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模仿层次和作用探析
一、兴趣性浅层次模仿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管起初这种带游戏性质的浅层次模仿在各种教学手段面前,显得比较幼稚,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行为是艺术种子的萌芽,教育者的适时肯定,就是给这颗种子养分,作为教育者,要珍惜这类萌萌的艺术苗子。爱唱歌的学生心中有自己喜欢的歌手或者歌唱家,那许许多多的声乐作品,有的适合学生,有的不适合学生,如果学生生硬的要去模仿不适合的作品,那嗓子非要毁了不可。这时候,声乐老师就显得很重要了,声乐老师毕竟有过声乐的学习经历,了解更多的的嗓音条件,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大胆模仿,肯定学生,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多思考,用心去思考,学会倾听和比较,认识自己,才会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更快地找到适合自己声音条件的模仿对象。初期的声乐模仿往往是随意性很强,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所以,难于达到更高的层次。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可以理解为模仿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要有形,还要有完成这个形的技法,要有线条的流畅性和力道,这就涉及到技术和技巧,声乐的学习也是一样,呼吸流畅性和声音力度的控制,就不是简单的模仿达得到的了,这就是模仿的第二个层次,即是定向性技术技巧的模仿。
二、定向性技术技巧模仿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所接触的生活层面越来越丰富多彩,需要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从日常生活中的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身体锻炼、体育竞技、学说普通话、练习写字,再到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艺术的模仿不再仅仅是初级的兴趣使然,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在技术上必然需要更规范的提升了。通过声乐专业教师的指导,声乐学生一般喜欢在高音上寻求突破,因为要完成升学,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没有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匆忙开始了“高音”的攀登,这时候“模仿”这种学习技巧就显得非常的必要,声音条件和音乐感觉好的学生,在高考紧张的氛围下,热炒热卖,恶补强练,往往使得表面上声乐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实际上是由于没有扎实的基本功,通过大作品所显示出来声乐水品很粗糙,但另一面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斗志,获得了升学成功的优厚回报。初学声乐不太重视气息的运用,不容易把握情感化的换气,也不容易把握换气的量,初学者一般都年轻气盛,喜欢用猛烈的吸气和呼气去冲击声带,以获得大的音量和自我感觉是艺术的震撼,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比较喜欢艺术表现外在的声乐作品,客观上也这有利于调动内心那刚刚萌芽的艺术感觉。所以,当学生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声乐老师大都会给学生降火,一方面规范气息的运用,加强练声曲的技术解决指向,另一方面降低声乐作品难度,注重声乐作品内在的艺术表现。声乐作品内在美的表现,必须要求演唱者具备全面的艺术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质,所以,这个阶段的声乐教学,一边要指导学生多听适合自己声音条件的歌唱家演唱,另一边必须要求学生加强文化学习,深入社会实践,把声乐理论、声乐技术技巧练习结合起来,并通过声乐观摩、声乐表演走向舞台,这样才能使课堂声乐的学习效果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学中运用模仿这一教学手段时,不能局限于技术方面,还应该在舞台表现方面,大胆实践,向前迈出一步就会有更开阔的天空。
三、表演性动作表情模仿
声乐技巧和技术是声乐舞台表现的基础,脱离了技术和技巧,声乐就成了菜市场的吆喝,最多可以称为“原生态”。一般情况下,老师们在对待不同阶段的声乐学生会有所侧重,声乐程度较浅的学生,会更倾向于技术技巧的训练,打好基本功。随着声乐水平的提高,声乐的舞台表现就越来越处于重要的位置了,运用模仿教学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做好舞台表现。这时,声乐老师会要求学生对某一首声乐作品去找某位歌唱家或者某几位歌唱家的演唱版本,学生可以从歌唱家权威的艺术演绎拓展音乐视野,通过对具体作品具体演唱者的模仿,对具体的音频视频资料,对照歌谱细心体会,从演唱的直观形式上去做,模仿表情,模仿动作,模仿表情的变化,模仿动作的连贯,慢慢的就形成了演唱一部声乐作品的整体感,间接体会到现场的舞台感。声乐学习,这一步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当然,模仿歌唱家们舞台上声乐作品演唱的动作表情,表面上看似乎很容易,实际上,由于每个人的个性不同,习性差异很大,综合素质更是千差万别,往往模仿出来千姿百态,不得要领,甚至刚开始时学生还不习惯于模仿别人的表情和动作。这一步,老师应该打消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表现自我,彰显活力。演唱表情和动作虽然不是声乐最核心的技术和技巧,却是舞台表现不可或缺的手段,要想把声乐作品演唱做得更好,就必须以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争取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四、超越性二度创作模仿随着声乐学习的深入,声乐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进度,了解了声乐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生理构造和生理机能,一方面在声乐技术技巧上逐步提高,演唱姿势、气息运用、真假声运用、共鸣调整、语言把握等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简单的模仿就不够了,需要主动调整模仿目的,不再是简单鹦鹉学舌,要用心分析和思考模仿对象的技术技巧运用,以及这种运用带来的实际演唱效果,分析和思考模仿对象的细微表情变化、动作内涵,以及对音乐内在情感、人物形象塑造、心理描写刻画所起到的作用。换言之,每一位歌唱家的声乐演唱过程都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学习者需要了解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风格、歌唱家的演唱个性、默认的音乐处理模式等等,学习者要以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依托深入理解歌唱家们的艺术二度创作,这不仅仅是个模仿过程,也是个赏析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更加丰富声乐学习者的舞台体验,使声乐作品不再仅仅是谱子,那上面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是一个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大舞台。这是一种以心印心的艺术体验,借助这种角色融入的心理感受,对声乐作品的演绎就会丰富得多了,而这就是超越性的二度创作模仿,这种模仿不再是单一性的技术或者表情,而是有着自身体验的多维情感的立体再现,不仅仅模仿演唱者,甚至模仿并融入了角色本身。犹如庄周梦蝶,不知是人是蝶,是蝶是人,不知是人梦蝶,还是蝶梦人。这种超越性的二度创作模仿,对演唱者声乐演唱水平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作用,长期坚持,必将走出一个崭新的自我演唱风格。
四、总结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模仿就是为超越。声乐模仿是声乐学习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象,声乐模仿虽然有利有弊,但绝不可以因噎废食,声乐模仿是后人借着前辈的指路灯,利用现代音响和画面的记录技术,踏着前辈的足迹,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声乐传统,为人类的文明一路洒下艺术探索的种子。只有承认和研究这一声乐现象,才是辩证唯物的,才能给声乐学习中的模仿以客观的位置,也才能使模仿这一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作者:喻利福 单位:成都大学音乐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