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教学论文(7篇)

2021-05-25 15717 数学教学论文

第一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分析

一、开启数学中的生活体验,开展探索式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中与生活相关的教学素材极为丰富,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并逐渐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意识。教师要将数学逻辑体系融入学生身边的活动中,让学生明白数学应该为生活服务。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第5课《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时,教师以生活购物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人民币。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售货员,另一组扮演消费者,教师选择一些生活物品作为商品,并标明定价,购物结束后,两组互换角色,再次重现购物过程。在”课堂购物”的活动中,生硬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有趣,学生开始主动探索人民币的信息,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欢乐。

二、将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生活体验是引导学生不断创造的良好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机会,不仅要让学生听数学、看数学,还要让学生学会探索“数学中的生活”和“生活中的数学”。教师可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学数学,如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时,引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途径收集数学知识,并获得探索和研究的体验,由封闭的“小课堂”走向开放的“大课堂”,拓展学生学数学的空间。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时,可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让学生学会再发现、再创造,感受到数学知识带给生活的便利。在现代小学教学中,强调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使学生亲身感受所学内容,要求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数学教学而言,要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感悟生活”。作为教师,应积极利用数学教学中多种形式的数学素材,通过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生活的世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知识真正服务于现实生活。

作者:杨志敏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巧用错误资源

一、巧用错误资源,激发探究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在对待错误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进行纠正,这样会触及不到问题的本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得不到有效培养。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在思考过后应该“将错就错”,进行合理的利用,并为学生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然后再一步一步地进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可以采用小组活动或者是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发挥和学习,而教师的引导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课本上,我们会学习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进行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老师:之前我们学过了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那么现在我们思考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A:我认为平行四边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是一样的,都是长乘以宽。老师:那如果我把平行四边形画的再扁一点而四条边的长度不变,大家会有什么发现呢?学生B:四条边没有变,但是面积变小了。老师:这就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的求法是不一样的,所以两个公式是不能套用的。那该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学生C:可以把平行四边画成两个三角形计算。老师:我们可以画成三角形来分别计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加在一起就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除了三角形,还可以转化成其他图行吗?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尝试一试,看看算出的面积是不是一样的。最终,学生通过把平行四边形切换成三角形和长方形得出了一致的结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兴趣和主动性非常高,通过动手得出来的结果印象很是深刻,教师借助错误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的引导应当适当,不能毫无逻辑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否则会造成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降低。

二、总结错误资源,形成知识系统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并不成熟,很容易在学习和练习中马虎而导致错误。这些错误正好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的点,比如学生对概念掌握不是很透彻,或者是对解题方法不熟悉,这些错误资源都是值得教师进行总结的,对于不同学生在同一道题中犯的错误也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这些错误资源进行分析和对比,发现问题的本质并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错误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所关联的,教师应该从错误资源之间的知识点的关联出发,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系统。讨论和理解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知识的联系,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是课堂和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出现的问题不是闭耳不闻,而应该是有意识地引导和梳理。综上所述,错误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错误,并把错误资源转化为有效资源,数学教师应该以积极客观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错误,并不断努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和充分利用错误资源促进教学。

作者:潘晓华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一些教师只是将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为一种组织形式,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全班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教学内容、程序、具体操作方法仍然按照传统教学进行,未对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

(二)存在参与度不均衡的现象

在开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班级中成绩较好、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能够获得更多机会,而那些学习存在困难、表现一般的学生则往往成了配角和听众,无法获得活动参与机会。

(三)对合作活动的过程中缺乏引导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成员之间应当是互助、互动的学习关系。但是,由于小学生年级较小,身体、心理都不成熟,对合作缺乏足够的体验。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争吵,而教师往往又对引导并不重视。

二、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一)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深入理解,掌握其深层含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除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使每一位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探索地开展学习。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首先加强自身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解,从观念上修正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模式。例如,在学习到《毫米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为了使学生对一毫米长度有较为形象的认知,教师可以利用硬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准备若干枚面值为2分的硬币。接着,每两个学生分为一组,让其中一名同学用手捏住这枚硬币,另一名学生则将硬币从其手中抽出。在完成这项合作之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刚为什么要让大家捏住和抽走硬币吗?”同学:“不知道。”教师:“当你用手捏住这枚面值为2分的硬币时,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就是一毫米。”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化抽象为直观,而且还可以在实践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且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确保其对教学活动和小组合作活动的关注度,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二)关注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对班上每一位同学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欲望等方面进行关注,尤其是对于一些基础较薄弱、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加倍关注。此外,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当选择学生均能够参与进来的活动。例如,在学习《第几》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在卡片上写数字,并将卡片发放给每一位学生,以此充当电影票,以教师为电影院,让学生手持卡片,并提问:“第几排第几号是哪一位同学?请举手示意。”“小明同学,请问你在第几排第几号呢?”等。也就是说,通过选择类似难度较低、参与度高的活动开展小组合组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

(三)重视学习活动开展模式,予以充分引导

由于当前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缺乏合作意识、合作活动,此外,小学生年级尚小,思维方式不够成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吵闹现象。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必须要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项目。例如,在学习圆柱体积公式时,为让学生亲身体验其推导过程,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准备若干木制圆柱体。接着,将两名学生分为一组,并把活动要求和细则告诉学生。教师:“同学们,现在每一组同学都有一个木制圆柱体、一把小刀。老师的要求是,由两名同学一起配合,将圆柱体尽可能平均地剖成两边,再将其切成若干小片,最后将这些小片拼成一个类似长方形的图形。听明白了吗?”同学:“听明白了。”在这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无论是剖开圆柱体还是拼成长方形的图形,这些操作均需要两名同学才能完成,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组织开展这种类型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学会合作,减少甚至杜绝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组员争吵的情况。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并且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学会合作。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对这一教学理念和方式深入理解,不断探索,总结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修正,以达到最佳效果。

作者:黄绪花 单位:吉林省白山市第三中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趣味性发展教学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多媒体技术也逐渐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很多抽象的问题化为直观,再配上声音和影像,可以很好地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在学习统计知识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路口行驶的车辆进行了拍摄,做了动画编排,让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统计摩托车、轿车、客车的数量并进行图表的绘制。学生在电脑动画演示过程中自己对车辆进行数据统计,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了实地收集数据的乐趣,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注意准确地把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契机,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教学重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开放式教学,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开放式的教学会增加师生的互动,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利用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内进行讨论,教师在一边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同样会增加小学数学的趣味性。曾经有家长问过我一张考卷上的一个问题,题目是这样的:三层楼房,大象住在一层,老虎住在二层,猴子住在三层,将这些动物填进画好的图框中。结果很多孩子都出现了这个问题,也是让家长很困惑的问题:老虎都没填错,但是大象和猴子很多孩子甚至家长都填错了。很多家长形成了一种定向思维,看到题目没能进行细致的分析就对孩子讲最上面放大象,那是第一层,然而恰恰相反,因为前提是楼房一层应该是最下面那层。后来我把这个问题带到了课堂中,专门让孩子们自己进行了讨论,孩子们在讨论过程中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增加了对空间概念的理解,也通过这样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了数学的趣味性。

三、将游戏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很容易被游戏吸引,合理地选择游戏,将游戏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对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也能起到重要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游戏的选择是一个重点,我们应当选择适合教材的游戏,很好地将教材内容同游戏结合在一起,在学生做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在低年级孩子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快学生的口算速度,我将丢手绢这种非常传统游戏引入了教学过程中,我将手绢改成有数字的纸片,三个学生在其他学生围的圈子外放纸片,第三个学生拿的是带等号的图片,他们三个在其他人身后放完纸片后,两个带数字的纸片让学生念出来,让身后是带等号的同学进行回答,同时我给他们当裁判,看谁答得又快又好。这样,在孩子们做游戏的同时加强了孩子们的口算训练,同时也让他们在游戏中找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作者:徐金龙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

一、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技术走进了我们的教学课堂,它集声音、动画、文本、图像于一体,能够将知识以不同的渠道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下,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从而创设出一种直观式的教学情境,在这样一种教学情境中,不仅易于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并且爱上数学!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中《图形的变换》这一节时,因为本节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对于年纪较小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这项能力还处于发育阶段,所以,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我们也无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因此,对于本节知识的讲授,我就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了教学的辅助工具。具体方法为:课前,事先搜集了一些有趣美妙的图片,在正式上课时,采用其动画播放的功能让图片自行进行平移和旋转,从而形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这样,我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了直观式教学情境,使课本上原本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

二、通过动手操作,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为学生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创设一种实践性教学情境,以此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自己的数学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这一节时,我并没有为学生直接讲述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事先准备好胶水、纸张、剪刀等工具。上课开始后,我让学生跟着我一起操作:利用纸张分别剪出扇形、长方形、圆形等图案,然后将扇形的两底端重合并粘结在一起,之后,将它竖直粘在圆形纸片上,把多余的部分剪掉。这样,一个圆锥体的制作就完成了,接着,我和学生又利用类似的方法完成了圆柱体的制作。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兴致勃勃,以极为高涨的热情投入其中,尤其是当学生自己完成了制作之后,不仅产生了很大的成就感,同时对于圆锥和圆柱体的构成和特征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创设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但是我们要做到因课而异,不能每节课都采用同一种情境创设方法,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要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精彩有趣,并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作者:覃荣广 单位:广西容县石头镇务底小学

第六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研究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对策

1.多种方法研究教材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当前教材“城市化”,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农村的课堂教学是围绕教材而开展的,依据教材进行教学。因此,采用多种渠道进行教材研究,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挖掘教材深层次的知识是很重要的。学校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的需要,提供更多的教育教学设备,与新版小学数学教材相关的教具、教学光盘、音像材料、挂图等资料,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平台。

2.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

教师培训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循序渐进的工作。提高农村新课改实施的水平,应关注农村教师培训的盲区,尤其是对中老一批教师的培训,他们渴望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手段,希望对新版教材的教学提供帮助。新版教材已经全面推进,在培训方式上要多一些时效性强的现场观摩课,少一些走形式的培训。这样的培训内容要传授给广大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管理,提高培训的质量,对于农村教师关注的问题要更多的帮助。

3.耐心地教育学生

面对农村学校学生———留守儿童缺少母爱的对象,我们教师要多从关心的角度去帮助他们、亲近他们,弥补他们缺少的爱,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地成长。在学习上多给予辅导,帮助他们找到目标,多用鼓励的手段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小学数学实践探究活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地做好课前准备,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活动中要多给予学生引导,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和发现,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敢于发问、敢于探究、敢于创新,真正从活动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4.家校协助,共同教育

孩子的教育活动始终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双边教育活动,是缺一不可的。我们农村教师当前面临的教学问题,应该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方式让学生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日常工作,更多关注学校的相关政策,多方面认识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学习更好的教育方法,从而让农村教育教学更好地跟上当前的教育大形势。

二、结语

总之,要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我们老师要结合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采用新型的教育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活动中探究数学知识,敢于创新,全面发展。

作者:胡劲冲 邹奉琼 单位:重庆市彭水县大同镇小学校

第七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下数学教学

一、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策略

1.注重问题的引出

在数学上所有的思维都是由问题而引发,数学知识的学习从本质上看都是一种较为繁杂的思维活动。数学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并指出问题,最后分析与解决问题,这就是教师引导与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过程。如果能够把数学教学课程进行合理安排,那么其教师就应该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都是借助问题的提问而展开全面的教学,也只有通过问题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在能够牢固、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真正掌握已学的知识点,为此教师就应该有意识、有目标地引出问题,善于指引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归纳演绎、比较对照、抽象概括、综合及分析等一系列有效的逻辑思维培养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根据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课堂中教师不能过多地为学生讲解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并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解答方式,在保证思路的正确下,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中的教学内容中质数、合数等都需要使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演示或者实际操作,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全面发展。虽然游戏只是学习中的小插曲,但是在讲解有关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时还是存在一定的作用。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那就能更好地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3.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数学课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应该要求教师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结合精心的教学设计,让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形象、生动以及有趣地开展。激发学生数学的思维兴趣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有的技能,并且要求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的经验来开创新知识,让学生获取学习的乐趣。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自主地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探究新知识,从中再寻找正确的答案。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良好的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将会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工作和生活,这也是教育者应必备的技能。

作者:何兴棉 单位: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北镇小学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