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功能虚拟经济论文
一、货币虚拟化、货币能量和经济虚拟化的逻辑
自1971年美元这一国际本位货币摆脱黄金的束缚后,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彻底虚拟化。随后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虚拟资本在全球迅速膨胀。表现如:全球各国货币当局的外汇储备从1970年的近600亿美元迅速膨胀到2013年底的11.4万亿美元;国际债券余额从1970年底的近900亿美元扩张到2013年底的34万亿美元;全球国际银行业的跨国要求权在1970年底不过2000亿美元,2013年底则飙升至46万亿美元;全球外汇交易总额从1970年的几百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1100万亿美元。全球虚拟资本迅速膨胀的原因便在于货币虚拟化之后其本身嬗成为一种能量,并且这种能量对虚拟经济的推动作用远远高于实体经济,可以说虚拟资本的膨胀是货币虚拟化之后的历史必然。货币能量功能是指在货币虚拟化条件下,货币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主导经济运行以及获取、配置资源的能力,这一点在国际本位货币这种载体上表现最为显著。理论上讲,当黄金非货币化后,所有货币在流通时都失去了数量上的自然控制机制,必须依赖货币当局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上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普遍遭受了通货膨胀的肆虐,货币当局痛定思痛之下一般能够有效控制货币数量的增长,除非某种特殊原因和需要,货币数量被有效控制在与GDP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以控制本国的物价。但是在货币彻底虚拟化之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一些国际本位货币国家的货币当局逐渐意识到货币能量的实际功能,这种功能主要作用于境外,即可直接从境外换取各种商品和资源,于是国际本位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来谋利,这必然造成全球范围内的虚拟资本膨胀。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这个形成机理:国际本位货币供应国通过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超额发行国际本位货币,由于货币能量功能的缘故,货币供应国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有效获取各种资源和服务,促进本国的经济福利。超额国际本位货币能量的注入是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来实现的:第一,国际本位货币供应国的央行可以通过降低本国利率、购买二级市场的国债等扩张性货币政策来有效增加市场中的货币能量,这既可以直接鼓励私人部门的投资与居民消费,达到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目的,重要的是扩张的货币能量会进入虚拟经济领域,刺激虚拟经济领域的活动从而通过资本化和杠杆运作创造出更多的货币收入,来达到刺激本国经济繁荣的目标。第二,国际本位货币供应国的政府也可以通过减少企业和居民的所得税来激励投资和消费,或者通过转移支付、补贴以达到提高本国企业竞争力和居民福利的政策目标。通过这两个手段产生的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可以通过增加货币发行加以平衡,这势必造成国际本位货币的超额供给。而经常项目下的1单位国际本位货币的流出将导致世界扩张大致两到三倍的流动性,这其中还不包括银行乘数扩大的货币量[4](P1-11)。以美元流入中国为例,1美元外汇流入中国后,拿到美元外汇的出口商在商业银行兑换人民币,商业银行则在中国人民银行兑换人民币。这最终导致中国人民银行新印7元人民币来对冲1美元外汇,这时流动性已经膨胀了一倍。而流入央行的1美元外汇又会通过投资美元计价的国债、股票等回流美国,在回流途中刺激了美国金融资产的创新,导致流动性的进一步膨胀。它最初是美元的国际性膨胀,其后是欧元和其他国际货币的跟进。充足的国际货币借助电子设备在不同区域飞速循环流动,充裕的货币动能刺激着全球虚拟资产规模不断膨胀和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诸如股市、债市、汇市、金融衍生品市场、房地产甚至收藏业都空前繁荣。
二、货币能量的简单公式说明
弗里德曼在表明经济流量与存量的关系时从宏观视角给出认识收入资本化的公式:K=YR(1)(1)式中,K是资本存量,Y是国民收入,R是利息率。这实际是一个经济虚拟化的能量公式,K就是能被资本化的资产或说是国民收入Y能够衍生出来的虚拟资本。假定利息率为5%,国民收入是10万亿美元,全部收入被资本化就意味着最大限量的资产价值将达到200万亿美元。这里强调的是对这个近似于爆炸的证券化或者资本化膨胀趋势的唯一限制就是货币资金能量的可得性。以美国为例,当美元失去黄金的约束被加速度提供出来(通过经常项目长年累月的逆差),这些美元回流美国时就成为巨大的能量,于是美国本土的债券、股票、外汇、期货、金融衍生品等金融资产被加速度地创造出来,成为创造财富的机器,这也是美国虚拟经济(包括房地产)一直发展、繁荣以及膨胀的根本原因。实际上货币能量是对这个公式的唯一限制,如果没有充裕的货币能量,这个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就不会变得那么有力。延续公式(1)进行分析:K(m)=Y(m)R(m)(2)公式(2)强调了这个经济虚拟化的能量公式与货币能量的紧密关系,其中m代表货币能量,狭义上可理解为货币注入量的规模。这里仅仅进行定性分析,一旦有了货币能量的注入,这个公式会导致虚拟资本的加速膨胀。其基本逻辑是Y与R都与货币注入量有关,下面分别分析货币能量m对国民收入Y与利息率R的影响:第一,国民收入与货币能量的注入有关。在新古典的经济理论那里,国民收入是由各种要素投入如资本和劳动决定的,但是在经济虚拟化之后,经济运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当代货币收入的创造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GDP的创造不仅仅依靠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了,各种资产的创造和炒作产生的GDP所占比例迅速增加,这些通过虚拟经济渠道获得的收入是与货币能量密切相关的。格林斯潘意识到美国的GDP创造越来越依赖虚拟经济,1999年其在《货币政策面临新挑战》的讲演中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GDP的成分正在朝着以主观意志为基础的价值增殖的方向迅速转变。”弗里德曼也指出:“物价上涨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在虚拟经济领域,可以按照此逻辑同样得出一个结论:“资产交易量大幅度上涨和资产价格上升也是一个货币现象。”当大量货币能量注入股市的时候,能够看到市场活跃,交易量大幅度增加,股票指数也大幅度增加,于是印花税、经纪人提供服务所得的各种收入大幅度增加,这些收入都将计入当年的GDP。比如中国2007年进入的牛市,交易量最大时曾达到日交易额4000多亿人民币。按调整后的印花税率3‰对买卖双方双向征收计算,印花税就要征收24亿人民币,这是一天的税收,此外还有金融机构中介服务1‰-3‰的交易手续费,按中间值计算,手续费大约有8亿元,因此股市一天就创造了可以直接计入GDP的财富约32亿人民币。如果算上投资者计算的账目差价利润收入(不计入GDP),所有来自股市的收入就会更多。这些收入绝大多数是现实的货币收入,是实际上有支付能力的收入,印花税的税收可用于增加公务员工资,也可以用于政府的各项购买支出,无论其去向如何最终都是印花税大部分成为各类人员的收入。它们可以按市价购买真实产品和各种服务,也可以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以及房地产。假定股市这一天增加的收入全部流入房地产市场,按照现在的房地产运行方式,这32亿多资金可以作为首付款,按80%的住房抵押按揭贷款制度,就可能带动约128亿人民币的贷款,这意味着房地产业得到了约160亿人民币增加的收入。同时这些货币收入是对房地产的需求,进一步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虽然股市一天创造的收入未必全部转入房地产市场,但长期看,很大一部分收入将会进入地产、债市以及股市。
因为作为金融投资,这几个市场之间具有替代关系,这使得通过股市炒作交易得到的货币收入很容易向债市以及房地产市场流动,特别是对长期活动在虚拟经济领域的金融机构来说。按照这个逻辑,在当代经济越来越依赖虚拟经济运行的条件下,可以得出结论:如果货币m增加,通过虚拟经济渠道获得的Y(m)收入是增加的。第二,货币能量对利息率R的作用。利息率的决定向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存在存量与流量之争),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剩余价值创造利润的一部分,而在凯恩斯那里,货币供求决定利息率,货币供应量上升导致人们对票面利率固定的债券需求上升,从而推高债券价格,债券价格与利息率成反比,进而导致利息率下降。希克斯进一步将其推广到商品市场,利息率由产品市场的储蓄与投资及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即由IS-LM曲线共同决定,此外还有可贷资金供求决定利息率的理论。这里主要探讨货币能量对利息率的影响。仍以美国为例,如前所述,在世界范围内环流的美元能量回流后会刺激美国虚拟经济的膨胀,其具体表现如:一方面货币能量直接进入美国的虚拟经济系统———美国的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动能”充裕了,于是房价、股价和其他金融类产品的价值就直接上升;另一方面,考虑到这些回流的美元有一部分不是直接进入美国的私营金融系统,比如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就购买了美国的国债,这种条件下如何认识货币的能量作用?我们发现,这时货币仍然起着推动市场或行业繁荣的直接动能作用。假定这部分回流的美元全部进入美国的长期债券市场(以国债、机构债和市政债券为主,和前述私营金融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这个市场有政府信用担保),这些货币能量直接促使美国国债市场的繁荣,进而导致长期国债利率的降低,如果进一步考虑到美国长期国债利率是美国债券市场融资的基准利率这一因素,会发现进入此市场的货币能量带来了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就是其间接导致了美国长期融资的资金成本的降低,即长期贷款利息率的下降,而低利率环境又极大刺激了投资者对货币的需求,刺激了货币动能的进一步创造。综上,源源不断以金融项目顺差形式回流的美元货币能量,造成了美国境内货币动能的极大充裕,加上其间接导致的长期低利率环境极大刺激了美国的金融创新,刺激了美国金融资产和流动性的迅速膨胀。从美元全球环流的角度来看,回流美国本土的货币能量能有效降低利息率,即m增加导致R(m)的下降。格林斯潘在“格拉斯潘之谜”中描述道:通常当美联储依据宏观形势变动提升短期利率紧缩银根时,用10年期国债利率度量的长期市场利率也会上升,反映短期利率变动直接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对市场通胀预期变动的间接影响;然而2004年6月美联储决定提升短期利率时,长期利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②。这实际主要是由于回流美元的充裕货币动能的作用,这些回流美元大量购买美国长期国债导致了美国长期利率的下降。显然,货币能量m对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具有刺激作用:当货币动能m充裕时,通过虚拟经济渠道获得的Y(m)上升,而R(m)下降,在公式(2)的作用下,K(m)虚拟资本就会出现爆炸性增加。但是,K(m)在爆炸性增长过后,其本身又变为在二级市场可以炒作的虚拟资本,这些炒作又会产生服务性的收入Y,变为可以继续资本化的收入流,于是动态化公式(2)变为(3):K(m)t+1=Y{m,K(m)t}R(m)t(3)观察公式(3)可以发现这个动态化的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的限制条件仍然是货币能量的可得性。当代由于美元、欧元等国际本位货币滥用能量功能导致货币动能充裕,在充足的货币动能刺激下,公式(3)所分析的过程不断反复,持续数十年,于是虚拟资本膨胀和经济虚拟化的速度不断加快,直到广义流动性规模大大超过实际GDP,以分享利润为目的投资行为被以获取差价为目标的投机所替代。投机活动导致大量货币能量在债市、股市、汇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收藏业市场等之间循环流动并将它们连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即“虚拟经济”),反过来这也使得它们成为蓄积货币能量的巨大流动性储备池,这些市场的整体运行方式已经与经济学经典教科书所讲的实体经济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主要根源就在于货币功能的嬗变,货币能量支撑起了虚拟经济这个客体的运行。
三、货币能量功能的进一步分析
货币的能量功能导致了国际本位货币如美元流出本国的规模越来越大,进而美元等国际本位货币在全球的环流过程实际上就是货币能量的流动过程,常年累月下来这个能量流动导致了国际本位货币国家内部经济的虚拟化以及全球的广义流动性膨胀。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货币能量的注入使得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客观上使很多发展中国家解决了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金融压抑问题,使其迈入经济增长的快车道,这也是货币能量刺激的一个方面。这里就货币能量继续讨论如下四个问题:第一,货币能量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具有不同的推动作用,在当代货币能量越是迅速创造出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就越是被边缘化,因为其创造财富需要一个生产过程,而虚拟经济领域里的创造和炒作只需要有足够的货币能量注入就够了,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对货币能量的依赖性能够充分说明这一点。于是当国际本位货币国家借助货币能量的功能来提高本国国民福利的做法,一定会带来外溢效应,当初始的货币能量进入贸易顺差国时能够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到了一定地步,国际本位货币能量作用引致贸易顺差国膨胀的流动性就会进入虚拟经济领域,于是逻辑就变为在贸易顺差国的虚拟经济领域货币能量大量进入,在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的作用下顺差国虚拟经济也会快速膨胀。这个逻辑比前文所讲的货币能量刺激全球虚拟资本膨胀更进一步分析了货币能量在流入国家内部(贸易顺差国)如何从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再到刺激虚拟经济膨胀的过程。第二,货币能量虽然突出表现在国际本位货币这个载体上,但在非国际本位货币国家内部,由于法币制度的建立,在国家信用支撑下货币实际上也已经虚拟化了,其同样是一种能量,同样能够决定本国内部资源的配置。而且在各国内部也可以分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系统两个部分,其虚拟经济系统的运行也高度依赖货币能量的流入与流出。向经济体系内部注入货币能量有两个去处:一是用来推动实体经济中的交易,从而与CPI和PPI有密切关系,但这往往会直接引致通货膨胀;二是进入虚拟经济领域购买资产,从而与资产的创造以及交易量、价格上涨存在密切关系。究竟与哪一个关系更密切,则取决于经济虚拟化的程度,如经济虚拟化程度较高的美国,货币能量的注入与资产的创造和交易更为密切,因为货币能量的充裕会迅速刺激金融资产的创造和扩张。与实体经济相比,货币能量对“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的作用充分表明虚拟经济领域的“产品制造”要快得多,所以货币能量对虚拟经济的刺激作用表现在资产价格膨胀以及金融创新使得各种新资产不断被创造出来的过程,而在实体经济中,持续的货币能量注入则会引起长期的通货膨胀,因为产品增加需要物质过程,这个过程与货币创造过程并非同质。而虚拟资产的创造与货币流动性的创造是同一类过程,它们都没有物质生产过程的约束,都主要依赖于制度和体制,它们可能的任何差异仅仅在于发行的制度和监管方式及交易程序上的区别。实际上虚拟经济越发达,货币主导经济运行和支配资源的能量功能表现越突出。值得强调的是,在非国际货币国家货币的能量功能一般很少被政府和货币当局直接使用,因为如果其直接向经济内部注入货币能量很容易被行为者预期从而直接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引起通货膨胀,这一点与国际本位货币国家政府使用货币能量直接从外界获取以及配置实际资源不同,由于国际本位货币国家的货币回流只会刺激其内部虚拟经济膨胀,而不会直接引致通货膨胀,这一切都是以“市场”的运行方式进行的。所以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国际本位货币国家将货币能量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但长期来看仍会导致严重问题,这已从次贷危机的深入蔓延得到印证。因此,货币能量功能的使用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第三,货币能量流动会有效刺激货币能量发行国虚拟经济的膨胀。随着国际本位货币国内经济虚拟化进程的加速,现代经济活动出现了一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物质生产过程而独立运行的经济运行方式,这种方式对货币能量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货币能量的功能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经济虚拟化的环境中,货币是虚拟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当一定数量的货币进入经济系统中某一个市场或者行业时,积聚在货币中的能量将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而影响整个市场乃至经济系统的运行。第四,进入经济虚拟化状态的市场经济为一个附着在物质系统上的价值系统。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必须将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看做是价值的,而不是物质的。所谓物质系统是指人类社会用以满足人类物质文化需求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以及相关各类资源的生产、开发活动;价值系统则由两个子系统构成,一是直接附着在物质系统上的价格系统,指各种商品、劳务以及资源的价格体系及其形成机制;二是纯粹的价值系统,它们是附着在物质系统上的价格体系的衍生物,没有前者的物质内容和效用。对于物质系统以及附着于其上的价格系统,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描述了在实体经济中价格系统如何决定着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也即价格系统如何决定市场经济“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这三大经济问题。但是微观经济学中没有货币,没有金融以及房地产的投机炒作活动,没有呆坏账和金融危机。它不是现实的市场经济,更不是当发表达国家经济虚拟化之后市场经济形态。经济虚拟化之后的经济运行方式高度依赖于货币能量,货币能量的注入和分配成为决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第一序力量,如美国由于享有国际本位货币的发行权,可直接通过资本市场、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的交易配置资金能量和货币收入,这就是说有了国际本位货币资金的发行和配置机制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配置资源的权利。依附在资源禀赋和效用基础上的相对价格体系配置资源的功能已经降为第二序。
四、结论
新古典理论对货币功能的重要性过于低估了,认为货币不过是附在物质生产肌体上的一层面纱,其基本功能是服务于物质生产,如方便贸易、加快流通、媒介分工等。在经济学的经典教科书中货币也都是作为一个外在物存在的,其本身并非整个“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货币长期“中性”、短期“非中性”似乎已成为货币经济领域的共识。但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货币的本质和功能是随着经济运行实际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货币能量的作用下,回流美国本土的货币能量有效刺激了美国经济虚拟化的发展,导致美国经济运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货币对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都起着重大作用。实际上,一些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也从不同角度探讨过货币的权力及其重要性问题,如美国经济学家乔纳森•特里南姆曾明确地指出美国运用美元特权,使得“全世界其他国家生产产品,美国生产美元”的观点;迈克尔•赫德森也曾指出“美国运用美元特权在全球范围内疯狂占有资源和物资”;古德哈特在其论文《货币的两重含义》一文中,直接提出了“货币即权力”的口号;金融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出版的《金钱联系》中论证说,当代货币的主要功能并不是使得世界联系起来,其自始至终都是使现代经济生活的各种制度得以形成的关键支撑。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都强调了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的重要性,只是没有清晰地给出“能量”的概念及其内涵,但他们从直觉上意识到了货币功能的重要性,其绝不仅仅是一种媒介或者资产。依据货币能量的视角有助于我们看清当代经济运行方式的重大变化和趋势,在货币虚拟化和经济虚拟化条件下如何合理运用货币能量功能,从而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作者:张云 李宝伟 单位:南开大学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0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