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历史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及对策
一、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策略
1.从时代要求出发,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支撑整个教学活动的根本和基础。因此,就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创新来说,首先应从理念的转变和创新入手。教师在完成这一阶段性工作过程中,建议应紧跟社会发展形势,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对历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解读和认识。比如就“鸦片战争”的教学而言,不同理念往往就会有不同的教学选择。笔者以前根据传统教学思路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这次战争叫作鸦片战争吗?学生则会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判断:是因为林则徐禁烟所引起的战争。这一结论当然是不正确的,但如果让学生放弃自己的观点并认同新的观点,不是凭着教师的否定就能完成的。后来,笔者改变了教学思路,就以“鸦片战争是什么引起的”为题进行了一次专题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在于寻找鸦片战争这一结果的原因。笔者给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鸦片战争就是因为林则徐禁烟,那英国殖民者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开战,这是不是说明他们师出有名?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学生认为不能得出这一结论,因为鸦片本身就不是正常的贸易商品,英国人也是通过东印度公司走私进来的,因而禁烟是正当的行为。但随之而来的又有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二是鸦片给当时的中国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梳理,学生基本能够认识到:英国是为了占领中国市场才向中国输入鸦片,而占领中国市场的本质又是为了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并掠夺中国的工业原料。于是,学生的思维又与当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在中国市场上却由于中国茶叶、丝绸的输出而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等知识联系了起来。通过这种层层深入的教学思路,通过师生问答、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终于寻找到了鸦片战争的真实原因,从而也颠覆了自己原来的浅显认识。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有时还得转变教学立场,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学习需求,进行有效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克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历史教学改革措施的后续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模式
新时期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除了从理念入手,进行教学观念创新之外,还应顺应时发表展潮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优化教学模式,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在课程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及微博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展开有效探讨,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将学生的要求纳入到教学过程设计中去。比如就“汉朝的中外交流”这一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在社交聊天工具里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摸底,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将学生对这一内容认知成果都充分纳入教学设计体系中去,从而保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有效利用,争取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立体的教学模式,营造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及环境。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不仅在内容呈现效率上体现出了较大的优势,同时对于加深学生理解,深化学生认识,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以“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教学重点为例,如果教师采用以往传统单一的理论教学化,必定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以及重视程度,但是如果教师换一种模式,在课程导入环节播放与教学内容时代相关的《三国演义》或是其他影视作品片段,必定能有效激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整个课程教学的质量。
二、结语
总体而言,就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实现来说,绝大部分需要教师的努力和付出,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与思想,及时跟进时代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争取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林文珍 单位:海南省三亚市南滨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技巧研究
一、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巧妙渗透思想情感教育
强化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情感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每一位教师都要将强化青少年思想情感教育作为历史教学一项重要职责,要加以重视、有效贯穿、全面落实。当代青少年思想发展较为迅速,同时对社会各种思潮的辨析能力也没有达到非常高的境界,加上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强化主旋律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教学中,笔者坚持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民族责任感教育为抓手,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了一组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的场景图片,让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对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无比愤慨,笔者同时配以深沉的语调向学生介绍了这一段历史的概况,让学生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仇恨达到极致。笔者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日本这一弹丸小国,能够肆无忌惮地侵略我国?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落后挨打的道理”,纷纷表示这样的日子将永远成为历史,历史的悲剧将永远不会重演,自己将努力学习,将来承担起强大民族、振兴祖国的历史重任。爱国主义情感充斥在学生内心,思想渗透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发挥专题活动促进作用
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要兼顾学生参与性的激发,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情境,要让学生在一些专题活动中加深理解、受到教育、提高认识。笔者结合教学内容科学设置一些专题活动,例如《钢铁长城》教学中,笔者专门针对这一课的教学开展了专题研究,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了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最新型战机到辽宁号航母、远程导弹、激光制导武器等等,让学生的眼界得到了有效拓宽,丰富了他们对我国军队建设的认知。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结合学生自主搜集的有关资料,畅谈对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感受。这一专题活动实现了拓宽知识、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双重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搜集资料和观看演示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有关我国军队建设的资料信息,同时也对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产生了无比自豪之情,对我们有能力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有能力维护世界和平充满了信心。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胸中激荡的满是豪情。可见,专题活动的开展对历史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积极意义。
三、初中历史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历史也是生活,是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彩瞬间。历史教师要强化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要学会联系生活巩固理解,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效果。笔者在这一方面主动积极地开展了探究尝试,例如《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之后,笔者安排学生开展专题分析讨论:自己周围的生活具有哪些变化,从这些生活方式的变化中透露出哪些信息,与人们生活水平、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整个社会发展方面有着哪些内在关联性。这样的拓展性实践活动是对学生思想能力培养的一次有效尝试,他们能够从这些表面现象中发掘出深层次蕴含的道理,透过生活方式的变化感悟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一个小的角度折射出整个大的内涵,效果非常明显。从上可知,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许多技巧可言,关键在于教师有效梳理、发掘和运用总结。广大教师应当牢牢把握这些方面的问题,采取有效路径进行突破,并总结提炼出教学经验技巧,逐步提升自身教学驾驭能力和教学实际成效。
作者:曹月恒 单位:常熟市何市中学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改革
一、创新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如历史课堂中常见的因果关系,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从原因分析到结果交代的教学过程,并逐渐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思维模式。但这种思维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机械的状态,严重地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创新思维教学,开拓一个全新的教学思维理念。新的课堂应该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响应新课改的号召,立足于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除了能学到知识,还能学到学习的方法。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的创新是整个初中历史创新性教学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初中历史的教学手段,乃至所有科目的教学手段都不应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调整和变化的。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实现多方位、多层次、多联系的历史教学,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创新课堂教学可以从多个角度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方式。如,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辩论、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课堂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中“洋务运动”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学完基础知识以后,让学生以“洋务运动应该肯定还是应该否定”为辩论题目开展一场辩论赛。通过学生的激烈辩论,可以使其深刻地了解到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洋务运动都是错误的,而要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事件,既要肯定它的成绩,又要指出它的不足。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使学生可以参与到历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在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判断,从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
三、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使用
当前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广大教师要想切实地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应当通过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多媒体技术最令教师振奋的莫过于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集视、听、触多感官于一体,丰富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透彻。多媒体技术还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延长知识的存储期限。
四、注重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太过于重视结果和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将之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在新课标下,教师不应继续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历史考试中不应以答案唯一的记忆性为准,从而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对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采用新型的多种学习评价方式,以建立更为全面的评价体系来辅助学生全面发展。历史教师在进行学习评价时要将传统的注重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具有终结性和过程性的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创新精神等。
五、素质教育与初中历史教学的结合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改革之中思想的创新和新技术的使用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可以明确工作开展的原则和基础。下文将针对素质教育和相关教学思想全面结合的理念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的历史基础知识,不但包括具体的历史史实,而且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更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思想教育的开展,都是在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此外,教师还应当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创设相关教学条件,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搭建平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和配合,同时对教学改革的核心方向和主导的政策理念等进行集中分析,并且分别进行汇报和发言,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总之,不断地实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改革相当关键,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从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点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是引导者和指挥者,而学生应当是教学工作的主体。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发展和创新改革的重难点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的原则理念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旨在更好地实现相关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刘钏蓉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第九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意识体现
一、初中历史教学当体现学生主体意识
教学改革一项非常显著的特征是教学工作要始终体现学生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体。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将这一原则体现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各个环节,既为学生搭建载体,又为学生提供线索,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更多地开展独立思维,相互之间进行充分讨论,以良好的思考与研究加深学习内容理解。例如在《辛亥革命》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社会基础、精心准备以及有利的客观条件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内涵,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以及教训等,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具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相对于教师直接灌输而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教材内容,去把握与这一场革命相关的知识要点,并且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纠正认识、全面理解,效果更加显著。同样,在《新文化运动》教学中,笔者也设置了思考题,要求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具有初步的了解,探究并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指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和相互合作研究,让学生尝试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素材信息,和同学之间开展充分的交流讨论,对这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运动具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初中历史教学当体现情感促进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与能力、知识共同构成了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情感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些教师认为情感目标属于软目标,在教学成效检测中难以体现,因此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实际上,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多元化的理念对学生思想观点的形成具有巨大冲击,特别是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更容易对学生形成误导。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对学生进行灌输,让学生受到正能量的引导,在思想上产生正确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他们良好品格以及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渗透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情感教育,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保障功能。例如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教学中,笔者一方面带领学生回顾了我国从改革开放前的生产生活水平,到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显著成就,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的变化来直观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让学生内心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自豪感。笔者乘势引导学生,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保障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学生强化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三、初中历史教学当体现资源整合意识
教学工作既要立足课堂,又要善于整合课堂之外的各种资源,以更加灵活丰富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各种拓展活动中巩固对教材的理解,受到深刻教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从教学设计入手形成课前课堂课后相连贯的体系,特别是在课后拓展环节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具有更加丰富的拓展空间。例如在《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学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从自己家庭社区或是熟悉的人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了解上一辈乃至爷爷奶奶辈上学的条件,从教室校园到学习用品等等,切身感受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对比自己和父母、爷爷奶奶学习条件的变化,可以增强对教育发展成就的感知。这样的研究活动充分整合了教学资源,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广的范围来看待学习内容,理解效果更加深刻。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而言,教师必须充分强化四种意识,并有效推动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者:王海燕 单位:贾汪区英才中学
第五篇:农村初中历史教学
一、巧妙设疑,用疑激趣,让教学更有效“激趣”
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中学生听课时所获得的“快乐”,关键还在于能否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乐于思考。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巧妙设疑,通过提出贴近生活,鲜、活、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的神经,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理论联系实际,让教学更有效
历史课程是人文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融思想性、人文性、基础性及综合性于一体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生命的价值,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激趣,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受到教育。一是要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断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二是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名胜、古遗迹等,通过在班上举行辩论会、进行必要的得社会调查、进行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三、注重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以激趣,让教学更有效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寓教于乐。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最好的老师。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分工有所不同,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激趣并向更深层次钻研。因此,教师在讲授新知的时候,如果涉及到学过的知识,要引导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首先让学生对“一战”爆发的原因、时间、作战的双方、结果及影响进行回顾;然后及时抛出新问题:“‘二战’的爆发与‘一战’又有那些异同点?”在学生已有的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探讨新知识,使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趣,让教学更有效
历史课素以枯燥和无味相伴。因为鲜活的历史人物及重大的历史事件当它们以文字的形式录入史册的瞬间就没有活力———凝固了。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更有效。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时,课前引入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学生也更易于理解相关的知识,教师也轻松地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优化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我则将《处死查理一世》图进行展示,并提出问题:国王查理一世为什么命丧断头台?人们群众为什么会激情高昂?当时,英国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样,能够更好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也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的角色。再如上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我通过让学生观看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一睹伟人周恩来总理在会议上如何展示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也对万隆会议相关的知识点有了初步的理解,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即可牢牢把握。
五、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激趣,让教学更有效
现行的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中每一课都附有直观性强、形象而生动的插图。众所周知,历史图片形象而直观地承载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信息,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现象。因此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教学,可让教学效果成倍提高。因为,随着大量图片信息的输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的同时,也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索,自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这样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用趣味来引导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乐于学习,乐于探索,乐于求知。
作者:潘清 单位: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思练中学
第六篇: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探讨
一、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当代教育中提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增加课堂讨论的时间,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并作出适当的点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并引导、激励学生去进行分析,找到柳暗花明。适当的问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主动地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最后在学生的讨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对历史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的问题产生问题时,他们才会在思维上有所开拓,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历史故事加深学生印象
历史当中内容丰富,当中又富含着一定的趣味性和意义。历史中包括一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条件,是有情节、有过程的事物发展,同时包含着一定的故事构成因素。而在初中的历史教材中,往往只是史实的一些梗概,教师如果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就只能接触到历史的条框,根本了解不到当中的过程和情节,使学生感到课堂枯燥。初中生的心智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他们普遍好动,又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有兴趣。依照初中生的特点来看,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来进行知识的拓展,将历史故事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者有特点的故事,穿插到教材中,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对历史教学活动感到有兴趣,并爱上历史学习。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
在当代教学中多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进行历史重现,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到那段遥远的历史,再加上教师的讲解,不仅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直观、形象,更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将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讲授《辛亥革命》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设置图片,并对图片进行讲解,将原本无法重现的历史,在课堂中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节课中,学生能认识到民主共和的重要意义,因此,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能对失败的一面有所了解,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使封建主义在中国仍然存在,辛亥革命是失败的。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将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设置合理、有趣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了解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对初中的历史教师来说,应当充分了解到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只有不断地进行变革,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作者:朱希秀 单位: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中学
第七篇:多媒体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一、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力是十分困难的,而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能够呈现出缤纷的画面和资料,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从而对历史有更强的探索欲望,使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学习效果也自然得到提升。
2.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历史感到有兴趣,才能推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没有兴趣的学习,学生将感觉到枯燥,甚至产生厌学心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经过了教师的点拨和讲解,但是效果远远不如看电视剧产生的效果好,在看过电视剧之后学生都能将当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记得一清二楚,而传统的教学却始终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位置,面对苍白的历史学生始终无法提起兴趣。只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转变自身角色,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才能切实提高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动态的呈现方式,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大大压缩了空间和时间。多媒体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质的飞跃和提升。
二、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误区
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方式,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的作用。在过去我们一直批判填鸭式教学,而现在也不能纵容多媒体的机灌式教学。在应用多媒体教学之后,一部分教师会将多媒体完全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从头到尾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完全忽视了自身应发挥的作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多媒体的教学条件下,部分教师开始将教学全部注意力转移到画面和视频上,而对教学的历史内容不再重视,长此以往,使学生不再是课堂中的主人,反而成为课堂的观赏者,最终学习成绩也无法得到提高。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现实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根本没有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认为利用多媒体能够充分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对教学效果反而不够重视,非但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使原本的课堂结构遭到了破坏。多媒体教学综合了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手段,丰富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手段,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不足,只要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不完全依赖多媒体,就一定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作者:朱希秀 单位: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中学
第八篇:初中历史教学主要问题刍议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手段方面
不少初中历史教师对教学手段的改进不够重视,没有将教育现代化要求与历史教学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初中历史教学由于缺乏生动的演示设备,教学信息量相对匮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有效性。
2.资源整合方面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抓住课堂这一重点,还要善于整合资源,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引导和教育,形成对学生的立体化教育格局。部分初中历史教师没有在这一方面下工夫,完全局限课堂教学模式,许多能够为教学所用的素材、资源,未能有效得到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
二、紧扣新课改要求,扎实有效开展初中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也与教师自身对教学钻研不足有关。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强化教学研究,从思想上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究,以提高自身教学素质为抓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不断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扎实推进初中历史教学。
1.从思想理念上反思,真正将新课改理念贯彻落实到位
思想转变是一切工作得以深入开展的原动力。首先,要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作为引领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教学方案设计还是具体教学环节的开展,都要将这一要求落实到位,给予学生参与的平台,将教学重点难点提炼出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体现这一要求应当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思维研究能力等方面密切结合起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广泛汲取教研教改的经验,从他人的成功实践之中汲取精华,站在巨人的肩上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从而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
2.重视教学设计质量,充分体现新课改各项目标与要求
初中历史教师要全面深入地研究教材,抓住教材编排的特点与教学重点,将深入的研究作为教学工作的有力抓手,更加科学地安排教学工作。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为历史课堂增强生动性。首先,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优化,应当想办法设置好启发引领性较强的思考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全面体现对历史教材的准确把握。例如《洋务运动》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从洋务运动的社会与政治背景、倡导者、主要内容、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以及失败的必然性分析等方面开展讨论研究,营造较为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理解的效果也得到了增强。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先进手段的作用,尽可能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提高直观性和形象性。例如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教师可以借助影音资料中的长征场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征过程中的艰难,并结合教学演示开展讲解,为课堂带来活力。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提升科学性,促进学生历史素质的提高。
3.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提高历史教学活动的生动形象程度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资源整合起来,既要发挥课堂的启发引导作用,同时也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比如学习《难忘九一八》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抗战资料,让学生更多了解那一段历史,增强民族责任感。同时,教师还可以搜集展示我国国防建设伟大成就的资料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牢记历史的同时,深刻感受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能力的提升,增强爱国情感。课外资源,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海荣 单位:江苏滨海县临淮初级中学
第九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激发
一、引进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逼真、生动的视觉表象
历史所记载的是过去的人和事,与现代学生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单纯的语言讲解,无法使学生对其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所以,作为初中历史教师的我们,可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历史教学中,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逼真生动的视觉表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节内容时,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资料,即截取于《中国国耻大事记》之《四宝呜咽》中有关八国联军对北京城劫掠的录像。这样,通过丰富逼真的视觉表象,学生立即进入了当时的情景中,点燃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也为我们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二、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除了在课堂上实施有效措施来进行,还应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来进行,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就可在恰当时机,以恰当方式来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中《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节内容时,我就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自己所生活的地区,通过询问较年长的老人和走访邻居,对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及时记录下来,课堂上,大家一起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享、交流。这样,我通过开展这一历史课外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能使他们对本节内容有深入感知和认识,一举多得!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教师,我们要将学生从过去死记硬背的枷锁中解脱出来,通过采取合理措施和策略,使历史课堂变得丰富有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初中历史教学质量获得大幅度提升。
作者:赵顺琪 单位: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中学
第十篇:诱思探究初中历史教学
一、要引导学生过滤历史知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历史事件、人物通过影视屏幕等现代化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学生在上历史课之前,也零零星星掌握了一些历史知识。但是,这些经过文学艺术加工的电影、电视剧,是存在虚构成分的。如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和古典小说《西游记》,本身是根据玄奘去天竺取经的历史事件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比较电视剧、小说、历史事件的异同点。通过综合比较,既让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文艺作品鉴赏能力。学生从玄奘长途跋涉、克服困难,最终到达天竺取得佛经的史实中吸收思想素养,内化为勤奋学习的精神动力。
二、要牵引学生身临历史情境
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随着影视事业的发展,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被搬上银幕,如《西楚霸王》《三国演义》《唐太宗李世民》《林则徐》《甲午风云》《慈禧太后》等,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直观教材。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它们进行剪辑、筛选,引入课堂,营造历史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当“诱”这一手段的必要性明确之后,如何恰当地“诱”以达到“思”的目的呢?首先,教师设疑应目的明确,切忌随意性、盲目性。或诱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或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或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操。否则,设疑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也会失去学习兴趣。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提问是流光溢彩抑或黯然失色,取决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深思熟虑,使学生经过一番努力之后能获取问题的答案,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努力获取问题答案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达到了“思”的目的。其次,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这是历史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历史思维品质是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诱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的观点观察、了解、评价身边的人、事,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起到鉴古知今的作用。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这是由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以及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决定的。
对初一学生,应着重培养阅读和认知历史事件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他们分析、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如在“唐朝的衰落和灭亡”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了解了唐玄宗在天宝年间所发生的统治危机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天宝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安史之乱”,学生一般只会按照课文的表述回答其中的一个原因:唐朝政治腐败,内地兵力空虚。此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从叛乱的发动者这方面分析。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通过对叛乱者节度使的权力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节度使的权力过大,使其夺取中央权力的欲望不断膨胀是导致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在这一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诱导作用,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学生不仅了解了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还掌握了“节度使”等有关的历史概念。对初二学生,应着重培养他们纵向比较、归纳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对初三学生,应着重培养他们横向比较、归纳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正确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的能力。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学生一旦掌握了历史思维的观点和方法,就能在历史知识的海洋里驰骋遨游。
作者:胡加华 单位:江苏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9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