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民营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一、我国房地产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与分析
1.薪酬考核体系不科学。现有薪酬考核体系的公平性遭到多数员工的质疑。员工认为薪酬考核过程流于形式化,绩效考核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公平性更是口头上的承诺。据调查,很多员工都认为公司现有的薪酬制度代表了部分员工的利益,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也只是形式化,没有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所以,薪酬考核体系建立时,应该细分工种,明确分工,不同的级别给予不同的工作待遇。
2.薪酬绩效激励体制不健全。全面薪酬绩效激励机制在我国房地产民营企业中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浮动比例标准的欠缺,致使薪酬的激励性基本丧失。而且绩效考核指标与考核周期的设置不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薪酬激励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很难得到员工的认同。绩效考核指标也难以收集,而无法对员工绩效进行准确的衡量。房地产行业的特点是项目运作,而项目运作开发的建设周期长、地域跨度广,有时也会多项目交叉运作,运营模式相对复杂。而且项目建设周期与企业会计核算周期不一致,造成了员工绩效核算的困难。如果房地产项目策划失败,则更难量化考评员工绩效,所以房地产业至今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全面薪酬绩效激励机制。而全面薪酬绩效激励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却是当前房地产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与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3.管理没有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据调查,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尚未认识到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薪酬管理和工资调整不科学。调薪没有固定标准,仍然采取人人都涨和主观调薪的办法,员工绩效奖金与个人绩效脱钩,而且也没有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这样的薪酬管理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甚至会造成“人浮于事”的乱局。然而,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的薪酬管理与企业的综合效益相挂钩以适应社会需求。
4.缺乏非经济性报酬。社会的进步促使人们对于薪酬的多样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经济性报酬与非经济性报酬的有效结合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的需求。非经济性报酬是指员工对工作及其工作环境等外在条件的满足感,具体包括工作的挑战性和责任感及成就感、良好的工作环境、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等[1]。但是房地产民营企业原有的薪资体系却忽视了非经济报酬对不同层次员工需求的满足程度,使得企业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尤其是中高层人员的流失。
5.薪酬管理人才的缺乏。目前,我国大部分民营房地产企业已然认识到薪酬管理对于人才吸引与保持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薪酬管理人才的缺乏,先进的薪酬理论不能转化为适合公司执行的制度体系。而且薪酬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专业素质高,以及缺乏薪酬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使得民营房地产企业在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形势和工作要求时无法适从。
6.企业文化建设不足。我国民营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层多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工资薪酬仅是生产结果的分配,而不是生产性投资。而且目前存在的“效益决定工资水平”现象导致工资水平并不能确切地反映劳动力供求,从而影响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而无法进行优化配置。不仅如此,房地产民营企业尚未形成一种有利于员工和企业发展的现代薪酬理念和制度的企业文化,使得员工没有归属感,员工对企业的依存度降低,人员流失现象严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多数房地产民营企业仍实行着传统的薪酬管理体系,依然依据既定的绩效指标进行业绩考核,注重短期效益,优待销售、公关等贡献大的岗位,而忽视企业文化等内在因素的长期激励作用。这种不全面、不合理的薪酬体系阻碍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应积极对薪酬管理体系进行改革。
二、我国房地产民营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创新的对策
(一)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21世纪,企业竞争的焦点在于“人才的竞争”。因此,对于任何企业,无论是处于哪个行业,只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能全面了解顾客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满足顾客的需求,进而拥有一批忠实、稳定的顾客群,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故而,对房地产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监督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核心就是培育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最大限度实现业主价值。第一,塑造和培育企业家素质。通过市场竞争建立健全企业家的优选机制,加强监督与约束;完善企业制度,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等职能机构的作用;建立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加强、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营造行业文化环境,为企业家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良土壤。第二,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监理人员资格的审查力度,并建立科学的监理人员教育体系,在条件允许的大专院校设置监理专业,使未来的监理人员能够经过系统的学习,提高监理工程师的准入标准,更新丰富相关的考试内容。第三,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激励机制,使员工自觉、自愿地提升自身素质,且有针对性地设置员工培训内容,同时重点抓好总监培训与团队培训工作,以促使在企业内部全方位、全过程地提升员工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二)加强企业薪酬体系管理的创新
1.思想观念的创新。我国房地产民营企业在进行薪酬管理改革时,应注重突破陈旧的思想观念,将薪酬的概念扩展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与企业的价值观念和组织观念相适应,与企业经营战略相辅相成。站在薪酬战略的高度,将其列为人力资源的重大投资,而不单单只是一种劳务支出。而如何有效利用这种投资,使得企业资源优化重组,发挥出其最大潜能,才是企业真正应该关注和投入心血的问题。我国房地产民营企业在进行薪酬管理改革时,要特别注意改革阶段时遇到的诸多因素,使得薪酬改革效益最大化。同时,房地产民营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感化,使其树立工作绩效与薪酬对等的内部公平理念。
2.管理理念的创新。
(1)“双木桶理论”的引进。“双木桶理论”将本企业与标杆企业比喻成两只木桶,其中一只木桶代表行业内的顶尖企业,另一只木桶则代表了本企业,木桶上的木板长短不一,每一块短板都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水平。与标杆企业相比较,找出本企业的短板,通过学习标杆企业相同位置的“挡板”来填补自己的“短板”。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双木桶理论”的有效应用,使企业能更有效提高自身竞争力。
(2)薪酬公平化的新思想。“可比性价值”的理念深化了企业薪酬管理的内涵。我国民营房地产企业将“可比性价值”融入公平付薪理论时,应首先确立公平的薪酬基础。薪酬公平性应针对相似职位的绩效评价,这样才具有横向可比性,企业更能灵活地进行薪酬管理,并且在执行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时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3)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的需求是有层次差异的。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层次是不同的。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低收入人群或许更在意所获薪金的多少,而对生活有更高要求的高收入水平人群,在脱离了温饱线时,非经济性报酬更能起到激励作用,因为他们会更多地考虑今后能否晋升以及晋升的空间大小、自我价值是否得以实现、职称和头衔是否授予、创新时是否给予奖励以及工作是否自由、是否得到适当的授权。而对于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高危作业的工作人员来说,最为关心的就是是否能确保人身安全,劳动保护条款的设立就更为迫切。因此,作业环境的改善、岗位津贴的增加、劳动保护条款的有效实施才能真正安抚这些工作人员。
3.薪酬制度结构的创新。
(1)绩点薪酬制。绩点薪酬制是根据每位员工的职务、管理幅限、特定岗位工作年限等因素,确定其薪点数,根据公司业绩确定基本薪酬率,两者相乘即为每位员工每月的货币薪酬。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迅速实现企业内部的调整,同时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技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利润。
(2)宽带薪酬制度。宽带薪酬是指组织内用少数跨度较大的工资范围来代替原有的数量较多的工资级别跨度范围,消除工作之间的等级差别,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提高,利于职位的轮换和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设计时应确定宽带的数量和宽带内的薪酬浮动范围,做好任职资格及工资评比工作。一般来讲,高新技术企业更适合采用宽带薪酬模式,房地产民营企业可以参考制定宽带薪酬制度。
(3)长期激励的薪酬计划。我国房地产民营企业应制定薪酬政策,这些薪酬政策能在较长时期内引导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高新技术人才自觉地关心企业的长远利益,而不仅仅是一时一事。目前,一些规模较大的房地产民营企业多实行员工股票选择计划、资本积累项、股票增值权等类型的长期激励薪酬计划。
(三)建立专业的薪酬管理机构
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随着企业的性质、发展阶段以及规模的不同而对企业薪酬的内容和结构进行相应改变,工作繁琐、复杂,人员、设施配备不到位,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为了保证薪酬管理制度深化改革的顺利实施,我国民营房地产企业应为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健全薪酬管理领导班子、绩效评审小组以及作业人员队伍。薪酬管理改革机构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组织管理,和其他人力资源小组配合工作,以达到薪酬的合理配置。为保证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小组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同时应具备丰富的企业管理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不仅能站在企业整体的高度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薪酬分配制度,又能满足多数员工的现实需求且避免增加人力成本。
(四)对薪酬管理进行适当的控制
企业要为付出劳动的员工提供劳务报酬,但是受资金流的限制,企业不能无限制地为员工提供薪资报酬,要考虑应付职工薪酬的增长必须在企业的资金流限制之内。同时要严格控制薪酬总额,针对不同工种签订不同的劳务合同,比如对于领取年薪的高层管理人员来说,更宜采用预支的形式发放薪酬。
三、结语
房地产民营企业正处于薪酬管理创新之时,应将业绩考核作为改革的突破口,重点关注员工这一关键因素,有效实施薪酬目标管理。而薪酬管理实际上就是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绩效相关性、人力激励性、企业承受性、运作合理性、实际可行性、实施灵活性、因时适应性、战略规划性等要素的组合运用。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立足长远发展目标,建立适宜的薪酬管理制度,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打牢基石。
作者:林伟康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3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