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刺激在外语教学下的运用

2021-05-25 14486 外语教学论文

1把握心理刺激的环境特点和主体特性

学习者从来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他们的心理状态反过来也会影响刺激的效果,教师不仅要设计刺激的手段,还要思考它们发挥作用时的环境条件和对象条件。

1.1把握心理刺激的环境条件

教学主体、学习主体、教学设施及其存在空间等四者共同构成了心理刺激的基本环境。心理刺激当然要研究“课堂”这个特定场所的特殊效果,充分发挥出集体学习的优势。例如,在外语教学中,可针对学习者的从众心理,设计“集体回答”、“小组竞赛”等形式,营造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让所有学习者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在最大限度发挥他们潜能的同时,又能充分暴露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做好准备。

1.2把握心理刺激的对象条件

也就是在选择“刺激”手段时应符合当下外语学习者的普遍心理。依据学生对信息技术、体育运动、流行歌曲等反应敏感的实际,如果课堂教学的内容能够紧跟时代风尚,就会拉近教师与学习者的心理距离,形成师生之间在心理上相互沟通、在气氛上共同融洽、在感情上彼此共鸣的课堂氛围;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如果能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给学习者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注意发挥“异性效应”,如采用“男女生对问”、“男女生竞赛”等方式,就会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自律性,激发其深入探究的自觉性;依据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实际,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在人格上平等相待,不鄙视、侮辱学习者,并注意态度和方法,通过眼神、动作来巧妙地向学习者传达信息、表明态度,学习者一般都会迅速而愉快地接受,从而避免对正常教学的干扰;针对学生“爱美之心”强烈的特点,如果教师能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特有的美感,通过庄重大方的仪表、抑扬顿挫的语言、包容智慧的内容、新颖活泼的形式、风趣幽默的表情、动静交替的活动、起伏有致的过程、疏密相间的信息,给学习者带来美的享受,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忽然充满无穷的魅力,则定会对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遵循教学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

刺激手段的运用,对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确实大有裨益。但心理刺激终究只是辅助和推动外语教学的一种手段,无论刺激所采用的形式,还是刺激所包含的内容,最后都必须服从教学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启发式教学与个性化教学就是反映教学要素间本质性和必然性联系的两项基本原则,如何把心理刺激手段有机渗透到为启发式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2.1从贯彻启发式教学来看,要掌握刺激的“火候”

教师可根据学习者思想状况、知识程度、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实际,提出他们普遍关注而又认识不清的问题,再逐步引导、层层推进;当学习者进入学习的“纠结”状态时,再加以点拔传授,从而完成“启”与“发”的教学教程。此时,如果能把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进来,则会形成更佳的教学效果。例如:为了和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协调、合拍,先把要求学习者掌握的观点、结论用电脑特技隐含起来,在经过教师启发、学习者思考之后,仍旧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时候,再点击鼠标,让答案或者从外部缓缓移动过来,或者从背景中突然出现,或者从模糊的溶解状态变化成清晰状态,等等。这种教学方式,使学习者在丝毫没感觉到枯燥、乏味的同时获得了知识。

2.2从落实因材施教来看,要注意刺激的针对性

首先,可根据学习者气质特征的差异,因势利导。以课堂提问为例,我们知道内向型的学生不善言辞且比较谨慎,他们在听说方面劣势明显,但在写作方面却优势突出;而外向型的学生一般口语较好,但语法的准确性较差。所以,对前者在课堂提问时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有时还可以布置他们提前准备,并及时当众表扬,从而使他们在逐渐获得自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相反,对那些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反应敏捷而自控能力较差的学习者,可采取多问、快问的方式,不断向他们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其次,可根据学习者情绪、智力波动周期的差异,选择有针对性的刺激方式。仍以课堂提问为例:对那些学习状态良好的学习者,可抓住时机向他们提出有一定难度、需要艰苦努力才能回答的问题,从而有效挖掘其学习潜能并及时提高其学习能力;对那些学习状态欠佳的学习者,则只提一些难度较小容易回答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并度过学习难关。

3总结

对外语教学工作者而言,深刻领会心理刺激的运行的基本机制,熟练掌握心理的应用策略,不仅是适应教学对象、转变教学理念的当前需要,更是顺应教学规律、提升教学水平的长远要求。

作者:夏田禾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