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等护理教育论文

2021-05-25 16496 护理教育论文

1.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差异表现

1.1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现象差异 

大学是一个学科最基本的社会建制,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场所。高级人才作为护理学科发展的主体,是护理知识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中美虽然都已经完成了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并且都在建制化中成绩斐然,但其建制化过程长短、方式、社会背景以及程度都存在较大差异,如教育观念、教育规模、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材建设、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及管理模式等。显而易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学科(护理特色学科)建设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刘慧玲,硕士研究生,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段志光(通讯作者)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见,这些差异均是可以看见的外在差异,即现象差异。我国护理界多年来的研究证明,只关注现象差异并不能为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找到根本出路。

1.2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本质差异 

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现象差异众多,而本质差异只有一点,即“植入”与“生成”。这也是我国和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各自本质所在。这种本质性的差异造成了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差距。从学科建制化的角度来看,中国高等护理教育在整体上属于植入式发展。从19世纪后期“出自泰西,传于中土”、效仿欧美,到建国后以苏联为榜样,再到改革开放后的主动借鉴,这是一个长期学习和借鉴的过程。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直到今天,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以“植入”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这种被动“引进”和“移植”,必然带有某种生吞活剥的意味,消化困难在所难免。本土化护理理论的不尽人意即为例证。改革开放后,尽管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快速发展,护理学科从一种“职业”跨入到“专业”的步伐也很大,但这种植入取向仅仅初步解决了护理学科在中国发展的框架性平台问题。美国并非护理教育的起源地,但高等护理教育却以美国为始端,即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是建立在生成而非植入基础之上。美国在引进了英国护理观念和护理教育模式之后,并未一味学习照搬,而是勇于在南丁格尔护理理念未根深蒂固之时进行改革和创新,完成了护理学从植入性到生成性的根本转变,生成了美国本土化的高等护理教育,取得了世界护理话语主导权。可以说,美国在合适的时间做出了事关护理学科全局的富有远见卓识的恰当举措。高等护理教育的主要产品———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出现,必然导致护理学科其他社会建制的生成,促使护理理论的生成,护理科研的活跃以及护理实践的进展。美国在进一步完善高等护理教育的同时,将生成主体、生成环境以及生成成效很好地结合,推动了护理学科发展。事实上,正是由于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美国走出了护理学科非本土化的现实,走出了护理学科“盲区”,开创了护理学科发展的巅峰时代。

2.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差异原因

2.1国家实力背景不同 

国家实力背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美国高等护理教育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一领风骚,与其综合国力的强大密不可分。19世纪末,美国“崛起”过程的完成以及20世纪美国由经济大国走向超级强国的过程,为高等护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而崛起的根本因素和标志都取决于该国综合国力的强弱。有学者提出,综合国力由硬国力、黏性国力(制度因素)、软国力组成。可以说,19世纪、20世纪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为高等教育乃至高等护理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制度基础以及精神动力,如联邦政府和美国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对高等护理教育的资助、国人对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视、独特的教育机制等。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综合国力仍与美国有一定差距,这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较弱的一个基础原因。

2.2高等教育发展不同 

高等护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受到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影响。19世纪中后期,美国开始向欧美各国学习,并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约在1910年,美国成功取代德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主动吸收和借鉴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经验,社区学院、研究型大学和巨型大学的发展使美国高等教育整体上处于大发展之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另外,美国高等医学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也进行了改革。这些为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成为世界楷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在这个时期,美国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其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规模均为世界第一。现代美国高等教育集中了英国的学院模式、19世纪德国的研究型大学理想以及服务社会的美国观念,不仅为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和发展做好了铺垫,而且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培养出了许多跨学科人才。许多护理人员在其他学科接受了硕士或博士教育,如美国很多护理理论家都曾获得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硕士或博士学位,拓宽了护理学科的视野,为护理学科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本,为高等护理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事实表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和发展。由于受到近代急剧变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的制约,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曲折,发展缓慢,教育管理体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运行机制都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建国前,中国高等教育以美国模式为基本走向;建国后,以苏联为样板,直到改革开放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博采众长。由于长时间学习单一国家的经验,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步伐,迟滞了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转变、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为高等护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3高等护理教育改革与实践基础不同 

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在研究基础上改革和实践。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建立在研究型大学基础上,植根于科研背景之中,因而始终以研究的视角看待学科发展,关注学科发展。美国在借鉴了德国、英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后,迅速建立起了本国的研究型大学,以1876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标志,强调通过研究来发展科学。研究型大学的设立直接推动了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活动,带动了护理科学研究,从而促进了护理新知识的拓展。在这种浓厚的研究氛围下生成、改革和实践的高等护理教育,最终取得了世界护理学科发展的主导权。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是在学习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实践。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真正发展起来不足30年的时间,虽然在发展中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主动性,但从国际护理发展形势来看,总体上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一个被动发展的阶段。

2.4护理理念不同

 学科理念的更新与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对现代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着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进程。南丁格尔护理观念曾经占据着美国护理话语权,但在20世纪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成为世界护理中心的过程中,变革了的护理理念起了关键的导向作用。在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过程中,美国始终将创新理念贯穿其中,以国家创新体系为前提,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课程和教学创新为关键途径,培育和输送了大批创新型人才,拓展了护理新知识,开创了护理新技术,展开了护理新实践。创新不仅存在于护理界每个人的意识中,而且渗入了所有人的心理并转化为创新活动。创新理念导致了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产生,直接促进了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进程。20世纪,美国高等护理教育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一领风骚,使护理学从一种长期的经验性技术逐渐转变为一种科学,均得益于其先进的创新理念。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护理工作者的护理理念局限于奉献和服务。这种理念限制了学科的发展空间,遏制了学科的发展活力,也影响了非护理工作者对护理学科的认识。当前,护理学已经成为与临床医学等平行的一级学科,确立了护理学在医学大厦中的合法地位,我们需要借此机会大力弘扬南丁格尔的创新精神,引领护理学更好更快地科学发展。

3.中美高等护理教育差异的应对建议

3.1更加重视和支持高等护理教育发展 

高等护理教育作为传承、发展、创新护理知识的殿堂,无疑是我国护理学从根本上由植入向生成转变的基础。首先,以社会需要为起点,大力支持高等护理教育。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用20余年时间就基本完成建制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国家对护理学科的宏观管理和配置。其次,深化护理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世纪60年代,美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主流,美国对护理科研的支持以及护理科学博士学位(DNS)的创建,促使美国成为世界护理中心。

3.2深化高等护理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战略措施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过程中与国际接轨的背景。国际化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学习资源与渠道,成为我国护理学科本土化的生成基础。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根本发展必须走本土化之路。当前,需要深化高等护理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战略措施,以国际化为生成起点,以本土化为生成路径,以具有中国特色标准化、规范化高等护理学人才培养体系为生成目标,努力实现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

3.3塑造人才驱动的创新生态

 基于本质角度的理解,逐步清晰地认识到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本质差异是“植入”与“生成”。造成这种本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人才驱动的创新生态。这才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这就意味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需更加突出人才的引领作用,必需更加重视人才驱动创新生态的塑造。惟其如此,才能实现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从“植入”到“生成”的转变。

作者:刘慧玲 段志光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