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作用下的历史教学论文
一、创设悬念,自主学习
在教学义和团运动兴起一课时,我先对上一节课学的戊戌变法做了这样的复述:“1898年那拉氏勾结荣禄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新法;康、梁被迫出逃,六君子遇难。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戊戌变法失败了,中华民族就此亡国灭种了吗?不!戊戌变法失败后,义和团运动兴起,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要知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先自读全文。”这样的导入,承上启下,巧妙地衔接了新旧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实现了章节的过渡,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我描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销烟壮举开始后,林则徐和地方官吏亲自监督销烟过程。他派人在虎门挖了两个大水池,池中灌入海水,将鸦片放在池中浸泡,然后再投入生石灰,顷刻间,池水沸腾,鸦片消融。再将它排入大海。就这样每天销毁鸦片几百箱,一直持续了20多天,才完全销毁,整个过程令所有观看的人极为佩服。那么禁烟后,中英战势如何?这使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再提出自学目标,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投入新课的阅读、思考、交流、探讨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引用成语,加强识记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的一份宝贵财富,它概括性强、寓意深刻,适当引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常结合新课内容,把它作为导语。如历史教学中可引用的成语有很多,吴越争霸中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孙武的“三令五申”,项羽的“破釜沉舟”,淝水之战的“投鞭断流”“草木皆兵”等都可以作为导入新课的导语。通过引用成语导入,学生会对历史事件记忆深刻,只要提出这个成语,一个历史事件就会出现在脑海中。
三、结语
总之,课前导入的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只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激发求知的欲望,都是好的方法。但对导语的设计,一定要注意语言精练,占用时间不能太长,更不能喧宾夺主,影响新课的进行。导语应作为新课的楔子,目的是为新课服务。
作者:富文娟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太京中学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