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创新
1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1.1对教学管理中的某些观念再认识
与传统的教育教学相比,新课程下教育是不断地挖掘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潜力,从而注重的是过程与方法。以新课程标准为使命的教学及其管理改革不仅是停留在浅层的方法与制度的革新,而是从观念转变。
1.1.1教学方面。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考什么讲什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然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主体的自觉参与,并且以学生作为主体,营造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的氛围。
1.1.2课程方面。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知识的重要性,了解一些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
1.2改善和加强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教学管理的原则是教学管理者在管理教学工作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指导原理和基本要求。在管理者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的目标制定、管理过程的开展、管理内容的安排、管理方法的选择、管理制度的建立等,都始终要以教学管理原则的指导。
1.3改革和创新教学管理的主要途径
教学管理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改革既要着眼于当前发展,又要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要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
1.3.1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教育管理者必须把创新与改革作为基本的兴校理念,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创新素质,及时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广大教职工中潜在的创造性品质,并尽可能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采取多样的活动方式,不断的激励和鞭策全体教职员工,正确引导和促进教职工创新能力发展。另外,管理者要明白“管理即服务”,要变管理者为引领者、参与者、帮助者和研究者。把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并努力参与到实践的过程中,与教师手拉手,心连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3.2研究教学,做到“教“”学”并重。传统的教学管理重“教”不重“学”,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替、代、包”的现象。而新课程下的学校教学管理呼唤加强对学生“学”的管理,它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民主、合作、探究学习。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偏重“教书”,学生只知道“读书”的局面。在教学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学”的管理研究,要求管理者在教学检查时,查“教”更查“学”;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所运行的不再只是文本和教科书,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要蕴涵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3.3以人为本,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人是教学管理的最重要的对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也要是决策的执行者。主要从下面几方面入手:a.以教师为本,运用激励原则,切实为教师服务。b.实施情感管理。教学管理应有利于教师在培训研修、教学实践、总结反思、教研科研中不断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教学管理中,不可能没有规章制度,但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考核指标时,应以“无情决策,有情操作”为原则,注意教师情感的变化,善于疏导,常谈心,常交流,常帮助。c.以学生为本,把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以学生为本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其根本就是要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实施教育教学。
1.3.4健全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只有通过客观地看待教育教学过程,客观地看待教育教学成果,深刻分析其内在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公平、全面地评价教育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收益最大化。另外要把创新精神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创新就是勤,创新就是优,从而调动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这样使考核评价体系既有常规量化的考核指标又有特别质化的考核指标。这样才能保持我们教学的“常青”。
2结语
综上所述要建立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它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在不断探索,才能使之尽快完善和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才能突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瓶颈,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确保课改实验稳妥、扎实、持续、深入地推进。
作者:李艳 单位:河北省任丘市七间房乡辛口子村学校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5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