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下初中信息技术研究

2021-05-25 26657 教学理论论文

一、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的速度有所不同,加之所处的环境和小学时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接受知识的过程必然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教师不能认识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而是在教学中采取一刀切或是齐步走的模式,必然出现优等生无法得到更多知识的满足;中等生学习起来刚刚好,但是无法进一步提高;后进生学习起来吃力,无法品尝到成功的乐趣的现象,如此既无法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学质量和效果也难以得到提高。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分层次教学。例如,把电脑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视为优等生,把电脑基础一般的学生视为中等生,把电脑基础比较差或是没有电脑基础的学生视为后进生,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跳一跳摘到“桃子”,既有所得,又培养出学习信息技术的长久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终身学习。

二、要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信息技术的理论枯燥乏味,即使教师水平再高,运用的方法再生动,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要理论结合上机操作,使学生边听不动手操作。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觉得过于枯燥,也避免了理论和上机操作分别进行占用本来就有限的课堂时间,在相同的课堂时间内,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在学生掌握书本上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因为信息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书本上的东西很多是过时的,教师只能讲授那些基本的知识,使学习具备入门的基础,要想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系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惑:在学校学到了很多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可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不知从何入手,有时甚至觉得所学非所用。究其原因,实际问题涉及往往是多方面的知识,而学生在某一个时间段单纯学习一个方面的知识,各方面知识之间是相互脱离的。此外,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授学生操作基本软件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如何利用工具软件加工处理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如教授学生图像处理、声音文件制作、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应用的实际能力。

三、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理论联系实践,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利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学生家庭对生活中平时的花销进行记录,可以运用Excel软件,也可以运用专业的财务软件,不但可以记录日常的开支,还能进行汇总、分类等,对所有数据做到一目了然。又如,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人们拍照对照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先天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能够使照片呈现更好的效果,就是人们通常说的PS;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拍摄视频,上传视频到网络,如自家的萌宠、朋友同学聚会、社会新闻事件等,此时就要用到视频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编辑、处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结合实际,在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后,教授学生运用一定的工具软件,如Word,Excel,Photoshop,Dreamweaver等,利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软件开发利用的速度可以用秒来计算,教师要想把所有的软件运用都教给学生那是不可能的,只需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软件进行讲解,同类软件都大同小异,学生在学会了一种软件后,对同类的软件就能够举一反三,掌握个八九不离十,稍加自学就完全能够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举生活实例,对运用到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应联系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对除了数据、设计图案图像等。

四、总结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基础上,研究教学理论,完善社会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陈国茶 单位:福建省莆田第四中学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