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传播的文化精神及价值研究
一、外国文学传播的文化精神
(一)基督教影响下的中世纪文学。
继古希腊文明之后,经过了十个世纪的漫长发展,基督教开始在欧洲兴起,风靡整个欧洲的宗教狂热自然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基督教崇尚上帝,以严格的教义束缚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宣扬“神”的爱,而不是“人”的爱。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自古以来的人本思想、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禁欲、对无所不能的“神”的崇拜成为当时西方文学宣扬的普世价值观。
(二)文艺复兴的时代烙印。
经历了文学史上压抑、黑暗的中世纪,人文主义在13世纪得到复兴。因为同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打破基督教的禁锢与束缚。此次文艺复兴运动势头凶猛,人们重新开始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重塑古希腊、罗马时代传承而来的文学、绘画、雕刻、运动等技艺。并且此次文艺复兴虽打着古希腊的旗号,却带上了新兴资本主义的烙印,强调人的重要性、尊重人的诉求,在这种价值观下涌现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等,体现了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观与时代色彩。
(三)18世纪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欧洲资本主义继续发展,人们进一步摆脱封建教义枷锁。在18世纪,出现了一批争取自由、平等、秩序、理性的艺术家,这批启蒙艺术家不但在其文学作品中关注人类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且致力于建设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
(四)西方文学的人道主义关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各国陆续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但众所周知,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是血腥、残酷的,往往伴随着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与压榨。因而,这一时期的西方社会是动荡不安的,也催生出了抨击资本主义丑陋社会形态的文学作品。比如:《双城记》、《巴黎圣母院》、《三个火枪手》等,皆是揭示统治阶层的腐败不公、人民生活的悲惨以及觉醒的人民反抗暴政的极具现实意义的小说。由此可见,18世纪西方文学开始关注资本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并开始催生对资本主义压榨下的人民的人道主义关怀。
(五)现代西方文学。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原始的积累,开始迈向稳定、富裕。西方文学逐步呈现出回归自然、探讨内心的趋势。出现了各种流派,比如:魔幻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黑色幽默等。这一时期的西方文学对人性探讨更深入,也不乏表现现实社会对人性的影响。
二、外国文学价值观的传播及其导向
文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经典的文学创作大都关心人类的思想、感情、生活,充满由社会实践而来的丰富哲理。外国文学的文化精神传播及其价值导向在现代中国的价值观培养中应该遵循以下几点:1.人是最大生产力,以人为本,提升公民自尊、满足公民人生价值;2.创造互相尊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3.塑造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审美能力,提升国民素质。
三、结语
研究外国文学文化精神及其价值导向,读者应该追随西方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感受其在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生成的独特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克服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障碍,深入到对外国文学的欣赏中。外国文学发展到现在,其所体现的价值观必然是应时而变的,一如人类社会也在变革中发展。但崇尚自由、民主、和平、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一直决定着人类进步的方向。这种价值观跟我国的传统价值观也是一脉相承、殊途同归的,而完善自身思想价值观的建设,对不同文化求同存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客观、唯物的角度来欣赏外国文学,助力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作者:付斯敏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3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