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能力与职业素养课程构建

2021-05-25 24376 职业素养论文

一、课程设置的误区

近年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设置面临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况。一方面,考试范围不断调整,考证难度逐年增加;另一方面,社会利益关系的日益复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不断完善致使会计职业对未来职业人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以此同时,各校教学情况的差异性使得该课程的设置呈现多样化态势。应试教材共5个章节知识,有的学校安排一个学期40个学时课堂教学;有的则分上、下两个学期共80个学时课堂教学;更有甚者随机开设该课程,学生自行安排考证事项。第一和第二种模式比较关注会计考证目标,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较难突显;第三个模式将课程当作可有可无的科目,考证目标与人文素养目标似乎都没有考虑。面临以上困境,课程应如何科学设置,才能达到考证与人文素养培养双赢的目标呢?笔者认为首先应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1.过分注重应试教育

绝大多数院校主要将资源、精力集中于培养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方面,突出“工学结合”的办学特点,学生的考证通过率确实提高了,但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建设、培养却是少之又少。正如有研究者在总结我国职业教育的特征时所说:“‘理解’与‘欣赏’让位于‘技能’与‘胜任能力’,‘会话’让位于对生活与环境的‘适应’,‘沉思’让位于‘做’与‘制作’”,致使课程完全蜕变为训练“机器人”的工具,基本上背离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最终导致了学生整体素质的低下。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不强,学生自身素质却较差、职业能力较低。

2.单纯提倡素质教育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教材内容编排上与其他法律基础课相类似,但其考证功能决定其设置不能简单模仿基础课程设置的模式。目前,法律与道德基础课程的设置主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期末评定采取开卷考查方式。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却是要用分数来衡量教学实效的科目。从近年来的考证结果显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通过率较低。如果我们还全盘照搬法律类基础学科设置的模式,将不利于学生顺利通过考证。

3.课程设置单一化

有的学校为方便教师授课,课程设置仅仅只有课堂教学,缺少课外活动环节。教师每次授课都采用固定模式予以满堂灌,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甚至聊天的现象并不鲜见。然而,学生期末成绩与考证成绩均不理想。笔者于2014年12月29日对本校13级中级与高级会计专业学生共192人进行问卷调查。在“课后教师参考资料配置满意度”调查栏中,有24%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有4%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课程课外活动开展满意度”调查项目中,有29%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有6%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

二、课程设置的建议

1.分期完成应试与人文素养目标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内容繁杂,特别是支付结算、税收与财政法律制度三个章节知识点更是零碎、抽象,仅仅安排一个学期课堂教学是较难达到考证与人文素质培养双重目标的。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情况安排课程。第一学期,课堂对比学习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与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反面案件分析,不断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一方面为考证案例分析做准备,同时也使得学生了解会计行业现实情况,为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期末考试分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闭卷考试,成绩占期末70%;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专题研究报告,报告成绩占期末的30%。由教师评定学生最终期末成绩;第二学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摆在学生面前的首要任务,但考证内容多、难度大,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感。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的前提下设置考证强化课程,知识原理串讲与习题强化及难题点拨等环节缺一不可。因此,笔者建议第二个学期的主题是快乐通关。应注意的是,两个学期的主题应根据专业和班级需求予以适当调整。如会计类专业强调提升会计考证通过率问题,教学方式应更注重实效性。而非会计类专业则须多强调人文素养培养目标。

2.建立固定学习社团

课外活动的开展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像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类教材内容比较枯燥的课程,更应通过课外拓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学习能力。美国高校的社团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校通过宏观管理原则和给予大学生社团从学术指导、制度管理到财政支持等一系列支持,使得大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得到充分的鼓励,使大学生获得了许多自我管理知识和经验,从而在参与社团的管理与活动中,成长为合格的美国公民,实现了高校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社团成立后,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在教师指导下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学生加入了固定的团体后,自然对团体的不断发展承担相应责任。在社团成员之间通过互相交流学习方法,达到互相提升技能与人文素质的双重目标。笔者在前文所述的192人问卷调查中,有70%以上学生希望设置固定学术团体,如讨论小组的集体学习模式,可以不断提升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通过社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1)组织具有时代感召力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提升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律素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课程的学习从课堂逐步向外延伸,既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又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会计类专业应以知识技能类活动如知识竞赛、技能节、定期知识栏宣传等途径为主,着重提升其应试水平;而非会计类专业则以社会实践活动如定期职业道德宣传、网络信息传播等为主,主要提升其社会活动能力与职业素养。(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活动,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教师带领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制作PPT,进行课程教学研究等,为其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针对会计类专业,主要针对历届真题答题技巧进行教学研讨、习题编写等方式提升其记忆能力与答题技巧;面对非会计类专业则主要针对社会现象进行案例调查与整合、制作简单视频等,不断提升其思辨能力,适应社会对会计类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3)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与企业实践。教师确定主题后,带领学生参观企业或做社会调查,务求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企业实践工作使他们真正体验如何使课程落实到会计工作中去。针对会计类专业则主要偏向考试角度,致力提升其将考题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非会计类专业则主要学习会计工作中体现的职业精神。

三、总结

在新的形势下,相关院校必须从培养单纯的会计技能型人才模式中走出来,构建会计技能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作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不断引导学生提升应考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准会计人”的职业道德修养,强化会计职业责任感,为其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并严格执行会计法律规范和相关技术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顺利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做好铺垫。

作者:钟慧莹 单位: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