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对话中教师主体性发挥运用
1.阅读教学对话中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教师相对于学生有更多的人生体验。在面对文本时有可能比学生更加深入,透彻。不论教学参考书对文本分析得多么精细、透彻,教师都必须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才能进入教学过程。教师对文本的体验到进入教学过程,这是一个不可忽略也不可替代的过程。对话教学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是互动的、合作的教学,是生成的、创造性的教学,是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对话教学中要体现主体性。
2.目前的阅读教学主体性问题
2.1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
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问题是教师的主体性未被真正强化,而学生的主体性被绝对的强化,学生和教师往往陷入“学生主观性”的泥沼中。学生提出的与语文课本有关的问题教师都要尊重,甚至是顺从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必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学生在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面看起来学生很有主见,很活跃,但是实际上不加教师有效引导的学生的“主体性”在走向穷途末路的学生“主观性”。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思想的顽固、封闭,学生陷入一种封闭的,固执的理解文本的阶段不能自拔。使学生容易形成主观性,拒绝教师的引导,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固有的知识理解文本。
2.2阅读教学中对教师主体性的忽略
在教师教课的过程中存在教师主体性被忽略的问题。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是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一些教师对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自己的角色产生迷惘,不知道自己如何定位角色。于是,在课堂上不敢多说一句话,让学生完全随心所欲,畅所欲言,结果在教师“主动”放弃自己主体性的同时,许多在课堂中出现的创造性思想很快夭折。其次,阅读教学对话的形成需要创造一个和谐的、宽松的,具有亲和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产生说话的欲望。于是,有关于文本的独特的体验会在课堂对话中体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不能死板地根据自己既定的教学方案教学,而是顺应良好对话的进程保护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不同意见成为进一步学习和讨论的材料。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学仿似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实际上,教师对于学生作出的问题的回答起一种机械的鼓励,对于学生任何的回答,包括正确的、不正确的思想倾向都持一种肯定的态度,任何一名同学回答的问题都正确,大家回答得都好,似乎很民主,很融洽,其实这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这种行为既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使教师主体性逐步丧失。
3.在阅读教学对话中教师主体性如何发挥
3.1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
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树立“对话”意识。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的体验理解文本,每个同学在阅读后都会产生不同于他人的感悟,教师教学中适时给学生添加一些思维的“兴奋剂”,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善于发现和接纳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帮助他们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去发现与文本的融合,使“对话”真正点亮智慧。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掌握他们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价值取向等,在组织教学“对话”时做到多方的自由交流,让学生在视觉交叉中领略更广阔的天地。
3.2教师自身施教水平的提高
“对话型”教学并不是淡化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必须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为对话,教会学生学会“对话”。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施教水平。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地钻研,根据自身理解,创造出合理的、规范的教学设计。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策略,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对象的不同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局限,主动、自由地组织教学,在不断的研究中完善教学,实现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4.总结
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人打开说就是与遥远时空的人进行精神交流。我们通过读书进行的交流是平等的。”对于教师而言,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将学生引入阅读的立场,使学生进入对话状态,领略“对话”的复杂和魅力。“对话”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是一种人类精神的理智的探险。教师要发挥出阅读教学中施教主体性地位,促进教学中高质量对话的产生。
作者:邢晓凯 单位: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5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