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教育职教论文
1.高职服装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深入,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矛盾日渐凸显。我国的高等服装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是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设的服装培训班。因此,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育不可避免地带着重艺轻技、重理轻实的历史烙印,分析当前高职服装专业教育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高职院校一直致力于依据区域产业特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更好地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从针对毕业生企业满意度调研的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的需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究其根源,我认为在于各院校对人才培养规格、水平和目标的定位模糊。产业转型阶段,服装行业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一方面助力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成为产业核心企业;另一方面扶持中小型企业做专、做精,由此构建区域产业特色。为了适应这一发展需求,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两个趋势:一是精细化,即精通企业运营流程中一类或几类典型工作项目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二是精英化,即兼具设计、打版、品牌推广等综合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而多数高职服装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还不够清晰,未能形成基于企业需求的分方向职业能力定位和目标岗位定制。
1.2教学内容各自为政
企业的生产运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而学校的人才培育过程也需要全局统筹。高职服装专业的师资多数来源于高等院校,企业一线生产经验较为缺乏。在分配教学任务时,通常是由专业教研室主任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及个人意愿分配课程,教师在学期末拿到下学期的教学任务计划书之后着手规划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团队之间尽管也会针对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展开讨论,但是多数还是局限于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或平行交叉,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局统筹,最终往往导致专业课程体系内各课程教学内容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2.职教集团背景下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2.1职教集团背景下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优势分析
职业教育集团是以集团形式出现的教育经营开发组织形式。我国职教集团的实践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25个省市组建了200多个职教集团。广东省作为制造业强省,职教集团的组建运行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目前省内纺织服装类职教集团中较具代表性的有由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筹建的广东纺织职教集团和由中山沙溪理工学校牵头筹建的广东省服装职业教育集团。而由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筹建的东莞市纺织服装教育集团已于2013年6月正式成立并初步确立了集团的整体发展思路、发展特征和运作机制。该集团的成立进一步提升了我院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和发展空间,为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挥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的企业资源优势,研究高职院校与服装企业的关系问题。校企双方各有教育目标和经营理念,双方对校企合作的认知和理解会有本质差异,如何使两者实现互惠双赢,成为研究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二是发挥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的全局统筹优势,研究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工学关系的矛盾问题。由于服装行业设计概念高附加值和产品高时效性等特征所造成的工学关系矛盾,必须通过职教集团强大的全局统筹优势,才能在职业教育中持续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学习。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更好地保障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建设模式、课程开发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从根本上将工作与学习密切结合。
2.2职教集团背景下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基于职教集团背景下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优势分析,结合我院针对东莞市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结果,提出从以下五个方面实施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2.2.1专业建设职业化利用集团成员的多元化优势和行业背景,校企深度合作,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完成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建设、建设精品课程、开发项目教材的全过程。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分别来自东莞市各大行业协会、各类型服装企业、服装设备生产企业、服装软件开发公司、服装研究所和兄弟院校等,并且多数为企业老总、协会秘书长和院校专业带头人。多元化、高层次的教指委构成,不仅能为专业发展指明方向,还能为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资源保障。
2.2.2实践教学企业化强化职业能力培养,“行校企”三方共同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以职业能力项目任务模块来构成实践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由行业协会牵头,通过职教集团内部的核心企业带动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到专业实践教学项目任务模块的开发当中。根据参与企业的不同类型量身定制职业能力方向,并以此为主线衍生拓展子项目和相应的任务模块。学生可以在完成了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模块的学习之后,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发展需求选择相应的职业能力方向,并在实践教学环节就参与到企业生产当中,深入了解企业文化,提前解决就业阶段的择业问题,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实习表现全面评估其职业能力。
2.2.3师资队伍多元化建立校企人才“双向互聘”、“互聘共培”机制,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师资队伍多元化建设。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先后聘请职教集团成员东莞市以纯集团、东莞市搜于特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凯威针织服装制衣公司等知名服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设计师、首席制版师担任外聘教师,全程参与专业项目化课程教学。并派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驻厂实习和调研,通过深入企业第一线,专业教师不仅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服装潮流的脉搏,还能接触到行业最新的材料、工艺、设备等核心信息,以此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提升。近三年来,服装专业学生先后获得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服装项目组二、三等奖;大朗毛衫设计大赛最佳创意奖;第五届中国休闲服装设计大赛铜奖;“即发杯”针织服装设计大赛银奖;“中孚达”杯服装设计大赛最具市场潜力奖;2014年广东省“和谐杯”服装手绘设计大赛二、三等奖;入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龙星杯”针织服装设计大赛;入围“育才杯”全国校服设计大赛等。
2.2.4评价体系市场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岗位群逐渐发生变化,职业教育传统的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经验技术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建立强调高职学生创造力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非常必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以学院每年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为契机,邀请职教集团成员企业参与学生设计作品综合评价环节。
3.结语
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要改变办学观念,把握形势,认真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及时改进传统专业的办学模式,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企业成功转型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保障。由此可见,在纺织服装业升级转型形势下,发挥纺织服装职教集团优势,深入研究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纺织服装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促进校企优势互补,助力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使学校培养更加有的放矢,使纺织服装企业用人更有针对性,最终全面、全力的推.
作者:黄文萍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49881.html