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美丽故事儿童文学论文

2021-05-25 10434 儿童文学论文

一、对儿童语体的模仿

在内斯比特的原著中,“让儿童读懂”是写作的第一要务。因此在《莎士比亚的美丽故事》中,所有的语言材料都考虑到了儿童要便于辨认和理解,形成了一种儿童语体,首先是用词要简单,其次是句子要短小精悍。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也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向这种儿童语体进行靠拢。《仲夏夜之梦》也是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整部作品都洋溢着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拉山德、狄米特律斯和赫米亚、海伦娜四个人的婚恋关系虽然一波三折,但由于精灵们的介入,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内斯比特选择将这部作品介绍给小读者显然也是看中了它轻快活泼的情感基调,以及充满浪漫主义神奇想象力的情节设置。在故事中,由于赫米亚如果一意孤行地坚持嫁给自己心仪的对象拉山德,就要被雅典公爵处死,至少也要被强迫做修女,实际上就是被监禁起来永生与男人隔绝,而公爵忒修斯让赫米亚在新月出现之前做出决定,因为那是忒修斯本人要结婚的日期,届时他将做出裁决。时间紧迫,因此拉山德和赫米亚决定要私奔,他们约好在一个小树林中见面然后远走高飞逃到拉山德一个有钱的寡居伯母那里去,雅典的法律在那里就成了一纸空文。然而,另一个与拉山德同样优秀的青年狄米特律斯也同样喜欢赫米亚,但在此之前,他曾经向少女海伦娜调情,把后者迷得神魂颠倒。对于这一段话,译者的翻译为:“于是,他俩也跟着出现在莱桑德和赫米亚会合的小树林里。和其他的树林一样,这个小树林里也住着很多精灵,要是人们能看见的话,就知道那天晚上林子里还有精灵国的国王奥伯龙和和王后泰坦尼亚。”整个译文十分具有儿童故事的风格,“hadtheeyes”等被简化掉了。莎士比亚的美丽故事原文关于小树林的定语从句也被很顺畅地翻译了出来,两个由“where”引导的句子被合为一句。考虑到中国儿童对于外国人名的陌生,很难直接产生性别印象,因此奥伯龙和泰坦尼亚的名字与职位之间的语序也有所调整,同时还增加了一个“精灵国”的概念以和“国王”“王后”相对应。

二、对儿童理解力的考虑

儿童的心智程度,对作品的理解力与成人不同,如果是在阅读中遇到障碍,就很容易激起儿童的厌烦情绪。因此译者在翻译中要注意对阅读环境进行优化,在保证不改变原著意义的基础上,将一些有可能引发儿童误解的地方进行改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译著的可读性,让小读者在学习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从而真正地拓展儿童心智的源泉。在《仲夏夜之梦》中,在原作中,女孩子赫米亚和男孩子拉山德是一对恋人,但是他们的恋情没有得到赫米亚父亲伊吉斯的允许,在伊吉斯看来,拉山德是一个勾引自己女儿的混蛋,他在月亮升起的晚上偷偷跑到赫米亚的家来,用“做作”的声调唱着一些“假惺惺”的情歌,再加上送给赫米亚一些廉价的小饰品、小玩具,就骗取了少女的心。这让伊吉斯满心气恼。伊吉斯希望自己的女儿嫁给狄米特律斯,为了拆散这对鸳鸯,伊吉斯甚至不惜求助于公权力,找到公爵忒修斯,让他下令如果赫米亚一意孤行的话,就将赫米亚处死。

因为在当时的雅典,父亲对女儿的婚姻有着绝对的处置权,一旦女儿拒绝父亲为自己做的媒,就可以被处死,这显然是一个不近人情的规定。对于当代的儿童读者来说,有可能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重视,有过“包办婚姻”,但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从常识来看,在当代社会中,“婚恋自由”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即使是在莎士比亚的年代,这也是一种虚构,因此莎士比亚才刻意强调这是雅典城的规定。就原文来看,开头作者用了表示现在的“Now”,但是在后文的时态中,用的全是过去时态,因为《仲夏夜之梦》虽然渗透着当时英国现实里文艺复兴时期,鼓吹重视人性的思想,女主人公赫米亚则是一个敢于抗争的资产阶级新女性的代表,但是故事的时间背景设置在古希腊(“文艺复兴”之所以以“复兴”为名,正是打着要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旗号),所以希腊城邦的公爵才有如此大的权力。考虑到这一点,译者没有把“Now”翻译成“现在”,而是翻译成了“那时候”,这是说得通的。而对于小读者(尤其是一直以来接受大一统中华历史教育的中国小读者)而言,未必了解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因此原文中的“Athens”翻译为“雅典城”,让儿童更好理解。综上所述,《莎士比亚的美丽故事》的翻译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文学翻译这一领域将大有可为,理应引起当今译者们的重视。

作者:刘祥英 单位:河北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