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一、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需要语文。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继而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欲望,化被动为主动,用心感受语文的魅力,发现语文之美,在生活中学习,通过学习便利生活,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过去的语文教学更侧重知识的传播,技能的训练,主要重视课本的教授。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给学生造成负担,为学而学。教师在备课时注意课外知识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让教学贴近生活,这样学生在学语文知识,阅读文章时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揭示生活赋予作品的全新含义,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生活,享受生活,享受学习知识,获得新知的过程。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搜索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本的理解。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在教导语文时,教师要尽量设计相关情境,把课本内容编成短篇故事,让学生们分角色表演,通过表演体会文章主人公的人物命运和性格特点,这样的学习方式比单纯读课文,背课文更容易理解文章精髓。例如:《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送给学生一些碧螺春,布置学生回家后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
二、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点播。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自主性还没有建立,教师在教学过程里要十分注意规避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语文课文的学习要有层次,积极鼓励学生阅读文章,思考课后问题,有疑惑及时提问。教师要负责把学生们普遍反映的问题进行提炼和总结,进行一一解疑答惑。这样可以减少问题的重复性和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课堂气氛,积极活跃的上课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语文的状态,积极思考老师提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不会乱了阵脚。很多知识具有相同性,学会把知识进行迁移,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有时看来很复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鼓励学生在做题时多问自己个为什么,有疑问才有进步,不要不懂装懂、似懂非懂,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想象力是学好语文非常需要的能力。创造性的学习离不开想象力。想象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不局限在一个小框框里面。写作尤其需要丰富的想象。例如有次作文课我给布置了一个很简单的题目要求,希望学生展开想象力描写一朵花,其中一位学生描写的非常生动。她写道:我家院子里有一株月季花,开的非常美丽,粉粉的颜色就像妈妈展开的笑脸。风轻轻吹过为花朵梳理头发,小鸟在树枝上吱吱喳喳讨论着花朵的美貌,小蜜蜂嗡嗡飞来飞去最终也因为它的美貌落在这朵粉色的月季花上,我喜欢这朵月季花,不仅仅是因为它开十分鲜艳,而是因为这是我和妈妈共同种下的月季花。这篇短文里面,这位学生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想象力,风吹花朵,写成风为花朵梳头,小鸟叫声是在讨论花朵的美貌,蜜蜂采蜜是被花朵吸引,最可贵的是结尾的升华,小作者对于月季花的喜爱是出自于对母亲的爱。
三、结语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语文、接触语文的起点,教师要十分重视对于学生想象力,思考能力的培养,通过语文课外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作者:李丽 单位:河北省青县金牛镇大杜庄小学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5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