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问题及优化设计
一、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会计实践教学不能“有的放矢”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本身是对高考边缘化群体的教育,如果在教育目标上定位过高,知识结构过于复杂全面,显然是对高职教育界定的认知不够,例如以培养“高级会计师”,“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等为目标,使学生忽视对技能的学习,教师缺乏正确引导,有背于高职教育的初衷。如果单纯以会计从业为主要培养目标,则“过窄”且“过低”,又不能体现出高职会计专业所应有的专业性和技能性,与中职教育相差无几。因此只有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实践教学才会有的放矢的配合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起到连接理论教学与实务操作的作用。
(二)实践教学理念难于根本转变,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会计理论及实践教学中,虽然学校和任课教师尽可能地创造实践环境,努力实现仿真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学的教学方式仍占多数,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授之以渔的方法,更是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动性,即使走进再好的工作情景也只能是被动带入和走马观花。
(三)会计实践教学环境难于保证
在当前时期,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是校内的模拟实验室与校外社会实践两种。而在校内的模拟实验室中无法实现真正的仿真环境。大多数高职院校建设的会计实践教学用实验室都是以机房和财务软件为支撑,模仿企业进行账套的建立和经济事项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所用的资料也是书本上案例,因此,在实验室进行的实践教学还是从理论到理论,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实务仍然存在着脱节。如审核、监督等职能在实务中并没有真正实质作用,尤其是更多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职业判断在模拟实验中很难得到体现,因此,“教”与“学”的教学中有着明显的缺陷。而对于校外社会实践往往又疏于形式。当今,虽然有的企业与学校之间有校企业合作的誓约,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校外实践的学生并没有得到真实的实践机会。一方面,由于企业接收大量高职院校学生需要付出大量人力和财力,而学生在实践期间正处于理论向实务过渡时期,并不能为企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劳动。即使企业有实行“师徒制”的意愿,但是学校和企业都不能约束进行实践学习的学生就业时选择实践的公司,因此企业也不愿付出过多的人力来指导和协助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如果让前来实践的学生接触太多业务,那么实践教学结束后该岗位又会出现空缺现象,这样企业的工作衔接也会受到影响。此外,鉴于财务信息的保密性,很难将其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因此,实践教学的外部环境难于保证。
(四)会计实践教学局限于单一行业
在当前,高职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上,均以工业制造型为例,一般要经过跨学期地学习工业制造业的建账、算账到报账等资金运动全过程的经济业务流程。而现实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制造业的地位已被第三产业所取代,越来越多的商贸和服务业不断地增加,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数量急剧地膨胀,会计教学所服务的对象也因此而改变。会计实践教学不应局限于以工业制造业为单一列示,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应面向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发展。例如,在商贸、餐饮、金融及税收等方面都应当适当增添实训项目,这样有利于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梳理所学知识,为日后就业增加更多的机会。
(五)会计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实务能力有待提高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有许多教师的专业知识、职称与学历是会计专业的佼佼者,往往是从一个学门出来直接又进入另一学门中任职,缺乏足够的实际工作经历,与社会会计实务岗位相脱离,对会计实践教学无法起到有效实质性的指导。例如,在讲解纳税申报环节中的如何进行网上申报,流程上如何操作等问题,如果没有真刀实枪地在网上进行过纳税申报,便无法讲出这些操作流程,很显然这类教学必然会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师的配置上要适当地安排兼任教师,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来指导学生,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通过专职老师的理论讲解及兼职老师的实践指导,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二、完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优化设计
(一)明确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合理安排会计实践教学
高职会计培养目标需要在“研究型”与“技能型”之间寻找平衡,合理定位。正确地引导学生,以培养高技能专业型人才为目标,以会计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基本专业素养的培养作为连接贯穿始末,从一个合格会计从业者的培养再到理论水平的升华,通过会计教学实践达到知识系统的提升。只有强化技能的训练,才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于会计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不单单是授之以鱼,更要注重授之以渔的过程。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构建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形式,充分地演示会计行业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使其形象、直观地展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合作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基础上,适当地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主动了解更多的财务知识。另一方面,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路,沿着资金运动的流通环节,从采购、生产、销售再到财务部门都充分地了解企业的运作,增加感性认识。总之,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去,成为教学的主体,主动探究会计实务的要点和难点,提高学生自我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仿真的教学环境
合理运用课堂操作,强化财务部门每个岗位的技能训练。将情景化教学方法应用于会计实践教学中,进行角色化教学安排,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财务部门各角色工作,目的是在课堂上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运用案例教学,开展职业引领。通过企业真实的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分析企业实际经济业务,研究分析每一案例中记账的要点及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积累经验。另外,与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尝试“订单式”培养机制,既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提高学生会计实践的基本技能,使校企合作体现实质价值,使企业和学生实现“双赢”。
(四)融合社会实践教学,开展多角度职业体验
通过校外实践活动,完成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不应只局限于在财务部门的业务训练,可以从基本的岗位做起。例如从仓库的收发货到车间的领料,从生产制造到销售配送,财务部门与银行的业务,财务部门与纳税申报业务等。通过校外实践的学习,从而了解各岗位的业务流程,促进了学生“零距离”接触岗位的实践,深化会计核算各流程的认识。同时,根据以后就业取向安排学生进入不同行业完成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多元化的会计实践教学。经济变化日新月异,很多新兴行业和企业类型不断壮大,例如电商会计,小微企业会计等更加需要即精通会计基本技能同时又明晰行业特点的专门人才。如果高职会计教学融合了这些行业需要,就实现了学生日后就业的无缝对接。
(五)建立“双师型”人才的长效用人机制,缩小会计教学与实务操作的差距
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决定了学校教学的效果。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队伍,是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面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指导教师从校门到校门的现状,学校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改善。其一,“请进来”策略。将企业中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请进来,聘请为兼职教师,既能带领学生走入更真实的财务环境,同时对校内指导老师进行实践指导,实现师生的双提高。其二,“走出去”方法。对于缺少实务经验的教师进行随岗锻炼的方式,走上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补充实践能力的不足。总之,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是建设高职教师队伍的必然之路。
作者:王婷 单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6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