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建设下高校管理问题分析

2021-05-25 2731 高校管理论文

一、优质教育建设下高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校园文化缺失。

高校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构建具有个性化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优质校园环境。很多高校虽然在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做出积极的努力,但却往往忽视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校园内多是雷同的口号、标语,或是为了应付检查评级而配置的宣传栏等设施。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然而,许多高校仅仅关注学生应试成绩的提高,整体上缺乏思考及探索的氛围,难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难以激发学生的活力。缺乏特色校园文化的高校,即使有富丽堂皇的教室,也只是有形体、没灵魂的空间而已,既无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很难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无法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2.管理理念及水平落后。

传统的高校管理中,无论是领导层还是教师,对管理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层的权力过于集中,大部分高校还处于“管理即命令,被管理即服从”的粗浅层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师生的意愿与需求往往被忽视。不仅如此,高校领导的职权范围缺乏明确的界定,造成严重的越权问题,领导的责任与义务无法体现。这种落后的管理观念导致高校管理权责不统一,管理秩序混乱,甚至影响了高校的正常运转。二是高校管理中尚未形成正确的责任观、科学的管理观。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社会各项事业都在飞速前进,高校也在不断发展,但高校的管理观念却并没有随之更新。一些高校领导只是依据自身的经验来指导高校管理,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或者在管理时忽略相关的政策、法律,导致高校管理工作进度缓慢、效率低下,造成管理资源的极大浪费。三是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不强。现代化的高校管理应该树立服务的理念,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较好的条件,创造健康和谐的环境。然而,很多高校只是为了管理而管理,未能从思想上认识高校管理的本质意义,导致高校管理一直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对广大师生没有实质上的助益。

3.管理制度欠缺人文性。

管理制度是高校管理意志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管理规范化、高效化的依据。高校管理制度对于高校教育工作的顺畅进行、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在管理制度制定上还很不完善。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但是大部分高校在管理制度等方面仍止步不前,严重阻碍了高校管理与教学活动的开展。当前,我国高校管理制度的科层化现象非常明显,即高校的管理制度等级痕迹严重,高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等层次分明,各个层级在长期的高校管理活动中,间隔逐渐增大,彼此交流减少。管理者与教师处于不同层面,作为高校主体力量的教师层级在管理层之下。管理层与教师主体缺少必要的沟通互动,致使高校的教育目标与管理目标不能互相促进。这种具有严格层级性的高校管理制度虽然在推进高校秩序方面发挥过作用,但是却过于程序化,缺少人文关怀,导致教师的兴趣和需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高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实现人的发展,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只有在人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高校才能获得更加强劲的动力。然而,很多高校的管理制度过于僵硬,仅仅强调教师对高校管理层的机械服从,教师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下积极性与创造性无法发挥,高校整体的教育水平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4.管理策略单一。

高校管理是复杂的动态过程,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建设关注度的提升,高校管理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在传统的高校管理中,高校的领导层作为高校管理的主体,强调对教师及学生各种行为的规范和管束,通过一定的奖惩条例促进管理活动的执行。然而,在现代化的教育发展中,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自我需求的认知更加明确,以原来简单、粗暴的手段进行管理,不仅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管理目标,反而会让教师和学生产生反感甚至抵触情绪,使得高校管理失去存在的意义。高校管理活动策略单一还表现为高校管理的封闭性。大多数高校与社会其他单位、机构接触较少,这样虽然保证了高校的安全、稳定,但也容易使高校的发展跟不上时发表展的步伐,教师和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难以实现真正的发展,高校的整体办学质量也很难有较大的进步。

二、优质教育建设下改进高校管理的模式

1.创建优质校园文化,改善管理环境。

优质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高校的育人环境,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校园文化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在优质教育建设的推动下,逐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高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载体作用。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只有创造出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校园生态环境及高校教学设施建设。加强对绿化、卫生的管理,校园的布局要结合艺术性与实用性,建造具有特色的校园建筑,各种标识生动鲜明,构建一个绿草茵茵、树木茂盛、繁花盛开、教师和学生心情愉悦的优美校园,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建设舞蹈房、画室、实验室、电脑室、阅览室等,并及时更新教学设备,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充足的条件,为学生获取知识创造更加完善的环境。二是构建良好的校园舆论及人际关系环境。校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校园舆论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正、健康的舆论环境,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高校应关注校园舆论的发展动态,及时关注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反应,并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向学生宣传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促进高校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园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及心理成长,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高校应帮助学生树立礼貌待人、互助合作、友好平等的信念,促进和谐融洽的生生关系的形成。另外,教职工之间也应该形成团结、互信、互助的关系,以营造具有浓厚精神文明氛围的校园环境。三是建立具有高校独特个性的校园文化。根据高校自身的特性及目标,要采取各种措施,使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对高校产生归属感。例如,有的高校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为学生提供特定的设备资源,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探究意识;有的高校则支持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并不仅仅局限于成绩的提高,而是创建多种平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种校园文化建设比传统的“分数至上”的校园氛围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更能有效提升优质教育建设的效率。

2.变革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效率。

现代化的高校管理应与时发表展的要求保持同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实质上改进对高校管理活动的认识,重视师生的力量,关注人的需求,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管理理念的改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服务意识。高校要从领导层开始树立服务意识,工作导向从“如何使教师服从”转变为“如何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对教师深层诉求的认识,为有困难的教师提供及时的帮助,使教师的劳动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回报,从而改善教师与管理者的关系,提升高校管理的效率。二是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在优质教育建设的大环境下,高校要对自身的定位有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深刻把握高校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建立明晰的权责机制,校级领导的权力与责任相互对应,促使管理层树立正确的责任观,以对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负责的态度进行高校管理活动。三是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在制定高校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措施时,应以长远的发展目标为基础,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深入广泛的调研,不断加强对科学管理的认知,利用现代化管理策略来提升高校管理的水平。思想观念的改进是促进发展变革的基本要素,只有从内在的理念上改变,才能更加完整地认识高校管理的内涵及作用,从而加强对学生、教师的主体性认识,并遵循全面发展的规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人性化服务。

3.改进管理制度,推进管理民主化。

现代化的管理倡导以“人”为本,高校管理更是如此。促进高校管理人性化需要从改进管理制度开始,根据时发表展的特征,关心人的需求,关注人的发展。在高校管理中,管理制度的人性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关注教师发展。要建立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制度以及促进教师职业长远发展的相关制度,使教师真正感受到自身价值实现的意义。而教师的意愿及需求得到重视,也是对教师劳动的尊重与激励。管理制度的人性化,是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与自由,使教师能够发挥主动性,更加积极地投入教学工作中。二是鼓励教师参与管理。要遵循高校管理的需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为师生参与高校管理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而增强师生对于高校的归属感及责任感,变师生的被动服从为主动参与,从而为高校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4.丰富管理模式,实现多元管理。

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促进高校实现更好的发展,作为发展决策的制定者及实施者,高校的管理层应该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地改进管理制度,提升其为全体师生服务的能力,促使其更加适应高校长远发展的要求。现代化的高校管理需要不断丰富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的管理策略,突破传统高校管理自上而下的单线管理模式,应逐步推进教师参与高校管理,促进师生实现自我管理,通过多种模式的管理模式促进高校高效管理。首先,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的任务及目标,建立校长负责制及校务公开制度,实现社会对高校管理的监督。在做出重大决策时,应该召开教职工大会,听取各方的意见建议,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机制,使高校管理逐步达到全员参与、全员推动的良好局面。其次,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应鼓励师生逐步实现自我管理,从高校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教师及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使每个人都能够更加自觉地进行自我审视,更清楚地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取长补短,努力实现自我管理与发展。这不仅能提升高校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强师生长远发展的能力。最后,高校应积极加强与社会其他资源的合作,如鼓励家庭参与高校管理,从而加强对高校管理的监督。家庭与社会的反馈也是确定高校管理水平及成效的重要参考标准,拓宽高校与社会的交流,不仅能够促进人们对高校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帮助高校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教师、学生构建更广泛的平台,进而提升高校管理的广度与深度。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管理在优质教育建设的环境下,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高校各方应该明确自身定位,结合高校发展实际与办学目标,建立相应的改善方案,改进高校管理理念,推进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提升高校管理质量与效率做出积极的探索。

作者:萧敏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