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素质表象调查分析
一、系统环境下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素质表象调查分析
电大是全中国最大的大学,学生数量大,开设专业门类多,课程多,一个电大教师往往会承担3-6门课程的管理、辅导,甚至是教授工作,基本上入职前所学专业知识与入职后所教授课程的匹配度不到4成。在调查“您对您的知识结构中比较缺乏的知识是什么?”中,真实反映出教师们对于自身学科专业知识缺乏的困惑,超过50%的教师表现出对“学科专业知识”的需求和担忧。针对在“导学—自主学习—辅导”的教学模式下的电大教师,应该从哪些渠道获取知识、怎样管理知识才能实现知识资源的积累,结构的优化,设计了三道题:我经常买一些与任教和管理课程相关的书籍、期刊;我经常翻阅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期刊、资料,并作资料收集、做笔记;我经常浏览省电大、中央电大的教学资源平台。统计数据是平均分为4.2384,属于令人震惊的“完全不符合”状态,电大教师学科知识更新的意愿不强烈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索。在“您认为目前电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中,被调查者普遍清楚认识到知识结构的狭窄,导致教育教学能力的薄弱,同时非常期盼有专家引领,提升自己的素质。对于“参加哪些方面的培训”调查发现,教师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有强烈需求,对于自身知识结构更新也有迫切的需要。分区域比较发现,在“教学研讨”和“现代教育技术”两个选项的排序有个相反的情况,处于县域电大的教师非常期待走出去参加一些教学研讨活动以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对于参加培训和交流活动的需求会强烈于省电大教师,省域电大教师还没有表现出要突破电大系统,走出系统办学模式下进入普通高校教学研讨的范畴。这也一个侧面反映出系统环境下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与普通高等教育教师在各类教学、科研研讨交流的欠缺,平台的缺失。
二、构建系统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
(一)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的素质需求
1.远程开放教育的理念。选择广播电视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有着学习时间、学习方式、问题需求意识、考核评价方式等的独特性。远程开放教育教师需要切实把握这种需求的特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适应性、灵活性。角色定位准确关系着远程开放教育教师教育理念的养成,教育理念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作为从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电大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工作的对象特征、工作的途径和效果的落实。远程开放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深化自己对从事远程开放教育事业的认识,树立良好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在面授教学和远程教育条件下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一个和谐、乐学、易学的远程开放教育生态环境。
2.课程资源建设和管理能力。远程开放教育过程的学生与教师处于准分离状态,准分离的远程开放教育不同于传统意义的面授教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设计和开发学习资源(课程资源),并经过网络教学平台这种非面对面的渠道,提供给学生非实时的使用各类教育资源以及双向通信实现教与学的交互活动。新的技术革新时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更多的体现在是否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上,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适合自主学习的教学、学习资源是解决教学矛盾的根本保障。远程开放教育教师需要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知识更新能力和管理能力,通过在学科知识的获取、存储、组织、分享、服务和创新的过程中进行有分类的转化。通过系统环境下教师群体成员之间合作设计、开发、编制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吸收和补充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逐步培养自身的资源建设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宽范围、多类别的知识,促进“教—学”真正适时适量适才。
3.信息技术及教学支持服务能力。在有限的面授辅导阶段,是教师答疑解惑和学习测评,大部分的时间是学生通过远程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有可能影响其学习的效果。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要足够关注这种差异性,不仅要及时提供与专业学习紧密相关的学术性支持,还要适时提供包括管理支持和情感支持在内的非学术性支持。远程开放教育队伍中有一支专门的技术人员队伍,他们提供的是“单纯技术的支持”,这与远程开放教育学生交互需求和教学的实时性不相适应的。每一个远程开放教育教师都应该时时把握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性、深化技术与服务的匹配性、技术与学科知识的耦合性等等,通过掌握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于远程开放教学实践,以提供快捷、优质的教学支持服务。
(二)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特点
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是孤立的,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独立成就的,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在集体中会更好的得到同化和顺应。谢安邦认为“教师素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个体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养成,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它与学校的目的和功能、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新一代的要求有着直接和密切的关系,但最终还是由社会的发展决定的”。正由于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的独特性,教师个体分布散落、基础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差异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师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很难孤立完成蜕变,更需要依赖学习共同体来克服弥散状的教育教学环境。依托于系统办学的统一管理、教学平台、技能比赛和职称晋升等有效载体,打破县、市、省等区域界线,构建不同主题内容的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围绕共同的主题内容,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促进个体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知识管理、教学技能、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等综合素质养成。系统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主题内容的设计、活动形式的开展、共同体成员的构成、活动过程的管理等都有相应的特点。
1.主题内容及成员。在庞大的、地域分离的教师队伍中,仍要克服困难组建侧重内容的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群体的协同效应来促进远程教育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专业技能的提升、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科学研究素养的养成。组建相同学科面授教师学习共同体,以一级学科类别下涵盖的诸多二级学科课程主持和面授教师为成员,可以是课程主持教师发起,也可以是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发起,主要交流学科知识的更新、教学计划的开发和落实、开展相应的教学技能竞赛、深入交流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和管理方法。组建资源建设学习共同体,以“网络课程、微课程”资源建设“、流媒体”移动端学习资源建设“、IP”课件制作方法、精品视频制作等为内容,以各市、县电大资源建设骨干教师及资源建设中心管理人员为成员,可以是省电大资源建设的专业人员发起,也可以是市县电大资源建设骨干发起,聘请资源建设中心专业人员为顾问,主要交流资源建设的最近动态、资源建设的程序和基本技巧、学科知识转化为资源素材的方式方法、远程开放学习资源的使用和维护等。组建各类不同研究方向的学习共同体,比如:以远程开放教育理论研究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聚焦国际远程教育前沿热点问题,探索终身教育思想、远程学习理论等问题;以学习支持服务研究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着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探索成人学习者特征、移动学习需求、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提高教育导学教师素质等问题。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在最初是小规模的,主题内容也是大众化的,成员结构是精英化的,只有以点带动面的扩展才能有效的促进系统环境下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从而触动全系统教育事业的内聚力,增强广播电视大学在新世纪的核心竞争力。
2.活动载体和形式。在共同体环境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正是打破了传统的“独学”到“群学”,单一的“自我学习”到“开放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有效的交流实现知识的共享。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基于教学平台、QQ、BBS论坛、博客等远程平台,打破空间区域的界限,通过教学平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讨论面授辅导中的共性问题实现时时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如通过BBS论坛发布即时信息、相关教学信息等;通过QQ群资源共享,上传或下载共享夹里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博客举行网上教学研讨会议等。更重要的是要定期开展教学观摩、专题研讨、学术沙龙等活动,实现面对面的交流、探讨,通过成果的展示、思维的碰撞形成直观的经验和反思,促进个人在教育理念、思维方法、技术能力、知识结构的扩展,提高彼此的学术视野,更新知识。
3.过程管理和保障。教师依照各种取向在不同的学习共同体环境下,“群体的活动如果不以确立某种共享的目的、理解和知识为追求,不能达成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就很容易流于表面化,而这种表面化的群体活动,又很容易掩盖个体的或集体的真正的发展需求和潜在可能,”如何避免共同体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不浮于形式和表面化,需要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给予行政的协调,建立交流机制,比如:省电大各教研室在相同学科面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开展中进行机制建设、活动方案制定、远程交流平台搭建和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的组织,通过频繁的线上、线下活动交流,以专业发展为引导、课程建设为主题,使得学习共同体有内涵、有远景、有理论知识、有实践经验。让共同体的每位成员从实践的真实任务和实际问题切入讨论,在交流过程中通过与自身实践的对比和反思,从而顺应和同化远程教育的价值观念,并且达到情感的沟通与分享。又如:省、市县科研管理部门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科研论文的发表,组织相关学术专题学习共同体,开展学术沙龙、学术研讨会、课题论证会、结题报告会等有效活动,进行不同专题内容的讨论,形成新的理论创新点,共同开拓新的研究视角,提升科学研究素养。这样的学习和沟通交流是具有强的凝聚力的,能很好促进教师交流、分享,确立共同的话语体系,营造良好的教师学习环境。当然,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起初阶段通过制度的建设让教师获得许多的收益,进而通过成员之间长期而深入的交流互动形成主动参与、持续学习、合作发展的文化氛围。
作者:周美秀 徐旭东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