新课程“以人为本”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对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将进一步在教育实践中加以探索和完善,以期能更好地为我们教育服务。

作者:张美日 单位:福建省尤溪县坂面中学

第六篇: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创新

一、活学活用地理教材开展教学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关键所在。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引导作用,围绕教材的要求,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资料,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与教材要求的基础上,还要综合考虑初中生的能力水平、知识结构、身心发展特征等,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与再处理,创建适合初中生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过程中应找出相应的阅读材料,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情感态度,将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相结合,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

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注重创设良好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并将传递地理知识与增强学生能力贯穿于整节课。有效的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挖掘学生潜力。在初中地理课堂设计问题时,要以地理知识本身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并回答,培养发散性思维,同时对变幻莫测的地理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另外,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还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探究知识的良好态度,将学生带入学习地理知识的氛围中,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进而产生学习动力。教师也可利用地理知识的综合性特征,通过有效提问、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贯穿地理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三、注重地理知识的巩固与练习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和自主探索能力以外,还应注重学生的课堂练习环节,通过灵活的练习方法,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巩固并记忆知识点。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让学生在熟读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列出知识框架,做到举一反三,掌握答题的技巧与方法。例如,地图分析是学好地理的必备能力,要求学生知道如何读图名、认识图例、分析题目要求等;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均有不同,因此需采取差异性教学方法,做好课后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知识。另外,教师还应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课后作业,监督学生巩固知识的行为,如在做教材课后习题时,不能直接给学生提供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举手发言,说明选择答案的理由等,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完成了题目的分析,掌握了基本的答题方法,增强了学习能力。除了课堂练习以外,课后作业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在课后体验特殊的学习过程。通过完成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教师能够检验教学成果,发现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也优化了知识体验的过程,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大有益处。由上可见,初中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同时注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性教学,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作者:李兵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八中学

第七篇:中学地理教学硬技巧研究

一、教学媒体的心理战术

柴静《穹顶之下》教学媒体的亮点,是PPT的制作上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不只是我们平时制作时美化排版那么简单。根据内容不同,字体和排版暗示了她要赋予的情感。思路清晰,内容简洁明了。背景配色上符合主题,选用蓝色,在蓝色中又选择了具有职业感的藏蓝色,给人专业的感觉,也不喧宾夺主,反而很符合她的演讲主题“穹顶之下”。在字体选择上,符合主题气氛,利用字体气质,使信息的表达更加形象。例如,在关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几张PPT中,为了表达对无污染环境的美好愿望,字体设计上选择书法字体,增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为什么仅仅一个字体的变化,就可以传达这么多呢?这源于我们的心范。心范是构建我们信念和价值体系不可缺少的要素,来源于我们储藏的记忆、情绪、经历和感受。在排版上,根据内容选择也有不同。例如,导入语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等几张PPT中,排版上内容居中,并无多余的修饰,留足空白,突出重点,让我们快速简单地了解她的演讲从哪几方面给我们进行展示。图文相配的PPT中,如果重点在于图片所要表达的信息,文字透明度加大或利用水印效果。既有文字引导,也不妨碍图片重点的突出。如果图片仅仅是对文字的说明,那么图片的处理上透明度就应该相应加大,不采用多种颜色,变为一种颜色,一般以此图作为文字的背景,相应的文字字号加大,字体加粗等。图表说明上,抓住了人的懒惰心理,对于较难理解的事物往往易产生抗拒心理,针对这种心理采用了可视化的数据图表,以柱状图、饼图等图表直观明显对比,不仅传递数据信息,而且能够引起重视。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

首先,用大众经验引起共鸣,激发情感。痛苦是改变我们内心情感最有效的工具,柴静运用这个心理技巧巧妙地化被动灌输为内心情感需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其次,提问导入正题。提问有三种功效,第一,可以转变一个人的意焦,从而影响一个人的感受。第二,可以提醒我们注意到我们忽略的,删除不需要的信息。第三,可以挖掘我们对大脑信息的调用。也就是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对于需要理解的科学概念,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爱因斯坦曾运用此方法向大众解释相对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还有我们无法拒绝的幽默,幽默也可以用于严肃的话题,这是柴静给我们的启发。在教学设计中,柴静阐明了到底谁负责这一问题,引导我们抓住问题的关键,同时引发了我们对于正确的解决方式的思考。地理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更强调生动直观,在柴静《穹顶之下》的启发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教学媒体手段上和教学组织上做出改动,运用教学媒体的心理战术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心理状态调用多种教学手段?因为课堂教学手段的单一和重复,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心理,我们需要给他们不同的刺激,才可以维持他们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总之,对于教师,在角色设定上,不应该以学术的权威者出现,应该作为一个新的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保持学习探究的状态,树立榜样意识,促进情绪感染,这样才可以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紧密地联系起来。

作者:彭荟瑾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第八篇:农村中学实施乡土地理教学

一、通过案例进行乡土地理教学

通过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我给学生举出了我镇糖厂从兴办到倒闭的一个实际案例:我镇糖厂创建于1997年,由广西商人投资,投资2000万元,日榨糖150吨,有正式职工100多人。刚开始的时候,糖厂轰轰烈烈,但2002年该厂却倒闭了。让学生根据家乡的资源配置情况,分析糖厂倒闭的原因,我镇发展什么企业才适合,请你为家乡的人民谋一条致富之路。通过案例,指导好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如从原料、市场、交通等方面的分析;指导好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气候、地形、原料、交通之间的关系;指导好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针对当地部分农民在发展经济中存在的认识误区,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部分农民为了种经济林木,毁林开荒,在陡坡地种核桃和茶叶,你认为这种做法可取吗?说出你的理由。让同学们自由发言,各抒己见。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环境下,为了实现小康社会,不断追求美好的生活,经济一定要发展,但发展不能盲目,更不能片面。部分农民不顾子孙后代的利益,只顾眼前的利益,到处盲目毁林开荒,造成环境恶化。因此,大力发展经济,必须立足科学发展,兼顾长远,因地制宜。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既要利用好资源,又要保护好资源。通过对家乡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地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在实践中进行乡土地理的学习

1.问卷调查

学习“森林资源和水资源”时,让学生回去调查,从1949年以来自己所在村子的植被和水源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总结家乡的变化。从生活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经济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操;坚定学生建设家乡的信念。从森林和水源的调查中,树立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

2.实地考察

在讲述山地的立体气候时,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特征,让学生亲自去登山,去感受山脚和山顶的气温变化,感受所种植的水果和粮食作物的变化。让学生总结得出规律,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不断下降。让学生亲身体验“一山有四季”的气候特征,同时感受什么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又如在讲述自然灾害时,让学生到我镇泥石流多发区考察,找出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防范措施,并写出书面调查报告。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植被少、坡陡、土层破碎区域易发生泥石流;泥石流会导致田地被冲毁、道路中断、房屋被毁等;应采取在陡坡地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措施。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具体而深刻地了解和认识自己家乡,既提高了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地理知识,还懂得了如何注意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地理与我们息息相关,通过对乡土地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不再抽象、不再遥远,地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在地里。我们的生活、经济发展、生存都离不开地理。作为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好教材,更要结合当地实际,用好教材。让学生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家乡的这片热土中,让学生全面了解家乡,认识家乡,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地理为建设家乡的豪情壮志。

作者:邢永萍 单位:云南省凤庆县雪山中学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