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安全教育论文
一、光现象
“潭清疑水浅”是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很深的水潭会给人造成水浅的假象,如果在不熟悉的水域下水游玩、嬉水,很容易造成溺水事故。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到山上或杂物堆积的地方不能乱扔矿泉水瓶,矿泉水瓶进水后就变成一个凸透镜,会聚太阳光会引发火灾。通过这样的实际事例,我们可以教育学生改掉乱扔垃圾的恶习。紫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少量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过量的紫外线会对人体皮肤造成损伤,情况严重甚至会引发皮肤癌。云南地处高原地区,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较强。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我们更应该教育学生在阳光下不宜长期暴露,或采取一些防紫外线措施,如带防紫外线伞和穿防紫外线衣等。
二、热现象
固体熔化时吸热,液体蒸发时也会吸热。如遇到发高烧的病人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先将病人的体温降下来,再送去就医,为病人争取宝贵的救冶时间。物理降温就是用冰袋、酒精等物质与病人的身体直接接触,通过熔化或汽化的方式将病人身体上的热量及时带走,以达到降低病人体温的目的。液化放热———这就是高温水蒸汽烫伤比开水烫伤更要严重的缘故。教师要教育学生远离高温水蒸汽,防止被烫伤。烫伤患者马上用冷水吸热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较大的知识。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方式之一。不接触和远离高温物体,可以避免被烫伤。做功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摩擦生热就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不能用手去接触长时间下坡后的自行车的钢圈,以免烫伤。
三、力现象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保持物体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可利用惯性解释说明与惯性相关的交通法规,如前排乘客必须系安全带,严禁超载,两车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车距等。为了防止惯性对人造成的伤害,教育学生不能从运动的车辆上随意下车,在运动的车辆中要坐好、扶好,骑自行车时同样也要保持两车之间的车距,遇到障碍物要提前刹车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给物体施加一个力,同时也要提防物体给我们的反作用力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靠近或与人体接触的物体尽量要宽大,如书包的背带、皮带等物品。使用铅笔、钢笔等尖锐物和刀、斧等锋利物品时要注意安全。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两个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并且存在着压力差。如果下表面的压力不存在时,物体将丧失浮力。所以在有淤泥沉积的水域游泳,学生会很容易造成溺水事故。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告诫学生不能跑到火车道旁玩耍,游泳时不要靠近游轮,以免被火车或游轮“吸”过去而酿成悲剧。龙卷风能将行经处的物体包括人吸入并卷上空中,是一种很危险的自然现象,应教育学生不能追风而行,应避风而行。
四、电现象
触电是电流流经人体的现象,轻者使人受伤,重者会使人丧生。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学习家庭电路后,有个别学生会在家里连接一些简单的电路,切断电源后再动手连接组装,就可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为了防止触电,应牢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的原则。雷击也是一种触电事故,并且是一种很严重的触电现象。在讲到这一部分知识时,笔者都会借机给学生普及防雷的要领和措施。
五、能源
核裂变是核能利用的一种方式,核裂变的原料是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元素,这些原料的射线对人体伤害较为严重。为保证自身的安全,应远离射线超标的区域。在教学中,挖掘更多的初中物理知识,与安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了物理知识后能懂得利用初中物理知识去防止和避免对自己或他人受到的伤害,懂得如何保护自身的安全,是初中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李湛云 单位:大理市挖色镇中学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