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性血尿中医研究论文
1辨证论治
诸多医家多从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综合考虑,根据临床病人具体证型、具体症状择其中几种方法相配合应用,有的医家也特别强调某一种病邪对整个疾病的影响,在用药时多有针对性。
1.1脏腑辨证
宋立群认为脾肾论治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强调“先天”与“后天”的联合用药,补肾合健脾。于敏等认为治疗本病可从肝论治,临证多见疗效,分为5型:肝火亢盛者,逍遥散加味;肝经湿热者,龙胆泻肝汤加减;瘀血内结者,血府逐瘀汤加减;肝阴亏虚者,一贯煎加减;肝阳不足者,暖肝煎加减。尹潇爽等认为肾性血尿可从肺论治,分为3型:肺气亏虚、卫外不固者,玉屏风散加减;肺脾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加减;肺肾气阴两虚者,参芪地黄汤加减。王骁珺等认为五脏病变皆可导致顽固性血尿,可从心火旺、肝火旺、脾气虚、肾气虚等重点施治。罗仁等认为肾性血尿的病机主要是虚、热、瘀,并分析指出五脏相通,临床多为数脏合病,治疗上可分四法,补肾法以六味地黄丸加减;疏肝法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健脾法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化瘀法可加到本病的各个证型中。孙劲秋认为本病可从心论治,情志因素对于肾性血尿的慢性进展有一定的影响,并可伴见有两种类型:心肝火盛型可加远志、茯神、枣仁等养心安神,心脾两虚型可加黄连、栀子、柴胡、郁金等清心疏肝。
1.2八纲辨证
谢桂权将肾性血尿分为4型:风热外袭者,银翘散加用凉血止血药物;湿热内蕴者,二妙散合小蓟饮子加减;阴虚内热者,知柏地黄汤加减;气虚不摄者,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汤加减。在此基础上强调辨虚实与寒热。郑平东辨治肾性血尿主张八纲辨证,特别强调辨虚实的重要性,标实可分为六型:风邪犯肺型、湿热下注型、火毒亢盛型、心经郁热型、肝经郁热型、肾络瘀阻型;正虚可分为4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脾不统血型、肾气不固型。张大宁在“肾虚血瘀论”的基础上将肾性血尿分为4型:肝肾阴虚,相火偏胜型、脾肾气虚,固摄无权型、湿热下注,蕴结肾络型、气滞血瘀,肾络瘀阻型。何永生在治疗肾性血尿时强调虚实之辨,清热泻火以治标、健脾补肾以治本,活血化瘀以通络。王耀光结合吕仁和的临床经验论述9法治疗肾性血尿:清上彻下法,平肝清热法,凉营祛瘀法,虫药通络消癥法,止血活血法,祛风胜湿法,养阴润燥止血,通腑泻浊治尿血等。
2经验方
现代医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疗效观察,在治疗本病上有自己独到的用药体会,效果显著。杨小翠将时振声的滋肾化瘀清利汤联合三七粉冲服,治疗单纯肾性血尿,将62例单纯肾性血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应用滋肾化瘀清利汤,连服2周,对照组12例常规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本方由女贞子、旱莲草、大小蓟等组成。刘田香强调肾虚的重要性,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治疗原发性肾性血尿,疗效显著。曹蓓等认为本病病机多为“虚、热、瘀”,自拟经验方血尿宁,本方由太子参、炙黄芪、土大黄等组成,以补益脾肾、清热祛瘀。王维英认为本病病机可概括为风、热、虚,风邪贯穿始终,以僵蚕四草汤为基础方,本方由茜草、紫草、马鞭草、猫爪草、僵蚕等组成。杨霓芝认为本病临床以阴虚湿热最为常见,以二至丸为基础方,加用太子参、白茅根、茜草根等,诸药合用,有复肾阴、清湿热、止血尿之效。陈钦等以活血止血方与雷公藤多苷片对比治疗肾性血尿,从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等方面显示了中药治疗组既安全又有效,并认为病情进展形成的高凝状态及微血栓与“血瘀证”吻合。杨宗善从热与气虚方面来指导治疗肾性血尿,分设两个基础方,在热方面以肾炎血尿1号方:大小蓟、白茅根、蒲黄等加减,在气虚方面以肾炎2号方:茜草根、党参、黄芪等加减。
3中成药
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及中药成分研究技术的提高,多种中成药应用于临床。万秀贤将肾性血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30例在常规治疗上加用黄葵胶囊,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显效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0%。黄葵胶囊主要成分是黄蜀葵花,其中含有槲皮素,槲皮素可能会抑制体液免疫反应,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多种炎症反应。舒则荣等将120例肾小球性血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试验组给予宁泌泰胶囊口服,疗程2个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宁泌泰胶囊由四季红、白茅根、三颗针、连翘等组成,共奏清热利湿、凉血通淋之功。刘舒音等对慢性肾小球肾炎以血尿为主的102例患者,运用注射用血栓通粉针治疗15d,结果总有效率为81.4%。注射用血栓通粉针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是中药三七的提取物,能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改善肾小球的高压力、高滤过。
4结语
本病的发生因素不外外感与内伤,外感多实,内伤多虚,临床多见虚实夹杂,治疗上多标本同治,以清热利湿、滋补肝肾、活血化瘀、补脾固肾等方法为主,配合行气、止血药物疗效更佳。肾小球性血尿的发生有一个慢性化过程,容易在饮食不当、外感及劳累的刺激下而诱发,因此在症状较为轻微之时,就应予以固护及治疗,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张文生等研究发现,随着病情进展,部分临床表现为单纯肾性血尿的患者,逐渐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减退,目前西医针对肾小球性血尿的特异性治疗较少。中医在抓住疾病本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病理分型、联系患者的发病过程,可有不同的临床分型,并以其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是中医药治疗肾小球性血尿的临床论述多为医家的经验总结,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而且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及应用药物的药理研究不足。因此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就是积极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开展临床应用药物的药理学实验研究,逐渐加强肾小球性血尿治疗的系统性与规范性,结合中医经典及古代临床经验,以不断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为目的。
作者:张少蕾 郭兆安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50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