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案例教学思考探究
1财务分析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思路
根据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经过长期实践的探索,该课程在授课环节增加了讨论式、案例式和实践式等,先进、新颖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学期开始前,先进学生交代本课程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方式,让学生自行分组,为后续有针对性地案例跟踪做好准备。
1.1分组科学,相互促进
考虑到财务分析案例作业的复杂程度,仅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形成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因此采取小组作业是比较适宜的形式。但是如何分组、小组人数如何确定等问题,都会影响到小组作业的成果。通过多年的经验摸索,小组的人数过多容易出现组间调度难度增加,造成个别成员“搭便车”的现象,而小组人数过少又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同时,若小组过多,在案例汇报时也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并最终压缩老师的授课时间,影响授课质量。为提高效率和效果,以及增强案例结论的可信度,建议各班级的学生分为固定的案例分析小组,每组6~7人为宜,每个小组分别选择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非金融、保险、证券公司作为案例分析对象,但每个案例分析对象必须有两个小组同时跟踪深入分析。这样有利于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并通过对比发现对方优势与自身不足,以促进共同进步和提高。
1.2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导演”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讲解员,强调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者,其角色是指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课前要对学生选择案例公司提出建议,甚至提出备选公司,以供学生选择。课堂讲授中要紧密结合财务分析课程的具体内容,相应地增加必要的小型案例,对学生加以引导,同时结合财务分析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要求学生按照课程进度跟踪某一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资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最后形成对该公司各个环节的财务状况分析,以及整体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使案例分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和课后拓展的关键环节。在组织案例汇报过程中,解决讨论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思想、心得、智慧的“双向”交流,教师和学生都承担了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
1.3实行助教制
为了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密切教与学之间的联系,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本科阶段财务分析课程应实行助教制。作为助教人员,必须在做助教之前至少完整地听一轮课,他们通常是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在助教的日常工作中,最重要、负担最重的就是初评各小组的每一次案例分析报告。通常一学期老师要布置4~6次案例分析作业,本科阶段财务管理专业有两个班,共70多名学生,每班分6组,一共12组,每一次的全部初评各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对助教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助教的工作大都不占用课上时间,因此减轻了教师工作中简单、琐碎的细节,使主讲教师能够将精力放在设计教学的关键环节上。在高等院校,师生之间课下交流的机会不多,而助教与学生之间年龄接近、彼此容易沟通,成为主讲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间接增加了师生之间交往的机会,既教书又育人,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1.4采取激励机制,注重过程考评
“财务分析”案例作业贯穿学期始终,最能反映学生们的真实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参与程度。案例作业的内容几乎覆盖课程的主要内容,每次助教应结合作业提交的时间、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进行详细地阅读与评价,并形成案例作业考察记录,以此作为每次案例作业的详细记录。在学生们课堂展示之后,还应结合主讲人的讲述效果、学生点评等内容进行二次记录。两次记录形成综合得分作为本次作业的考评结果。案例作业考察记录表一式两份,分为学生版和老师版。老师版本附有对小组作业情况的最终评分,以作为老师点评和考核学生作业的基础;学生版本不附评分,但是对每次作业的点评内容都应该及时发放给同学们,以作为下次作业改进和完善的参考意见。这种考评制度,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原则,每一次的小组作业得分,汇总作为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由于作业成绩属于小组,而不属于个人,因此需要小组成员齐心合力。如因个别人的原因,则可能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1.5建立公共邮箱作为共享作业和资源的平台
书本仅仅是老师授课的重要参考,但却囿于教材更新速度难以与现实情况相吻合这一情况的存在,老师授课过程中会较多地引入最新的政策、最具时效性的新闻,以及一些不便于在公开教材上发表的内部资料等,因此公共邮箱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媒介,就可以适时地发挥作用。将上述涉及的书本以外的材料及时上传,供学生们分享和学习是一种较好的补充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课后学习和巩固知识具有较好的平台作用。案例作业的提交和反馈都可以通过公共邮箱来完成,老师、学生和助教都可以随时去公共邮箱发布或提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2财务分析案例教学成果
经过10余年的精心努力和改革创新,财务分析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该课程不仅在校内、省内具有知名度,在全国同类课程中也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和影响力,这些成绩的取得,教学手段的改革功不可没。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与案例跟踪,使学生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有了更深地认识,搭建了一个全面的分析体系和框架,甚至颠覆了一些学生之前对财务分析和理解认识的误区。有些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之后,以为财务分析只是几个指标的计算,但通过课堂学习和案例跟踪之后,却发现财务指标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和分析基础,财务分析的核心即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借助指标找到企业背后的经营实质。学生们在之前的课程学习中,对财务报表的认识只停留在概念上,初学财务分析阶段,也只是停留在单一的某一张表内。经过老师不断引导和案例实践,逐渐突破表内关系、认识表间联系。通过探索搭建财务分析框架,掌握分析的切入点,从点到面、由表及里,一步步揭开数字背后的秘密,进而明确4张主表的勾稽关系以及内在的逻辑。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增强了对财务分析方法应用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课后能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在财务分析方面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有些同学甚至从案例分析过程中,开始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亲身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2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财务分析课程的学习,既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是对能力和技能的锻炼及提升。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使得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1)信息搜集与资源整合能力。跟踪上市公司,就要对其财务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理论的框架下因此查阅资料、搜集信息是学生们必做的功课。一家上市公司一年的年报大概就有200多页,各小组要从近几年的年报中精心筛选出所需要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合,再利用老师教授的分析方法,灵活地针对不同的公司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其工作量非常大。更令学生时常“崩溃”的是,有时甚至出现使不同方法却得出不同结果的现象。通过半学期“魔鬼式”的数据分析,学生们的信息搜集、信息提取以及信息整合能力有了很大地提高。有些同学开始把这些收获灵活应用于雅思备考、论文写作中。(2)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对于优秀人才的界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不仅单纯表现在口才上,也表现在除言语之外的其他形式中。这两者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堂讨论有小组发言,学生参与程度高,既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在诸多内容中如何筛选最精华的部分作为PPT展示汇报的内容;②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更精彩的表现带给老师和同学们最有价值的信息和课堂感受。由于学生的认真对待,各小组在掌握老师讲授教材内容的同时,往往积极地做出有意义的拓展,小组代表也因为有在全体同学面前汇报的机会,从而得到了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的双重锻炼。(3)文档编辑和处理能力。作为未来的一名财务人员,Office软件的熟练使用是必备技能,然而大部分学生对此都较为欠缺。通过案例分析,每个人都必须全程参与其中,频繁使用Excel、Word、PPT等办公软件来制图、绘制表格等,使分析结论锦上添花。同时,老师在每一次案例汇报之后,都会总结各组优点和不足,使得小组作业质量不断在提升,而汇报形式也从单纯的PPT发展到PDF、多媒体文件的播放,这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计算机使用水平。
2.3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在对案例对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其实是对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有时要综合考虑案例公司的行业特点、宏观背景,甚至管理层的内部结构,进而对公司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判断和分析;有时又需要通过审计报告信息来理解一些报表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夯实的专业基础,并将过去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理解、有机结合,才能为实践所用。与此同时,财务信息的复杂性和规模性必然无法将细枝末节都纳入分析视野,这就要求在分析问题时有较强的目的性,能够抓住重点,以此为基础,保持较为清晰的逻辑思路,来完成整体的分析任务。最终使学生不再浮于表面,而是养成了深入研究、乐于分析的好习惯。课前预习、课堂汇报、课后总结,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另外,案例所选的公司往往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和自身的特殊性,这使得学生们在完成案例作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也会发现自己专业知识的缺陷。因此通过案例跟踪在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长,慢慢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意义,才能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一学期过后,学生们已经能够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和整体的分析思路。
2.4培养了团队领导能力和协作精神
“人心齐,泰山移”,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这句话在财务分析案例跟踪小组合作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由于案例作业的特殊性,在团队中必然涉及到分工与合作。有分工不均的时候,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有获得赞扬的时候,也有被批评的时候。每个同学的能力和责任心不同,作为组长责任尤其重大,应该怎样团结和协调全组同学彼此合作、同心协力,共同圆满按时完成任务,提高小组作业的质量。可以说,每一次案例分析作业,都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各小组不能仅从一份报表、一份数据来得出结论,而是应该全面考虑、统筹兼顾,这对本科生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由于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有时难免会发生意见分歧,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但最终目的是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相处、如何承担好自己的责任、如何使团队发挥高效率、如何站在集体的角度,同时又兼顾大家的共同利益,进而增强集体荣誉感。也正是由于有了案例小组,加深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大家由陌生到彼此熟识,既完成了课业,也收获了信任和友谊,因此案例教学模式也让一些学生学会了感恩,对团队精神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在其他课程是感受不到的。
3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课堂讲授与课下案例作业跟踪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掌握较为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较为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再者,课堂互相点评和讨论的方式也起到了极大地督促和监督作用,如何应对其他同学的问题以及完善自身作业内容,成为学生完成较高质量作业的动力。“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出自《礼记》的这段话较好地概括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师者,为人师表,应该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发现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再者也从学生们不断地进步和对知识的渴求上获得自身进步的动力。实现了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王玉红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