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创新
一、从课前预习的环节创新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中,教师会在教学以前给学生一个预习的方向,学生可依照教师给定的范围预习。这种教学方法存在两个弊端,第一个弊端为教师难以有效地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第二个弊端为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封闭,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全面创新了课堂预习的环节。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课为例,通常学生看到课本中抽象的图象,会觉得难以理解,教师可自制多媒体视频,应用多媒体的声光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多媒体动画的直观性,了解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之间的关系。当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了直观的认知以后,教师可给学生布置课前习题。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玄武岩中有那么多的气孔?教师布置的习题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学生可以通过做习题来了解自己是否能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如果在课堂预习的环节能够充分地热身,就能够在正式的课堂上自主地学习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批改学生做的课前作业时,能够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以便在正式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重点、难点问题作出专门的讲解。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
二、从课堂教学的环节创新
高中地理教师如果能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就可以缩短课堂导入环节的时间,将教学的时间投入到重点和难点的讲解上。由于教师已经用翻转课堂的方法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此时,教师只要做好情境创设,就可以正式进入课堂教学。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创新课堂预习环节带来的优势。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这一课,理解“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这个教学点为例,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石灰岩变成大理岩的原理,学生将不能完全理解教师阐述的概念;如果教师让学生独自理解这一概念,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困难;如果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再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复杂的知识,教师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如果在课前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就可以结合学生的预习成果,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大理石形成的原理。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这两个方面讨论。一个小组经过讨论后,绘画出石灰岩变成大理岩的形成图以后,开始讨论。这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共同分析图片以后,认为大理岩一般出现在石灰岩和岩浆的夹层,这就说明大理石的形成与地理位置有关系。学生认为岩浆冷却和凝固以后产生岩浆岩,这种岩浆岩在外力的作用下变成沉积岩,即变成石灰岩。由于某种原因,夹在岩浆与石灰岩中的部分石灰岩反复受到外力的作用,它们经过反复熔化、冷却、挤压等作用,最终产生质变,变成一种极为坚硬的变质岩,即形成了大理岩。教师可在学生讨论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找准学习的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地理知识,学生将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成知识。从新课堂的教学实践环节可以看到,如果教师事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环节,教师就能够在课堂教学的环节创新,比如教师可应用讨论的教学方法或活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各种地理知识。
三、从课后作业的环节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中,地理教师布置的作业一般为课本范围内的作业,学生只要熟读课本就能够顺利完成。地理教师之所以会以这样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作业,是因为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地理资源非常少,教师综合教学条件后,只能让学生以吸收课本中的知识为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随时在网络上查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于是教师可以创新布置作业的这个环节。依然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这一课为例,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道研究性的作业《试论富金矿出现的地理环境》。一名学生形容变碎屑岩形金矿带形成的地理环境为:金矿带为火山口附近,火山中富含金矿,火山受自然变化的影响喷射出来,火山中的金矿也被喷射出来。极热的岩浆与其它的岩石结合,这种既富含金矿又富含其他有机物质的矿石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变成石英色或暗绿色的岩石带,而这些富含有机物的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金矿。学生认为如果能够了解这一成矿原理,将能根据变碎屑岩形金矿带的地理特征,找到人们需要的富金矿带。教师给学生布置研究性的作业,学生将能吸收大量课本以外的地理知识,当他们把这些课外知识与课本内的知识整合在一起的时候,能更深入地理解地理课的知识。新的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是地理教学创新的核心。教师可应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途径,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作者:高翠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8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