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1-05-25 18866 人才培养论文

1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中职计算机就业现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培养的人才和市场需要脱节以及没有前瞻性的发展预期。首先,导致就业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是学生不能满足就业岗位需求,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厌学特征,特别是学习能力不强,学生对于计算机技能掌握不精不熟,对于岗位适应期较长,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很少有针对性的进行开设课程,课程开设门数较多,大多为一学期几门课程,一门课程几十到一百课时左右,相对松散,学生学习大多以基础操作为主,很少能够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尤其有些学生学习相应课程后不知其具体是做什么的,不会灵活应用。造成学校课程结构与岗位需求产生脱节,进而导致学生不能及时适应新的工作要求,需要企业对其再培训,使得很多企业不愿意招收刚刚毕业的学生,都希望能聘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其次,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后续发展不足。中职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就业层次相对较低,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行业需要大量人才,由于培养策略落后,是毕业生不能适应实际操作需要,不能满足企业对计算机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中职学生毕业后,很少能够在企业独挡一面,大多是从事基础性维护工作。

2原因分析

随着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和大众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普遍提高,凭借一些浅显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有人说计算机专业已经过了发展的鼎盛时期。从当前市场需求来看,计算机已经普及,围绕影音处理、图片处理以及信息编辑工作逐步增多,需求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对于品牌宣传更加重视,对于平面以及影视媒体制作相关岗位也越来越多,随着网络普及,企业对于自身管理都要依靠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的管理,这就使得计算机毕业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3合理定位培养目标,专业技能教学体系策略优化

(1)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不应该同机械、电子等专业一样批量到流水线,而应该是带有自身专业特色,具有一定技能性的岗位。这就需要对计算机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应该说是随"市场"准确定位。面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结合当前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要培养高端"白领"人才,不太现实,但让学生学会具体的应用、维护、组网和简单平面设计是完全做得到的,因此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定位到面向基层岗位,使学生成为具备熟练操作能力及具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

(2)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结合市场岗位需求,按照社会调查→岗位群→专业模块→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流程进行优化课程改革,首先对适合中职学生岗位需求进行市场调查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找出适合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相关岗位。

(3)中职计算机专业"行业化和方向化课程设置"

计算机行业需要大量专业技能人才,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行业化"体现出专业化特征,课程设置目标简单明确,有相对集中的科目,学习目标相对要高、精、专、深,所培养的人才是"专才"而不是"通才"。运用贴近市场的项目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已在一些成功职业培训学校取得很好的成效,就这个意义上说,"课程设置方向化"势在必行。中职课程要体现"素质化"培养"通"和"专"是辩证的,"素质化"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潜力。课程设置要体现技能的模块化能力要求,"素质化"课程旨在积累深厚根基,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模块化"技能课程主要正对专门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模块学习,提升适应岗位需要能力,模块学习可分为"素质课程模块"、"项目课程模块"以及"岗位要求模块"三个部分。课程设置要体现工作实践化,以前中职学校所说的"实践"其实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操作",仅指计算机本专业的东西而已。这里的实践,专指"工作任务实践",通过这种时间,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提高兴趣,还可以掌握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使学生提高快速适应岗位的能力。

作者:苏研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农业机械化学校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