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养成教育现状及对策
一、当前中职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健全,存在很多人格缺陷问题
尤其是独生子女,存在的人格缺陷更多。比如以自我为中心,习惯我行我素,不能认真聆听别人的意见;与人交往能力较差,不适应集体生活;缺乏应有的磨练,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等等。
2、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性较差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住宿期间,宿舍经常乱丢垃圾,卫生无人主动打扫,甚至在老师催促之下仍不能按时完成;花钱随意,没有节约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意志力比较薄弱;不珍惜粮食,饭菜到处仍;待人礼貌礼节上比较差;熬夜上网通宵,作息时间无规律;有些学生还养成了吸烟、酗酒的不良嗜好。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无心对待学习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习自觉性较差,纪律散漫;上课期间,喜欢聊天、上网、发短信、看小说、玩游戏等;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或老师,经常缺课、逃课。对待学习,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悲观、抵触情绪,同时,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从而放任自流,得过且过。
二、造成中职生缺乏良好养成教育的原因
1、家庭原因
(1)家庭教育能力受限。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位于农村的家庭子女,父母几乎常年外出务工养家糊口,与子女聚少离多,基本由家中老人照顾,一定程度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庭教育能力受限。
(2)家庭教育方式问题。当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得更加优越,尤其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演变成了过度溺爱或专制管理,从而使子女养成了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大部分孩子从小开始就被家长寄语较高的期望,并一味的给孩子灌输知识,同时,积极帮助报名参加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专业技能得到了较好发展。而一些细小的文明行为培养教育则被淡化甚至放弃,从而造成了学生人格发展的缺陷,集体观念淡薄,难以适应或融入集体生活。
2、学校原因
(1)对德育教育认识存在偏见。职业教育需要追求就业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需要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但并不能把职业教育简单的定为知识教育、专业教育或技能教育,而否定人文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学校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把中职学生成绩好坏作为评价一个中职生好坏的重要依据。而大部分中职学生本身的文化基础普遍薄弱,才选择了职业学校就读。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培养自己的兴趣点,改善自己的专业技能。而当学生的评价或管理体系得不到改变时,成绩差的学生,就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被边缘化,使他们失去了进取心,兴趣感,从而消极对待,自暴自弃,基本不再考虑自身的前途问题。
(2)教育教学方法不得当。当前社会变革日新月异,而旧的教学方式方法仍一成不变继续使用,教师上课基本是照本宣科或深入探讨学术问题,这对于基础较弱的中职生而言,学习兴趣基本无从提起,更谈不上用心去学。尤其当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感情用事,不能做到为人师表,在平时的教学或管理中只关注表现较好、成绩优异的学生,忽视学习差或容易犯错误的学生,产生严重偏见,造成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积极性受挫,使本身较差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助长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3、社会原因
当前,社会正在上演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些是积极的、进步的,而有些则是消极的、颓废的。这些消极观念或行为,给社会道德带来了严重冲击,由此引起的道德失衡使部分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扭曲。在信息传输如此发达的时代,学生过早扮演或承担起了社会角色,尤其是社会不良文化辐射到校园,正日益损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毒害着学生的心灵。而对于缺乏理想、缺乏磨练、意志力比较薄弱的中职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变革,更容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出现只讲实惠而不作奉献的思想,进而淡化社会责任意识。
三、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提高学生的养成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既是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是中职教育中更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德育中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我们应该把握时机,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具体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从根本上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实现制度管人,同时要保证制定的制度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是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尤其在新生开学之初,加强对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极为重要。在日常管理中,成立专兼职管理队伍,实行包干责任制,具体落实到各个环节,严密、细致、认真的做好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同时,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做到赏罚分明,调动学生管理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或方法,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理清我国中高职衔接的三种主要模式,分析总结了陕西省中高职衔接的实施举措。在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定位中高职衔接五年制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面向。根据中高职衔接五年制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实施“3+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完成本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框架设计。
作者:龙腾涵 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工程系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