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研究(6篇)
第一篇:语文教学实践信息技术应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传统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总是作为一名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在讲台上向学生进行讲述、示范,学生则始终以被动者的身份对语文知识进行吸收、储存、记忆,这种以应试教育观念为准则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则能使教师的角色由操纵者变为参与者,学生的角色则能由接受者变为主体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型教学模式。比如,在学习“桥之美”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可让学生组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桥相关的资料,如,桥的发展历史、基本类别、巩固方法等,然后将搜集到的这些资料,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制成精美课件,在正式讲解这篇课文时,每个小组轮流到讲台上演示本组制作的课件,小组成员在旁边进行适当解说。于是,课堂气氛立马变得活跃起来了,各个小组也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制作的课件也是令我十分满意,里面的内容详细、周全,有的还插入了介绍中国桥之艺术的音频资料。这样,我通过将班里学生分组,并让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搜寻学习资料,一方面,使学生回归了学习主体的地位;另一方面,使学生详细了解了有关桥梁的信息资料,在我们正式讲解这篇课文时,我们的教学工作就能变得得心应手。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常规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常常只借助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进行课文教学,这就使教学信息量变得十分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达不到我们的教学要求。而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强大的资源共享优势,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其应用于教学课堂中,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更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呈现给学生,从而达到丰富教学资源、扩大教学容量的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可以把电视剧《水浒传》中晁盖、吴用用计夺取生辰纲的情节片段剪辑下来,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同时,还可以在电视片段的欣赏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杨志、吴用等各种行为,分析、讨论他们的性格特征。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观看水浒传中一些其他重要故事的电视片段。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还使学生对小说《水浒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结语
总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给原本枯燥乏味的初中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希望广大语文教师继续探索将其运用于教学课堂的方法和途径,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作者:王新东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新城中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原则
艺术性原则的创造性表现为:学生能够使用技术工具增进学习,提高效率,激发创造力;学生能够利用效能工具,处理数据,编制发行作品,开发其他具有创造性的产品;学生能够利用交流工具,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能够根据特定任务的要求,评价与选择新的信息资源,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交际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策略
实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需要深入地实践与研究,寻求适合不同学习内容的多种整合模式,运用信息技术于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遵循上述原则外,还要实施语言实践、情感驱动、情感激励、寓教于乐等策略。
(一)语言实践策略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语言能力和语感,课程整合激发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热情,同时增加了语言实践的机会。语言是信息的主要载体,但不少网络语言的质量的确令人堪忧。因此,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要紧紧抓住语言实践策略,强化语言意识,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感。
(二)情感驱动策略
学习离不开情感驱动,语文学习更离不开情感的驱动,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是苍白的。在学习过程中,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这种作用因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表现得尤为突出。感人心者莫外乎情,无情的语文,也就成了无心的语文;失去了灵魂,味同嚼蜡,无法激起学生作为人的内心体验的语文,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理由。因此,在整合过程中必须注意运用情感驱动策略。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媒体多信道、多感官刺激的优势,有效调节学生的情感,鼓舞学生克服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诸多困难,爱学语文,学好语文。
(三)情感激励策略
语文课堂学习的内容大多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和提炼,而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学习情境创设功能,它能还原学习内容的背景,恢复其原本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以此为支撑启动教学,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又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驱动学习者自主学习。在整合时要有目的地运用情境激励策略,利用情境创设工具,或描述问题背景,或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接近真实、富有挑战性的上下文背景,或为学习者提供所需要的感知工具、符号等,激发学习者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完成感知、理解、体验、应用和意义的构建。
(四)寓教于乐策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中丰富的软件资源,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负担有所减轻,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得到语言锻炼,语感雕琢,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另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开展影视欣赏、网络阅读、远程在线交流等活动,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热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黄晓莉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
一、优化教学过程
1.优化阅读训练过程
教师通过各种渠道选择课件,并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合理修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对课文内容、背景知识的感性认识及对课文内涵的深刻理解;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运用网络环境进行交互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帮助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设计合理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分工合作,运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探究,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编排课本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等。在进行上述尝试后,学生具有极高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他们乐于上网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且互相交流。有的学生仅仅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很轻松的查找到课文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资料。此外,运用网络等资源,学生还可以随时分享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
2.优化应用文写作训练过程
课前,学生借助教材、多媒体助学课件、教师博客、网络资源等进行个人自学、开展小组学习,将每个文种的基本知识进行预习,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课上,采用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理清知识脉络,为自身的写作奠定基础。实践训练部分,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助学。教师选取贴近于中专生生活的案例,创设情境,布置实践训练题目。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巩固各类文章的格式与写法、掌握写作技巧。课后,学生通过思考、动笔、上网查找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手抄报和电子报等不同方式完成作业。师生一起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通过对应用文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考核、评价方式进行完善,学生真正成为应用文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学习效果好。正如有的学生所说:“在应用文写作学习中,我们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写作水平,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很有好处。”
3.优化口语训练过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设计了课前5分钟演讲。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们不再为学生指定统一的题目,而是为学生安排了“中专生活点滴感受”、“社会现象的评价、分析”、“阅读优秀文章的感想、体会”三大类内容,要求学生从中任选一项,上网查找资料,并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及演示文稿,在语文课上进行演讲。演讲后,学生将演讲稿提交到校园网语文教学平台的班级讨论区,师生共同交流、分享。
二、结语
根据学生的演讲内容、文字表达、语言表达,开展教师评价与学生分小组互评。运用校园网语文教学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自动统计、生成学生的演讲综合成绩。经过一学年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王靖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更生动的课堂气氛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活跃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教师没有办法营造活跃的气氛,学生很容易走神,甚至陷入昏沉的状态。如果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活跃语文的课堂气氛,这对语文的教学来说,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好办法。例如教《木兰诗》,可以播放《花木兰》预告片给学生看,让他们大概了解到为什么花木兰要代替父亲去从军,当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做出的决定。这样更能体会到当时主人公的无奈与对家庭的奉献精神以及巾帼英雄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时刻做好为国牺牲的准备。在教朱自清的《背影》前,可以先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通过《父亲》歌词中对父爱的表达,引起学生的共鸣,体会《背影》中描写的父亲那种隐晦的爱。音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根据父爱的主题,可以引导学生直接在网上收集赞美父亲的语句以及图片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或者绘图板和word文档制作小卡片,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可以邀请家长欣赏。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一些关于名胜古迹或者著名的建筑物的课文时,对于这种建筑物的空间想象力,每位学生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是枯燥地进行文字的讲解或者进行纸质图片的展示,学生根本无法真正体会到这篇文章所描述的景物的壮观。这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有了信息技术之后,这个难题迎刃而解了。例如在教《苏州园林》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多角度下的苏州园林的图片,直接将苏州园林的录像和配音播放出来,让学生通过视觉效果直观地了解苏州园林的复杂结构,更加能丰富他们脑海中的画面,同时也能掌握朗诵此文章的节奏以及情感。再如《岳阳楼记》的教学中,可以直接通过课件播放岳阳楼的画面或者视频,展示岳阳楼的壮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作者当时“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心情以及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感。视频以及多维度的图片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变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电子阅览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收集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优秀文章,最好是那些带有解读的文章或者是名家名作、文学作品,刻成光盘,这样学生在家里也可以自己播放进行阅读。建立电子阅览室,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有效的阅读资源,从而能日积月累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鉴赏文章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轮流在课堂前10分钟分享自己对某篇课外阅读文章的读后感,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胆量。还有一种考核的形式,就是让学生以周记的形式把自己阅读的文章的读后感写出来并上交,教师再把优秀的文章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里面供其他同学借鉴学习。
四、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跟随信息发展的脚步,一同前进,让中国的教育变得更加有效率,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文学人才,写出更多的不朽作品。信息技术入驻语文课堂,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带动其他科目进到信息技术教学时代的节奏里面去,让教育课程的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
作者:李树斌 单位:广西北流市永丰初级中学
第五篇: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一、合作探究,优化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给我们提出了要求,那就是要把学生自主探究当做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还要通过网络交流展开教学,这两种形式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一直提倡的学习方法。通过信息媒体技术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平等的分享、交流教学资源,能够依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来选取教学内容、模式以及成长目标,孩子们在这样一种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才能做到自主参与、互动探究,真正把课堂当成自己学习的主场。因此,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足够形成主动探索、协作交流的全新学习方式,体现了信息技术所具有的方便快捷、丰富多样、多向交流的特征。它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媒体、学生与媒体以及教师、学生、媒体三者之间的互动,对培养学生探索欲望与协作意识是非常有效的。在讲解《葡萄沟》这一课的时候,我通过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安排了下面几个教学环节,让同学针对下面几个问题展开主动探究、讨论交流:上网查找搜集与葡萄沟有关的资料;通过搜集到的资料,让学生自学《葡萄沟》;结合重点难点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与同学分享一下通过讨论交流学到的关于葡萄沟的有关知识。通过这种方法来组织教学,不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把老师的角色进行了成功的转换,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演说家,而是变成教学活动的导演与导游,学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不一样的方式,借助形式各异的工具来实现同一个学习目标,使同学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拥有丰富的水果资源,培养了同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生动形象,突破重点难点
所谓的教学难点指的是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遇到的阻碍。每节课都有每节课的教学难点,这些内容一般都是和同学现有的知识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的内容,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困惑。这部分内容有的是比较抽象的,有的是比较复杂的,有的则是比较偏的知识点。要想解决这些难题,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并接受,单靠老师表演的独角戏是很难实现的,甚至还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这样,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通过形象生动的展示,帮助同学破解难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时候,因为班里的孩子都没有去过岛国西沙群岛,甚至绝大多数孩子根本没看到过真正的大海,所以,联系文章内容,我为同学们展示了几段关于海水、海岛、沙滩、贝壳以及海洋生物的视频,动静结合,声色具备,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不时会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学生完全被这海洋、海边和海底的其妙景色所吸引,在这时,我跟同学们说出这节课要讲的课文题目,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同学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课本。通过信息媒体技术,把学生没见过的景色带到眼前,变虚为实,变静为动,使教学中重难点问题的破解变得更加容易起来。
三、结语
总而言之,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创设自由民主、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孩子们的思路,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信息技术的介入,使语文课如虎添翼,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打开了一篇新天地。
作者:龚进福 单位:安溪县感德中心学校
第六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
一、借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有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总是同一定的情景相联系,学生在情境中能主动调取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以积极心态去获取新知识。信息技术强大的多媒体功能能将教材上静态的语言文字化成生动的情景,同时借助互联网资源让情景更丰富。生动的情景将学生置于文本学习的氛围中,学生的视听受到了冲突,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和阅读欲望,从而有效探究文本。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鸟的天堂》,本文以动静描写的方式描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色,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从而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探究文本?我抓住本文的描写特点,结合课文设置情景,如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课文先静后动,最后写众鸟活动的情景,我结合课件精心收集相关的材料将动静结合的场面以情景展现,生动的情景丰富了学生的感官,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如文中两个“到处”,一写鸟的数量多,二写鸟的种类多,课件将众鸟图形象的展示出来,并配以鸟声让学生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令人“目不暇接”,情景促进了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不忍离去,原来是鸟的天堂的景色确实是美丽和奇妙。可以说,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情景中得以渐渐明朗,学生既习得语言,又获得情感的熏陶。
二、借信息技术创设“语境”,有效开展语言训练
语言积累是语文的基础,在语言学习中,整理和储存必需的语言信息是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步骤。在传统的语言训练中,教师光靠一块小黑板和一支粉笔,语言训练的效果相对比较差,特别是对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字词,语境特别重要,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又无法实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能借信息技术的功能将抽象的语言材料通过课件与语言文字巧妙整合,使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所描述的语境,并在感悟中理解字词。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本课语言优美、朴实,表达精妙独特,基于这样的课文,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如桂林的山:奇、秀、险;桂林的水:静、清、绿,又如,无瑕的翡翠、拔地而起、奇峰罗列、翠绿的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的理解,如果光让学生进行想象,学生可能无法感受作者在遣词造句的独特之处,也无法真正理解这些词语的用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和语境,教师借助课件展示与文本语言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并将相关的语句呈现在图片旁边,再让学生结合图片和视频进行语言感悟和语言训练,使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用词的独特之处。如“奇峰罗列”“危峰兀立”,当教师将这些与词语相关桂林山水的视频播放出来时,学生发出了惊奇的叫声,奇峰罗列、危峰兀立原来是这样的,教师再紧接着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了解相关的语境及表达,从而让学生既感悟课文,又进行语言训练。
三、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将它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能将信息技术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和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从而化解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文本探究、语言训练,让语文课堂绽放魅力。
作者:李彩纫 单位:安溪县第七小学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